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68|回复: 0

云石:为什么说意大利是“贫穷帝国主义”?意大利军队为什么这么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9 10: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所谓的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中,意大利可以说是最有意思的一个。19世纪70年代完成统一大业后不久,意大利就开启了对外扩张殖民的帝国主义传统套路。不过与其他列强在全球纵横捭阖不同,意大利的扩张大业,却显得颇为艰难、甚至有些滑稽。尤其是意大利军队,这支有着“最纯正”罗马帝国血统的武装,在面对亚洲、欧洲、非洲的那些落后对手时,却丝毫没有展现出哪怕一丝的列强风范。

  关于这一点,最著名的例子有三个:

  1896年意大利进犯阿比西尼亚,也就是现在的埃塞俄比亚打非老黑,一万七千全副武装的意大利军队,机枪、大炮、步枪现代化军队,结果被十一万手拿长矛、木棍、老式步枪的土人打的落花流水全军覆没。不仅一万七人全军覆没,连总司令都被抓住了,打到最后,意大利被迫承认阿比西尼亚独立,还赔偿赔款1000万里拉,直接开创了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向被侵略落后国家赔偿的先例——对象还是世界上最原始、原落后的国家!

  更有意思1899年,随着同为新兴列强的德国强租胶州湾,意大利也想来中古凑个热闹,于是给大清总理衙门递上国书,要求把浙江三门弯做为意大利的租借地,把浙江做为意大利的势力范围。孰料清廷不接招。意大利见着急了,你也太瞧不起我了,咱好歹也是个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啊。于是乎,意大利开来6艘军舰,陈列大沽口外,在渤海湾里示威。结果大清朝直接派北洋水师提督叶祖归,率甲午打剩下的四艘烂船出海迎敌,意大利军队一看中国军舰来了,居然炮都没敢放,直接生火起锚回欧洲了——这可是1899年大清啊!

  至于二战时,意大利的表现,那更是世所共知!在北非,在巴尔干,在意大利本土,意大利军队的表现,可以说是丢尽了罗马帝国列祖列宗的脸,但凡遇到敌军,意大利都莫不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而二战中的全方位丢人现眼,让意大利军队彻底沦为世界军事史笑话,并被冠上“战无不败”的雅号。

  那么,问题就来了,意大利军队为什么会衰到这份儿上呢?

  在云石君看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意大利在国家硬实力方面的先天不足。意大利的国土位于地中海中央腹心。这样的地缘区位,虽然在农耕时代,让它得以占尽地中海贸易的天时地利,进而成为欧洲古代海洋文明的经典代表,但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大西洋代替地中海,成为欧洲海上贸易的主角。

  时代和人类文明范围的变化,使得意大利原先的地缘区位优势一下变为劣势,以致它错失了大航海时代乃至与近代全球殖民扩张的先机——这意味着在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浪潮来临时,意大利并没有任何前期基础。

  同时,由于意大利自罗马帝国覆亡后,便一直四分五裂,待到重回统一,已是19世纪70年代。到这个时候,地球上质量好一点,殖民起来容易点的地方,基本上都被列强瓜分的七七八八了。剩下的要么是犄角旮旯——比如深居非洲内陆的埃塞俄比亚,要么是不毛之地——比如索马里、利比亚(那时候利比亚还没发现石油),要么就是瘦死骆驼比马大——比如中国,反正就没有一个性价比特别高的。这种情况下,意大利的开拓难度和收益比,也确实不能和早期捡便宜的英法俄相提并论。

  当然,遇到这个麻烦的不光是意大利。德国和日本,这两个与意大利差不多同时出道的帝国主义阵营后起之秀,同样面临缺乏殖民地的窘境。可德日两国最后都还是混了出来,一个直接晋级为力压英法的一流新贵,另一个虽然比老牌列强还差点,但在列强第二阵营里还是稳稳当当,只有意大利,始终是不入流,空占一个帝国主义的名头,实际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二杆子衰货。

  为什么意大利这么不给力呢?

  这又与其自身的较弱禀赋大有关系。

  像德国,本身国土面积在欧洲列强中就相对较大(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包括了今天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大部分,总面积54万平方公里,是现在德国的150%,与法国面积相当),开发条件也比较好,并且内部资源也相对丰富——鲁尔工业区一带的丰富煤炭资源,直接为德国19世纪末的工业化大跃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意大利就不行了。而意大利本身国土面积就不大(本土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出头),资源也比较贫瘠,基本没什么矿产资源,虽然气候条件不错,搞农业还是比较合适,但这时候已逐渐进入机器化大工业时代,农业早就不再是衡量国力的主要标准。可要搞工业,意大利国内首先没什么矿产资源,然后意大利半岛,以及西西里、撒丁两个大岛屿上又多为山地,只有北部波河平原那么一小块低地平原,所以搞工业的客观条件也实在是有点寒蝉。

  自身质素的关系,导致意大利不具备德国那样凭借内部挖潜进而实现大国崛起的有利客观条件,自然它的军队,也就不可能与有大把资源和国力做支撑的老牌列强,以及德国这样的新锐相提并论。

  只是,就算比不上德国,但比日本还是不差的。日本起步阶段的现有基础还不如意大利,而且同样是小国一个,同样是本土资源匮乏,但日本后来好歹还混了个二流强国的位置,何以意大利就如此不堪呢?

