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56|回复: 0

姚尧:10月25日股市前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5 09: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上证指数上涨7.55点,收盘报3388.25点,成交量为1786亿元,如下图所示:

  大盘今日小幅上涨,均线系统再次形成多头排列,是以我们继续维持前期看多观点不变,仓位上仍以八成五左右为宜。

  在昨天和前天的文章中,我们分析了日本制造和日本病。有不少读者留言,说日本制造虽然遇到了一定困难,但他们的技术实力还是很强。中国制造虽然已有长足进步,但和日本相比在许多方面仍有很长距离,千万不可大意等等。说这种话的人,貌似客观冷静,实则僵化短视。我们就拿人的一生打比方好了,一个人出生后逐渐发育长大,难道是所有器官同时发育成熟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必定是有些器官先成熟,有些器官后成熟。一个人年老后走向死亡,难道是所有器官同时衰竭的吗?答案也当然是否定的,必定是有些器官先衰竭,有些器官后衰竭。所以,你拿日本制造还没有衰竭的器官,与中国制造的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器官比,这岂不可笑?我们思考问题,难道不是为了判断未来的变化趋势吗?至于已成既定事实,所有人都一目了然的事情,我还写它干嘛?我说中国的国土面积大,人口也比日本多,这事百分之百正确,可它有意义吗?

  许多人说日本制造的科技依然先进,可他们不明白的是,科技优势对于在上升趋势中的企业是有用的,对于在下降趋势中的企业却未必有用。简单而言,科技在进攻时如虎添翼,在防守时却往往捉襟见肘,中国制造如果提高科技含量,未来在国际竞争中将会更加战无不胜,而日本企业如果仅靠现有的科技优势,则完全无法阻止其继续衰落。如果你还不相信的话,那就请思考一下苏联。苏联难道缺科技吗?其科技水平曾经在很长的时间内是不逊于美国,甚至在许多方面是强于美国的,可为什么苏联制造后来败得那么惨,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造不出来?

  其实,真正决定经济体的制造业水平高低的,不在于科技,而在于效率,虽然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并不完全等同。真正要提高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分工。大家如果读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就会知道,《国富论》的第一章就在说分工。斯密列举了制造扣针的例子,一个新手刚进入工厂,竭尽全力一天也做不了一枚扣针。但若经过培训成为熟练工后,一天就可以做二十枚扣针。可是如果将扣针制造拆解成多道工序,每个工人只完成其中的两三道工序,则一个十人的工厂每天可以制造四万八千枚扣针,即平均每人每天可以制造四千八百枚扣针,效率是分工前的240倍。

  对于为什么分工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亚当·斯密给出了三个理由:第一,劳动者因为专注于一项操作,其技能和熟练程度都会极大提高。第二,免除了从一种操作切换到另一种操作所带来了时间损失。第三,专注于一项操作,会有助于劳动者发明节省劳动的机械,改善劳动工具。

  之前我们曾分析美苏争霸时曾经说过,美国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很好地协调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工,美国自己负责科技创新,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和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负责生产制造,以中东和中南美负责资源供给。苏联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什么都要抓在自己手里,科技、制造和能源都是自己的,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根本无法参加到其分工体系中来,最后的结果就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什么苏联解体时,老百姓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买不到?这当然不是因为苏联的科技不行,而是因为苏联的效率太低。苏联的效率为什么会低,世界99.9999%的人都说是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其实这根本就是胡扯,完全是被所谓经济学家忽悠了。苏联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是其分工的程度太低,总人口还不足三亿人,这如何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相抗衡?因此,当总人口数量不济的背景下,苏联不得不有所舍弃,将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重工业,而被迫放弃轻工业。很多人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战斗民族只顾着发展重工业,而忽视轻工业。可问题是,连你都能想到的事,你觉得苏联领导人会想不到吗?苏联不是不想发展轻工业,他也是没办法啊!因为轻工业需要的人力多,苏联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多人来参与分工,所以只能集中精力发展重工业,然后用重工业赚来的钱去买轻工业产品。1980年代,美国操纵原油价格暴跌,就把苏联石油工业的造血机制彻底斩断,亡国也就是必然的了。直到现在,俄罗斯的经济结构还是严重依然石油,你以为他不想发展轻工业吗?可就是人口不够,这又有什么办法?

  说完了苏联解体的原因,大家就能够明白中国制造之所以横扫世界的原因,也明白为什么我在昨天的文章中说,鸠山由纪夫才是唯一给日本病找到药方的人了。如果要对抗,日本制造未来必定会全线惨败于中国制造的马下,因为分工不够,其唯一的出路就是与中国融合,在中国主导的分工体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可是,这条唯一的生路被美国斩断了,日本在安倍的领导下与中国全面对抗,则日本制造的死期也就不远了。

  文章写到这里,肯定会有很多读者说,那印度呢?印度也是人口大国,莫迪被称为印度的邓,准备仿照中国搞改革开放,那么印度将来是否会超越中国?你如果这样想,那就又大错特错了。记得前阵子中印边境之争时,有读者希望姚尧点评印度是否会超越中国,当时我只是随口用一句极度鄙夷的话就带过去了,很多人还觉得姚尧是在情绪激动,是过于偏激了。我现在很负责地告诉你们,我的确是个民族主义者,脾气也的确不太好,但我在文章中的所有论点都是理性分析的,都是有根有据的。我特别鄙夷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就是日本、韩国、台湾和印度,我其实也很不喜欢美国和苏俄,但很少用极其鄙夷的口气,对吧?基本上,你会觉得我过于偏激,主要都要归因于你读书太少,见识太短,故而对我这种富有前瞻性的预测大惊小怪,难以接受。实事求是地说,莫迪是不是邓,这点我也不很清楚。但印度即便有一百个邓,他也无法对中国构成任何挑战,因为中国有今天的成就,和邓的关系不是很大。印度要想对中国构成挑战,需要再有两个千年不遇的天才,一个叫秦始皇,一个叫毛主席。秦始皇不仅在领土上统一了华夏民族,而且在语言文化上统一了华夏民族,使得整个华夏民族成为血脉相连的整体。反观印度,直到现在还有无数个民族,无数种语言,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分工合作?毛主席不仅使得中国人民实现了人人平等,而且还使得中国人民在极短的时间内脱离文盲状态。正是中国有大量具备一定文化程度的、人身上自由平等的青壮年,才撑起了中国制造的脊梁。紧接着,毛主席又与美、日建立同盟关系,等于是铺好了中国制造走向国际的桥梁。只等那个小个子遵照既定方案打开大门,美日的资金和技术流入中国,则中国数亿整装待发的高素质劳动力就引领者中国制造快速腾飞了。那我们回过头来说印度,他有什么?他现在最多只有美日的支持,可是他的国人现在还有种姓制度,还有大量的文盲,又如何进行深度分工合作?所以,印度根本没有办法发展制造业,只能发展服务业,理由和苏联其实是类似的,因为服务业需要的人少,刚好留给印度的少量精英阶层。苏联和印度的差别在于,苏联是总体人口数量少,而印度是总体人口数量多,但有素质的人口数量少。

  同样的道理,姚尧虽然一直说中国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但却从未说过这是短期内能够达成的目标。因为,中国人口总数虽然比美国多很多,但绝大多数人口只能在生产制造环节参与分工,还无法进入科技创新环节参与分工。现阶段,中国的任务是将与我们分工级别类似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制造业彻底打爆。之后再用一代至两代人的时间,培育更多更高水准的人才,从而在科技创新领域全面超越美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4 01:32 , Processed in 0.1093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