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43|回复: 0

云石:沦为西方公敌的俄罗斯,为什么德国却要跟他蜜里调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5 10: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欧洲大陆上的传统强国,德国与俄罗斯——这两个本有王室姻亲关系的国家在过去的一百多年可谓是纷争不断。一战中,苏德分属互相敌对的同盟国和协约国。二战爆发前,德国和苏联缔结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随后联手夹击了弱小的波兰。但德国在西线战事还没安定的情况下,还是将二战“祸水”引向了东方,最终让苏德两国殊死相斗。

  二战结束后,德国元气大伤,国土暂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俄罗斯也损失惨重,这场战争夺走了2700万苏联公民的性命,而苏联红军正是踩在第三帝国的废墟上宣告一个强国时代的到来。

  按理说,有着这样的世仇,苏联和德国(西德)的关系应该好不到哪儿去才对,可现实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

  冷战期间,苏美对峙,东西两大阵营犬牙交错,危机四伏。就在这看似不可调和的国际格局中,一束橄榄枝隔着寒风中垂挂的铁幕向对方致意。为了缓解与苏联剑拔弩张的关系,1955年9月,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率领141人的庞大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叩开了战后西德与苏联的关系正常化的大门。第四任总理勃兰特上台后,也致力于推行与苏联缓和和合作的新东方政策。

  在德意志与俄罗斯之间血腥的一页翻过之后,德国(西德)为何要向俄罗斯主动示好?这背后又有哪些地缘政治方面的考量?在本文中,云石君试着对这个问题做一分析。

  第一,德俄地理位置上相近,德国必须考虑自身的安全问题。

  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欧洲的整体实力,巨大的战争消耗带来的本土工业被破坏和殖民地投资的损失,加速了欧洲各国势力的快速衰退,传统强国地位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

  为了争夺全球霸主的地位,美苏两国各自带领一票小弟,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年的冷战对峙。很不幸,德国(西德)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正好位于冷战前线,也就是美苏两大超级强国的夹缝之中,左右为难,可谓是提心吊胆。

  然而,在美苏两大绝世高手的内力PK中,德国受到的力却并不均衡,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其中又有一些差别。

  美国作为西半球的霸主,虽然在经济、军事方面能够直接给战败的联邦德国施压,但美国本土远隔重洋,由于地缘关系的相对疏离,这种压力是有限的,并不会将联邦德国压得喘不过气来。相反,联邦德国总能获得喘息的机会,甚至还能在私底下偷偷摸摸搞点小动作,比如向苏联抛个媚眼。

  毫无疑问的是,与美国相比,苏联在地理上距离德国更近。从地形图上来看,苏联和东欧各国处于东欧大平原,根本无险可守,这就使得德国在地缘上不得不直面苏东集团。

  苏联极盛时期,国土面积最高曾突破2200万平方公里,虽然横跨欧亚大陆,但由于其北亚和中亚陆地多是极北苦寒之地,受制于开发难度,其核心本部区域还是位于东欧。虽然苏联在冷战时格局由于综合国力的差距,基本处于劣势状态,但对弱小的联邦德国来说,仍然属于他们惹不起的庞然大物。

  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规模战争的伤害水平之深,已经远非德国这种体量的国家可以承受。尤其是随着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战争形态,毕竟核武器的破坏性太大,这是联邦德国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的。在冷战对峙时期,苏联虽然只有少数洲际导弹可以到达美国,但要射到联邦德国还是绰绰有余的。

  就算不发生核战争,仅从陆战层面来看,苏联也是完胜德国。众所周知,德国二战战败后,军队被就地解散,大量高级将领被抓进监狱,整支军队可以说实质性被消灭。不过随着冷战的开始和深入,北约急需在欧洲构建针对华约集团的防御体系,又开始帮助西德重建其军队,但西德军队的发展无疑还是受到了限制的,这样一直军队显然无法顶住苏联的钢甲洪流。

