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弄得沸沸扬扬的国乒事件,无论是否有背后的舆论推手或某种势力的阴谋,其成为热点都是必然的。作为国球又是目前中国体育运动中唯一独孤求败的项目,乒乓无小事,它所承载的内容大大超出了体育本身。真理越辩越明,对于此热点的发酵,无须过于忧虑。
通过这一事件,又引起了关于办体育的举国体制利弊的争论,这也是很长时间以来颇有争议的话题。一方面举国体制让我们摘金夺银、扬眉吐气,另一方面又存在一系列问题,让国人纠结不已。举国体制到底好不好,该不该要,国乒该不该背体制的锅?
如何认识一个事物好还是不好,我想还是应该用事实说话,而不应该执着于既定的理念。现在有的人是年纪小不知道,而很多人可能是淡忘了,中国人近代以来碎了一地的自信心是怎样一点点又拾起来的,别的不说,就说体育,就是实行了举国体制,才通过从乒乓球、排球、体操的辉煌到奥运金牌榜从零的突破直至稳居前三,使大多数中国人终于从事实上和心理上进一步摆脱了东亚病夫的阴影,更加相信自己真的站起来了(有少数人至今还在跪着,在发达的欧美列强面前瑟瑟发抖)。现在我们经济发展了,实力强了,不那么在乎金牌和个别项目的得失了,但我们真的能不在乎金牌榜了吗?下届奥运会中国若排到10名以后,全国人民会是什么心情呢?发展了、强大了本来是好事,我们确实可以更从容地去面对一时的得失荣辱,但不能回过头去否定曾经为我们赢得尊严与荣光的举国体制啊。目前的体育运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各种弊端是客观事实,但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借鉴改进,若非得去全盘学习英美,我就不理解了。所谓好东西就是主要方面好的东西,没有一种东西是完美无缺的,而事实反复证明了的好东西,为什么偏要去否定呢?听说英国还向咱们学习了呢,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英国为什么里约奥运会成绩这么好,实际上也是采用了举国体制、金牌战略。
有的人说,现在的举国体制、金牌战略影响了全民健身,这就更是无稽之谈了。难道全民健身与金牌战略不可兼顾吗?看看我们身边,这些年,市内的体育场馆,健身步道,公园、小区中的免费的体育设施越来越多,跟奥运赛场上拿金牌也没冲突啊,什么事,就得非此即彼、有你没我吗?中国文化讲究“一阴一阳之为道”,我觉得在国际上拿金牌就是阳,“痛快”;全国健身就是阴,“实惠”。而且这阴阳还互补呢,相得益彰,全民健身有利于更多体育人才的成长,在国际赛场摘金夺银更能激发群众运动健身的热情。全民健身搞得再好,国际比赛的成绩上不去也让人郁闷啊,这一点,中国足球迷们应当最有体会。以前曾经有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家伙说: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一个小的地区或小国的人可以不在乎大国崛起,其实再在乎也没用;但一个大国如果不崛起,哪里有什么小民尊严,连自己见过点世面的同族同胞都会把他们当蝗虫。就象每当我们想起拥有许多有尊严国民的某大国,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列挂满无数小民的火车一样。
举国体制其实就是全国一盘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高铁取得的巨大成就是采用了举国体制,远的不说,26日刚刚开通运行的“复兴号”动车组,就是在铁总主导下、全国各相关企业共同研制成功的;航天军工取得的震惊欧美的巨大成就也是因为采用了举国体制。习近平主席说:要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些人就是那么不自信,很多方面我们经过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还非要按照西方模式去改革,非得改成英美体制才心安,西方砖瓦的搬运工真是到处都是啊。改了就能成功吗?足球市场化、职业化改革进行了很多年,在亚洲的排名一路下滑。举国体制,只要是国家来办,改了以后,不举国了,谁来办?社会办?无非就是资本办嘛,国外的大学办体育,不也得有资本吗?普通老百姓是边都沾不到的,甚至自己有体育天分的子女也成了俱乐部的资产,连人身自由都失去了。若按市场经济所注重的投入产出比,国乒最大的产出就是给全国人民以满足感和荣耀感,这是多少投入能比得了的?何况投入还没那么大。不知道那些跟资本那么亲的人,怎么还总想代表民意?一边谴责当今人人向钱看的世道,一边把越来越多的人推到向钱看的路上,某些人的“美国梦”就实现了。
至于管理上的不合理之处、队员的压力太大、队员选拔制度,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而且应当予以调整完善的。任何模式都会有其弊端,别动不动就否定体制。
这个问题,实质上还是计划体制和市场化的问题。关于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是非对错的辩论,国企改革的是是非非,都涉及于此。现在对计划体制的偏执型否定,成为了一种病态,在很大程度上有形成新的“两个凡是”的趋势,凡是计划的就是不好的,凡是市场的就是好的;形成了新的“出身论”,只要是计划经济出身的就需要打倒。其实,无论计划还是市场,都是一种手段而已,怎么适合怎么用。我们国家从来就没有完全抛弃计划,都是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比如,每五年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指导和促进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缓了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种种迹象表明,国乒事件的内情一定错综复杂,具体情况我们不妄加评论。但是,无论什么原因,罢赛都是不对的。罢赛决不只是涉及个人成绩的问题,而是缺乏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的表现,是无视观众、无视纪律、蔑视赛场。赛场不是逞个人意气、秀哥们义气的地方,优秀运动员应该有血性,但罢赛跟血性不沾边,运动员罢赛就相当于在战场上当逃兵!真正的勇士,再痛惜战友,也应当先斩对手于马下,然后刎颈而相随,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可以赛后提出来,实在想不通,可以辞职、退役以明志,决不低头,才算是一条汉子。另一方面,这一事件沸腾如此,也足堪当政者鉴,我们至今未看到体总改革的具体方案,也不知道其最终走向,只是谏言任何改革不要走上歧途,尤其是涉及重要方面的改革,所向披靡的国乒,是咱全国人民的奶酪,谁也不能给糟蹋了、弄没了。有关方面若推行改革,应从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各方积极性、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去改革,并充分发扬民主、征求意见,做好各方思想工作,同时恰当地把握时机和进度,方能把好事办好,切不可急于求成,简单粗暴。
综上所述,举国体制并未过时,国乒改革还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