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40|回复: 0

后沙月光:日本侵华舆论战: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8 10: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甲午海战到1945年战败投降,这几十年时间彻底显露了岛国日本对中国的渴望和野心。为了实行其侵占之阴谋,日本人在手段上无所不用其极,整军备战之外,舆论场之侵蚀亦同行并举,甚至更早。

  一个是刺刀杀人,一个是笔墨诛心,最终目的是从肉体上和精神上消灭和奴役中国人。刺刀,现在不敢公然亮出来了,但舆论场上较量仍未停息,无非是从报纸变成了网络。

  关于当年日本对中国的舆论控制,以前写过一点,日寇被忽视的另一面:笔墨诛心!(9.3纪念,勿忘历史)

  关东军时期虽然是对中国舆论场控制的高峰阶段,但日本这种手法也是通过不断演变,改进过来的。日本人布局早已有之,不知不觉渗透入中国舆论场之后,才逐渐具备了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之能力。

  两张老报纸,一对诛心剑

  从史料文献研究来说,一般认为光绪八年(1882)七月日人冈正康和江南哲夫创办的《上海商业杂报》为日人在华媒体之滥觞。

  这份杂报影响不大,应为试水之举,到了1890年,日本学者荒尾精带着150名学生来到上海,选中英租界大马路泥城桥畔一幢建筑,以经济文化交流为名,于9月20日开办“日清贸易研究所”,这就是后来有名的“东亚同文书院”。(在网上有人将间谍机构美化成日本在中国办的大学)

  如果这段史料不加以辨别,以中国现在亲日学者的本事,完全可以涂抹成一段温馨感人的往事。150多名日本青年来华交流,多好的举措,还不用中国花钱。

  荒尾精是谁?1859年生于名古屋,来上海时真实身份是日本参谋本部中国课中尉。他精心挑选的150名学生亦是未来间谍之骨干。

  他自任研究所所长,根津一郎为副所长,宗方小太郎为学监,学生主要学习中文和英文。但不久因为经费拮据,日本学生间产生了待遇差异,引发内斗。

  两派日本人大打出手,有三十多人退学去了东亚洋行打工,三井物产名下的《上海新报》(日文)发文攻击未退学学生,冲突进一步升级,研究所学生冲入报社,痛打社长松野平三郎,捣毁印刷机器。

  最后在上海官方和日本驻沪总领事的调解下,才结束了这场丢人的闹剧。留下来的学生,后来很多在甲午战争中成为日军通译(间谍),有的去了台湾总督府任文官,还有台湾法院。而研究所干事如小山秋作,户田义勇,西村梅四郎后来都成为了日军大尉或中尉。

  这说明,日本在华的媒体舆论工作,从头至尾跟日本军部有直接联系,作为军人,只是用笔和用枪的区别。

  荒尾精等人就成了对华舆论布局最初操盘手,1886年,荒尾精在汉口已经创办了乐善堂,然后向北京,天津,重庆,福州辐射。

  他的学生们只说汉语,并蓄辫子,穿长衫,以中国人模样在全国搜集情报。汉口是中国水陆交通要冲,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着关键性作用,上海贸易研究所学监宗方小太郎1893年回到日本后,就极力劝说军部拨款,要在汉口办报纸。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宗方小太郎潜入山东烟台,专用监视北洋舰队行踪。

  1895年战争结束后,日本海军军令部命令宗方小太郎前往汉口,但不是让他办报,而是收购中方报纸《汉报》。

  《汉报》原是英国人创办,后为中国人接手,因汉口地理位置的极端重要性,日本不惜血本要在这里开辟舆论阵地。

  除了海军军令部出资外,海军大将西乡从道,陆军中将高岛鞆之助,台湾总督桦山资纪都纷纷出手相助,一定要成功收购《汉报》。

  《汉报》意味着什么?