  在这种政治格局下,出于维护自身安全的考虑,西德不得不主动向苏联示好,以免受到战争的波及。

  第二,德国处于欧洲中心,处理好与苏联的政治关系,将俄罗斯纳入欧洲经济体系(哪怕只是部分纳入),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好处。

  德国虽然在战后经历了重创,工业基础大部分被摧毁,但还有技术人才积累和区位优势(区位优势主要是冷战后),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持下,德国(西德)的经济也在逐渐崛起。但是,这种崛起是被美国严格控制的,换句话说,德国的经济要想真正实现独立自由发展,必须脱离美国的庇护和控制,向外寻求合作。

  另一方面,德国(西德)本土有限的地缘潜力,决定了其国内诸多技术人才之类的优势,其影响力只能局限于本土发挥,这是逐渐崛起的德国无法满足的。即便后来成立煤钢联合体乃至欧共体,在欧洲范围内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但由于欧洲各国在政治结构、法律体系、经济发展方面存在重大差异,欧共体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德国必须突破这层天花板,扩大外部市场,放眼望去,只有苏联是最理想的选择。

  毕竟,苏联坐拥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能工业技术发展尚不成熟,无法将自己庞大的地缘潜力变现。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在苏共的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国内生产建设,但当时的苏联家底并不丰厚,正是急需人才技术资金引进投资的时候。苏联的市场潜力巨大,又是德国(西德)和欧盟的近邻,无论从哪方面看,德国都不想放弃俄罗斯这块蛋糕。如果德国能够与苏联建立贸易联系,将苏联纳入欧洲经济体系中(哪怕只是部分纳入),凭借着德国在欧洲中心的独特区位,德国必将从俄欧经贸合作中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德国的经济发展也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欧洲能源困扰问题也能得到有效解决。

  第三,与苏联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德国(西德)对美国、乃至于欧盟内部的筹码。

  众所周知,战后德国(西德)政治和军事上受美国高度钳制,领土被四国划分,基本上没有自主权。虽然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给德国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为德国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这种带有政治条件的援助未必是德国人乐意的。

  问题在于,在美国的军事政治全面钳制下,德国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只能被动地选择接受。如果德国能与美国的死对头苏联缓和关系,甚至达成某种协议,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美国形成反向压力,让老美有所忌惮,对德国多一些安抚,别把德国钳制的太过。

  另一方面,在苏美对峙冷战期间,东西两大阵营犬牙交错,危机四伏。欧洲由于在地缘关系上与苏联相对更近一些,在冷战对峙时期普遍要受东方苏联的军事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处理好俄欧关系就成为欧洲最大的地缘政治问题。

  作为将自身的前途和命运与欧盟的发展高度融合在一起的德国(西德),对这个问题显然也极为上心,如果德国能够利用德苏特殊关系和欧洲中心的独特地位来发挥桥梁作用,在西方同苏联之间搞好平衡,必将有利于德国在欧洲内部确立欧共体的领袖地位,也将凸显德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优势,同时还可以借这股外力来反向影响内部,何乐而不为?

  基于这种考量,德国愿意充当苏联与欧盟关系的润滑剂,在处理好德苏关系的同时,尝试将苏联拉入欧洲经济体系中,增加自己对美国、乃至于欧盟内部的筹码。

  基于这种地缘政治考量,自冷战期间推出“新东方政策”以来,德国与苏联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德国领导人始终和克里姆林宫保持着密切联系,与俄罗斯的紧密关系也为德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鉴于自己与俄罗斯长期的政治纽带和广泛的经济关系,德国自然而然地成为俄欧关系的主导者。

  只是,俄德之间这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到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戛然而止。在这场美国主导的站队活动中,德国顺应西方潮流,最终与俄罗斯闹掰,将其踢出G8集团。

  为何德国会因乌克兰跟俄罗斯闹掰?这背后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云石君将持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167章——德国之第13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5 17:30 , Processed in 0.0937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