  一方面,这是因为日本的地缘区位。日本所在的东亚,与欧美传统列强的地缘关系相对疏离,英法自不必说,跟东亚隔着十万八千里;俄罗斯虽将国土拓展至东北亚,但其本部远在东欧,远东是其极端边缘板块,影响力相对有限;就连新近火速崛起的美国,也跟东亚隔着一个浩瀚的太平洋。这种地缘格局意味着:列强对东亚的经营能力有限,控制力薄弱;当日本开始在东亚大肆扩张时,它所受到的列强制衡程度也相对较小。

  而意大利就不行了,它本土位于欧洲,周边质素较好的落后地区,基本已被传统列强深度控制,根本无法虎口拔牙;至于剩下的一些漏网地区,由于列强在该区域势力犬牙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也必须小心翼翼,如果万一引发地缘政治格局变动,惹恼了哪个其他强国,真闹翻后,意大利这小胳膊小腿儿承受不了。所以,日本军队真能硬碰硬,跟列强军队正面开干并取得胜利(日俄战争中打俄罗斯,一战时打青岛的德国,甚至太平洋初期在东南亚横扫欧美驻军),而意大利军队却根本无法跟其他列强的军队正面对抗——毕竟,在欧洲非洲打英美主力,和在亚洲打英美俄偏师,这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只不过,面对欧美列强不行也就算了。为啥意大利在面对大清、希腊、奥斯曼甚至埃塞俄比亚这些三流货色时,同样也是超级不给力呢?

  而另一方面,这也和意大利政治方面的不给力呢?

  这就只能从意大利王国身上找原因了。

  当时的意大利,在自身的政治及社会结构上,存在着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

  首先,意大利王国的道统权威不足。意大利王国的前身——撒丁王国(萨伏伊王朝),虽然是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唯一的独立封建王国,但其区位却十分边缘。直到19世纪60年代,其统治领地,仅仅是意大利西北部的都灵、热那亚一带,以及贫瘠的撒丁岛。狭小的国土、有限的实力,以及边缘的区位,意味着这个王国,以及萨伏伊王室,以及其在意大利严重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并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足够的威信。

  这跟日本是不一样的。大日本帝国的道统象征——天皇以及菊花王室,自打有史记载开始,就一直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一两千年的代代传承,以及神道教的加持,使得天皇在日本一直具备极高的威望,明治维新后,日本清除幕府,天皇获得大量实权,并以他为中心,组织新的政治架构,天皇在其中的核心至尊地位,更使得民众对当时的大日本帝国的认同进一步强化——甚至狂热化!

  很明显,撒丁王国国王完全没有日本天皇的影响力,日本菊花王室在民众中所享受的传统威望,是萨伏伊王室拍马难及的!

  当然,萨伏伊王室也不是没有机会。毕竟撒丁王国主导了意大利的统一进程——这可是意大利在历经分裂一千多年后的第一次统一,作为主导这一历史性进程的政治势力,撒丁王国,以及萨伏伊王室,完全可以从中获得足够的道德合法性!

  可问题是,虽然在政治层面,撒丁王国确实统一了意大利,并在其基础上组建了新的意大利王国。但问题是,这个新生的意大利王国政府,并没有因此获得民众的太多认可和尊敬!

  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意大利王国推动统一进程的姿势不对!

  在统一意大利的过程中,撒丁王国并没有本身并没有发挥太多的直接作用,它更多的是因势利导,趁法国、奥地利帝国这两个深度干预意大利的外部列强出现内部困境后(普奥战争、普法战争),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而对意大利的其他本土势力,撒丁王国也没有直接出手,而是借加里波第为首的民间爱国力量之手,击溃了两西西里王国、教皇国等势力,并威胁奥地利、法国。在加里波第搞定了这些反统一势力,或对他们形成相当威慑后,撒丁王国再借自己作为唯一意大利本土政府的天然优势下山摘桃子。