  一,中国南北承战败之后,上下皆厌日本人,各地竞相痛骂日本。

  二,中国舆论有“结俄制倭”之倾向。

  三,收购《汉报》,则能宣扬日本之好处,引导“联日排俄”之舆论。

  《汉报》被成功收购之后,宗方小太郎自任社长,柳原文雄,冈幸七郎等三人为主笔。报馆设为汉口河街面,每日一张,上下对折,上为时事,政论,新闻,社情,下为商业广告。

  借着老名声,《汉报》主销湖北,分销天津,上海,南京,广州,福州,台北,九江,长沙,常德,还有东京。

  190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意识到《汉报》为日本人所操纵,有煽动叛乱之能力,从维护清廷统治角度,张之洞下令压制《汉报》,并重新购回。

  日本人经营《汉报》在张之洞压制下,经费十分困难,只能依靠海军和外务省补助。当湖北官方要收购时,日本人出价四千两百银,张之洞只同意批三千两白银以下价格收购。最终1900年9月28日,《汉报》以张之洞的价格转让汉口官方。

  《汉报》虽然被张之洞强行收购,只有四年多寿命,但另一份大报《闽报》则一直延续到了1945年。

  《闽报》原为1896年4月由福州美印书局创办的《福报》,每周两刊,共八页,内容,思想都比较有深度,民间影响力相当大。

  福建是日据台湾的重点目标,是日本扩张政策“南线”首要省份,乃木希典出任台湾总督后,马上延招宗方小太郎来台湾商讨对大陆南方诸省的对策。

  宗方小太郎认为现在无法用兵进攻大陆,首先应以报纸为主,为日本吸引人心,降低排日,反日,抗日情绪。

  乃木同意宗方意见,并着手拔款,准备收购《福报》,宗方回到日本找来助手井手三郎再去福州,与当地日本人前田彪共同策划收购报纸一事。

  前田彪是日本海军间谍人员,长期潜伏于福建,化名之一是前岛真。

  《福报》由福建举人黄乃裳主编,屡有排日言论,宗方小太郎来福建收购此报,主要经费是由拓殖大臣高岛过期鞆之助提供。

  1898年玉儿源太郎接任台湾总督后,积极推行“南向”政策,宗方经费也自然更加充裕。当年三月收购成功,改为《闽报》,由前田彪任社长。

  经营费用为外务省负责,整整持续到了1945年日本战败。《闽报》一直日本对中国南方舆论引导的主要工具。

  《汉报》与《闽报》这类报纸,我们无法量化它对当时中国人思想的影响,然而可以肯定,当年中国能识字看报的人并不多,这些人都是读书人,通过他们再去影响不识字的中国人,不知不觉让中国人接受日本人的思想,后来抗战爆发,汉奸如此之多并不是偶然的。

  关东军报导组

  日本这套舆论控制手法,经过数年摸索,在中国遍地开花,上海,北京,南京,广州,沈阳,从南到北,从东至西,中国人陷入了一张日本宣传网。

  中国爱国文人最痛恨的莫过于《顺天时报》,它在三十年时间内,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全方位造谣,以搅乱中国为已任,混淆视听,颠倒黑白,不知坑了多少中国人,有的人终身执迷不悔,真的相信日本皇军是仁义之师。

  918之后,日军在东北更是无所顾忌,除了报纸之外,还要控制电影,电台,看到的,听到的,全是“皇道乐土”“大满州国”“五族谐和”“满州建国”“日满一心”“现世乐园”“东亚共荣”……等内容。

