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65|回复: 0

云石:中国到底有没有能力教训印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9 23: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中印洞朗纠纷的日趋紧张,关于中国或将“清场”的猜测也甚嚣尘上。不过,在一派激愤之色中,也不乏担忧之声。部分专家和分析者担心,清场,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印冲突乃至战争,或将使中国陷入更大的不利当中。甚至对中国长远发展构成深远负面影响。

  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担心,甚至反对,绝不代表着这部分人就是所谓的“懦弱卖国”。相反,在一片狂热中,能保持冷静,从相对理性的角度来做全盘剖析,认真思考中印开战对中国的负面影响,这本身同样是一种忧国情怀的表现,值得称赞。

  不过话又说回来,所谓冷眼观之,固然能得出别具一格之论,但此轮究竟是否正确,却与其本身是否特别并无必然关联。所以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那么,那些对对印动手心怀忧虑的人,其究竟在担心些什么呢?他们所担心的那些负面影响,是否真的严重到,必须要中国继续韬光养晦,打脱牙活血吞呢?云石君在此做个分析:

  经过多日观察,对这场可能的中印正面冲突持疑虑态度者,所担心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战场上的难以获胜。毕竟这场冲突发生地洞朗,基本上已处于喜马拉雅山脉主轴之南,可以说是中国最边远的地区之一。西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强势阻断,严重限制了中国的后勤保障能力;相反,由于洞朗毗邻印度本土,所以印度在后勤保障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基于这种逻辑,一旦冲突发生,中国在当地未必能占到便宜,甚至有可能被印度击败。

  咋一看,这种看法并非没有道理。毕竟中国在后勤保障方面的天然弱势是明摆着的。除非中国跟印度全方位大打国战,进而发挥西藏高原对北印度平原的正压地缘压制优势,否则单单一场局面小规模冲突,中国还真局面不占优。

  但是,果真如此吗?

  非也!

  如果中印两军单纯是陆上对抗,那确实存在中国力不能支的可能性。虽然我们毫不怀疑中国陆军的战斗素质和能力,但后勤保障方面的劣势确实是无可反驳的。可能中国能够以出其不意,占得一定先机,但随着战事的激烈,以及局部的扩大化和持久化,中国后勤保障能否跟上,的确是个问题——起码,在调拨兵源和物资方面,中国就算已有青藏铁路,也不可能与近乎主场作战的印度相媲美。

  但问题是,现在已经是2017年,中国也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国和最大工业国。今日之中国军队,固然比起美国还有不小差距,但放眼全球,其现代化和科技化水平,也已经处于一流水平。所以,中国再要开打,肯定不可能再像当年的对印战争,对越战争那样,而是必然发起一场全方位立体化的现代战争。

  既然是现代化战争,那就绝不会是端着机关枪抢山头,而是主要运用空军和导弹、火箭炮等现代化武器展开较量——这种美国自海湾战争开启的全新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化军事大国发动局部战争的必然之选。

  既然主要以空军和火箭军为主,那首先,印度在局部的地缘优势就会大打折扣;而中国在这些现代化军种方面对印度的绝对优势也是不容置疑的。至于后勤保障,如果单单只是对应空军和火箭军,之前数月的积累,以及青藏铁路的运输能力,已经足以供应——这等于说,在现代化战争模式下,印度的主场优势无从发挥,而中国的高科技、现代化军事硬实力优势却可充分展现。

  当然,这并不是说陆军就不会发挥作用了。只不过,就这场战争的目的而言,中国不过是将印度打服而已,并没有一路向南,侵占其领土的打算——所以传统陆军不必肩负武装占领敌国领土的任务,更多的只是固守本国领土而已。而相对于武装占领,战争中防守方本身对资源的需求量就要小的多。何况中国还是在西藏高原上防守,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以及对高原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再加上空军和火箭军的绝对优势,决定了中国的陆上防御相对简单——这都大幅减轻了传统陆军的压力,相应的也降低了对他们的后勤保障要求。

  唠叨这么多,只是为了说明一点:即便洞朗冲突扩大化,它对中国来说,也不过是一场不以侵占印度领土为目的的局部战争而已,这种程度的战争,以中国现在的后勤保障能力,已足以应付。至于印度,虽然在后勤保障方面能力更强,但由于战争本身的规模限制,以及在军事现代化方面相对中国的严重落后,它的后勤优势没有太大意义——你丫空军远落后于中国,近程远距离攻击武器,以及反导力量都远不是中国对手,光拉一大堆步兵和山地坦克上前线,难道是给中国当靶子的么?

  所以,在战场上中国会吃亏这一点,论据并不充分。

  其次,则是从整体格局而言。对中印冲突持疑虑态度的人来说,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此战过后,如果印度失败,其必倒向美日,而果真如此,以印度的综合国力和地缘区位,这必将加重中国的地缘安全危机,并对海上丝绸之路构成致命威胁。

  关于这一点,不可否认,如果印度铁了心一条道走到底,那确实对中国会造成重大伤害,但问题是,印度真会如此吗?