  当然,撒丁王国的这种做法也不是没理由——毕竟自己的实力较弱,真要拉出来打,很难是这些内外敌对势力的对手。而且,作为一个台面上的政府,自己干的过火了,很容易被敌人当做靶子,给直接摧毁。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通过外交手段,寻找有利时机,与对手交易,可以降低统一成本;另一方面,假手加里波第这帮民间力量,也可以向法、奥乃至于教皇示威——你们或许可以消灭撒丁王国这个台面上的政府,但你们却不可能长期与全部意大利民众持续对抗。既然统一意大利的大势已经形成,全民已经被发动,这种情况下,你们要是把我灭了,到时候连个来收拾局面的台面上的政府都没了,接下来,你们势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既然如此,还不如跟我做交易,由我撒丁王国出面,来推动统一进程,并由我来负责维护你们的部分利益。

  总而言之,撒丁王国的统一策略,就是两头卖乖——一方面侧面发动民众威慑反统一势力,逼他们同意统一;另一方面,由自己出面,承诺给这些旧势力一些利益保障——相对于疯狂且缺乏组织性的民众,明显撒丁王国这个合法政府的承诺,更能让人放心。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撒丁王国成为反统一势力的靶子,在统一大业完成之前沦为先烈;但坏处也很明显:首先,这种通过与反统一内外势力妥协和交易的方式,必然使得它们保留相当多的利益残余,这都会影响到意大利的未来发展,也不符合力图革新的民众们的期待;其次,既然冲锋陷阵的活儿全是加里波第等民间力量在干,撒丁王国不过是躲在后面施展阴谋诡计,那它自然很难在此过程中,获得民众的认可,建立威望。

  基于这种逻辑,意大利王国可以说是先天不足——虽然大家都对意大利这个国家十分爱戴,但对意大利王国这个政府,却是高度无感。

  其次,意大利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近代以来,意大利在欧洲文明发展进程中严重落后,民众生活贫瘠,对社会现状极端不满,所以急需改变,进而让自己过上好日子。

  而这种通过改变过上好日子,其内涵却有两个层面:第一,铲除旧势力,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建立起更加公平的社会结构,让民众从中获益;第二,统一国家,让意大利整体实力变强,进而有能力发动对外侵略,开拓殖民地,用殖民地收益来让自己过上好日子。

  这也就是说,当时的意大利民众对传统旧势力的反抗,其实同时包含国家民族主义和阶级革命两种不同的发展导向。

  但是,阶级革命是意大利王国政府所不允许的——严格来说,意大利王国本身就是传统旧势力中的一个,只不过它在诸侯博弈中,战胜了内外强敌,将意大利统一到自己旗下而已。所以,意大利王国在统一进程中,并没有对社会结构进行根本性改造。它的政治权力,依然是构筑在传统封建主、资本家的支持基础上的——只不过精英阶层内部的具体利益分配进行了一番调整,原撒丁王国的精英阶层影响力得以扩大了一些而已。所以它绝不可能支持通过劫富济贫,剥夺既有精英阶层利益分配给民众的方式,来争取普通民众的支持。

  当然,不能剥夺精英阶层,只要能抢到足够的殖民地,通过剥削殖民地,照样可以给民众带来好处——虽然这种模式下,殖民地收益的绝大部分依然被统治精英阶层把持,但只要量足够大,哪怕是其中的少部分分给民众,照样可以让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进而让他们对政府加以拥戴——毕竟,民众要的只是钱而已,至于钱是从精英阶层、还是从殖民地那里得来,他们并不在乎。

  可问题是,意大利后发国家的劣势,以及自身资源的匮乏,使得它能够投入殖民地开拓的启动资本一直不太充足,而民众对精英阶层主导的意大利王国政府,也缺乏足够的认同感,所以不太愿意听政府的号令,更不愿意在战场上去给它卖命——这都大大增加了开拓殖民地的难度。而殖民地开拓的不顺,收入一直不能覆盖收益的惨淡格局,又使得意大利非但不能通过殖民地反哺民众,反而要不断的增强对民众的收刮,这进一步加剧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开拓殖民地不顺——劳民伤财一无所获——民众不满程度提高——对政府更加厌恶——不愿意在战场上给政府卖命——开拓殖民地继续失败。在这一轮接一轮的颓运中,由普通民众组成的意大利军队,其军纪之松散,战斗意志之薄弱,也就合情合理。

  军队的士气,本身就是民众对政府态度的折射。意大利的天然贫瘠,和后发现状,决定了政府不能给民众足够的物质激励;而政治结构的守旧,使得民众与其离心离德,所以它根本无法通过精神鼓动来组织发动民众积极参军作战。当物质与精神双欠缺,意大利军队战无不败的名声,也就由此形成!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156章——意大利之第10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7 04:27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