  用奴化教育来冲淡血腥屠杀,用“皇军不可战胜”来恐吓中国人民。只要是中日有冲突,他们总能找到办法证明:是中国有错在先。

  918是中国军队挑起来的

  77事变是中国军队挑起来的

  淞沪保卫战是中国军队挑起来的

  实在说不过,就转移到苏联阴谋上来的,反正日本是无辜的。

  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反击,叫挑事。

  日本在中国国土上杀戮,叫自卫。

  连南京大屠杀也可以说成是中国军人穿上平民服装,结果害得皇军大开杀戒。

  以上说法,大多来自关东军报导组,到今天还有他们的幽灵在网上游荡。

  从历史看,日本军部与宣传一直密不可分,关东军报导组就是这样一个必然产物。

  关东军报导组是伪满宣传体系中的金字塔顶端,下辖报业,影业,无线电等机构。1936年6月26日,日军设立了弘报委员会,委员长为板垣征四郎。

  首席委员为关东军报导组组长稻村丰二郎,下面是情报处长宫胁襄二,还有满铁,国铁等高级管理人员,排在末席的是高柳保太郎等报业主编。

  板垣征四郎在成立讲话中声称:弘报委员会创立是为了满洲国的言论得到自由,用来对抗苏联和中华民国的宣传伎俩,没有压迫新闻报道的意图。

  理由冠冕堂皇却又欲盖弥彰,不久之后,大连的《满州报》《关东报》,沈阳的《大亚公报》《民生晚报》《奉天公报》《民报》《奉天日报》全被关闭,直接废刊,这些可不是反日媒体,只是还站上中国人立场上。

  电影是当时主要宣传工具,就算不识字老百姓也可以看懂,关东军报导组就掌握着电影制作所有环节的控制权,以此来推行殖民文化。

  臭名昭著的“满洲映画”,关东军,关东局,满铁,伪满政府共同策划成立的,1936年7月13日,关东军报导组组长稻村丰二郎担任筹委会委员长,确定立案草拟,修正,审议等事项。

  1937年3月30日,日本内阁在东京敲定了“满映”建立方案,满映垄断了中国东北,华北的电影市场,进一步计划就是全中国的电影院。

  满映跟日控报纸宣传目的相近:

  一,王道乐土,道义世界,日满一家,中日一心一德。

  二,让满州国得到国际认同,承认伪满政权。

  三,对中国人普及日本国情,日本精神。

  四,用中国人易于理解的内容,来普及皇道文化,培养精神皇民。

  五,能过电影鼓舞日本士气,向中国人传播反战情绪。

  六,瓦解中国军队和国民斗志。

  总而言之要通过电影来向中国百姓灌输奴化思想,使中国人认同殖民思想。

  除了带有故事情节的影片之外,新闻纪录片亦是满映的主要工作,像日本天皇动态,伪满皇帝出巡,日本政要来东北,关东军亲民活动等。

  故事片,纪录片都要推向第一线,向东北人民宣传皇军发动战争的“伟大意义”,美化其侵略目的。

  关东军报导组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掌管宣传,情报,思想,文化工作最高隐形机关,它是从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对华舆论宣传工作的必然产物,不仅仅是关东军的代言人。

  那么日本有多少能熟练使用中文,能用中国人思维方式来进行宣教的人员?很少,大量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还是汉奸文人。

  关东军报道组的通稿,还有南京汪伪政权《中华日报》文章,看了简直令人感动到哭。

  比如,1945年6月29日的《日本从军记者座谈会》写道:

  皇军行军,虽遇河南大雨,但仍宁可宿于泥泞之中,也不愿借用民房。

  皇军在湖南行军,老百姓听了赤匪宣传纷纷逃跑,但三四天后就回到日军驻顿地,亲如一家,因为他们看到的事实是皇军从来不害中国老百姓的。

  从来没有三光政策,华北军实行的是三勿政策,“勿烧勿犯勿杀”。

  ……

  大汉奸当然要替太君歌功颂德,小汉奸们纷纷响应,可惜1945时,他们卖国求荣的日子快到头了。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开放的中国,欢迎全世界的新闻社,通讯社进驻中国从事正常的新闻活动和报道。

  然而,在中国之外,我们的话语权还很微弱,长期处于被动状态。

  在网上,如果对照当年日本对中国舆论场的侵蚀,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僵尸仿佛在复活。

  中国人不能爱国,不能自信,不能有什么英雄,伟人,也不能有成绩,屁大的事也得先全民反思。

  除此之外,别人家永远是正直的,文明的,颠来倒去全是对的,还要加上一句“这样的民族不可战胜!”。

  没有硝烟的战争,就在网落的每个角落里

  过去在发生,现在还在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9 17:4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