  在云石君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在洞朗受挫后,印度果真恼羞成怒,决定跟中国对着干,那么它能采取的办法无非是两种:

  其一,以力击之。即在北面的喜马拉雅沿线,与中国全面开战;在南面的印度洋,封锁中国——说的简单些,就是跟中国打国战!

  但看过云石君之关于印度的地缘系列分析文章的读者,都明白,这对印度来说简直是自杀。原因很简单:西藏高原对整个北印度核心区的整体地缘压制,以及中国在综合国力和军力方面的绝对优势,决定了中印若全面开战,以中国的现有实力,完全足以对北印度核心区予以毁灭性重创。

  而反观印度,就算它能对中国领土进行反击,其所能打击到的地区,主要也不过就是西藏高原而已——而西藏对中国的经济方面价值几乎等于零,所以这种打击对中国国力毫无影响。至于印度洋航线,印度对该领域的封锁,的确会对中国构成重大伤害。但这种伤害再严重,和北印度被彻底摧毁这样的代价相比也是不划算的;何况一旦北印度被摧毁,印度国家势必陷入严重动荡,很难想象还有能力长期维持海军力量的强势存在,所以这种封锁本身也是不可能持久的。

  从这个逻辑来说,中印全面开战,对中国固然是一阵剧痛;但对印度来说更是不能承受之重。

  当然,正面开战不可行,印度却可以与美日结盟,与中国进行长期军事对抗。这种蓄而不打,将迫使中国不得不在南亚方向长期投入巨额战略资源,印度洋航线的安全也会受到严重威胁。

  这一点正是许多人担心的。其实即便是最不赞成洞朗清场的人,也不认为中印会因此全面开战。但印度向美日的倒戈,与中国拉开架势开耗,却是大家深感担心的。

  但如果仔细分析,其实这种情况也不至于发生——原因很简单,印度耗不起!

  如果中印进入军事对峙状态,这首先就意味着,印度的国防开支将长期飙升;其次,整个北印度,都将陷入随时可能遭到中国毁灭性打击的威胁当中。

  这对印度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现在的印度,正掀起改革的大幕,进入工业化转型的关键启动期。这种情况下,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至关重要。

  如果这时候中印陷入军事对峙,对中国来说,无非就是毫无经济价值的西藏地区陷入紧张,本部的生产生活并不受什么影响;而对印度而言来说,至少整个北半部都会陷入战争阴云,这种情况下,还有谁敢轻易投资?

  而且一旦军事对峙形成,对综合国力强大,且占地缘优势的中国来说,这种消耗还属于可承受范围之内,可对印度就不然了。一旦大量国家资源都投入国防,这对本就财政并不宽裕的印度来说更是雪上加霜——钱全投到军队里去,还拿什么来搞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基础设施建设,就印度那破家底,谁会跑它那儿去投资建厂?

  当然,印度也可以采取极端方式,放弃改革,而专心与中国军事对抗。但在中国综合国力已经碾压印度,地缘格局上又对印度死死压制的情况下,没有改革的印度,又怎么可能耗的过中国——换句话说,这不过是一种慢性自杀罢了。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洞朗这个微观层面,还是中印格局这个宏观角度,中国都足以制服印度。印度既不能在局部战场战胜中国,更不能跟中国拉开架势全面开战,连军事对峙都不能长久。印度所能做的报复,无非就是在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下,将一些中国公司驱逐出印度市场——且不说印度市场本身份额就不大,以印度孱弱的工业实力,和落后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其甚至连这种驱逐都长久不了,风头过后,他们依然得挤破头买高性价比的中国货。基于这种逻辑,中印冲突,并不会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发生。

  当然,即便中国有能力打败印度,但这种与邻交恶,终究不是上佳之选,也不符合中国和平崛起的总基调。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才一忍再忍。只不过,如果印度依然执迷不悟,中国也没有以强臣弱的道理,所以实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说不得也只能摩擦一下了,毕竟印度要面子,中国同样要面子——不同的是,在中印关系上,中国确实有赖以维护面子的里子,而印度却没有!

  说完了洞朗清场的后果,我们再来说说莫迪。其实现在再回过头来梳理洞朗纠纷的全过程,实际上莫迪已经陷入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危机当中。这位政治家似乎犯了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在处理洞朗问题方面,莫迪的一时不谨慎,或者说是他面对中国时战略隐忍的缺乏,使得他赖以立身的两大法宝——民族主义和改革,现在却极有可能成为反噬其身,甚至葬送印度改革进程的催命符!而这张莫迪催命符背后,中国在这次洞朗纠纷背后的真正战略意图,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为什么说洞朗或将成为莫迪乃至印度改革的催命符?这次洞朗纠纷背后,中国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海(境)外风云系列1748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6 22:57 , Processed in 0.1093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