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67|回复: 0

王鼎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的真实含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4 16: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往期文章中,曾经讲过“止戈为武”和“一衣带水”两个成语典故的真实含义,并剖析了后人误读相关概念背后的战略思维误区。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看另一个遭误读的成语: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对这个成语,最大的误用就是望文生义,以为文武之道,指的是文道与武道。并把张弛理解为刚柔。但是,如果这样的话,就应该是文弛武张,而非相反。现实中,还真就有人将之改成了“一弛一张,文武之道”。甚至还生造了一个新词——文弛武张。

  其实,这是绝对的望文生义、不求甚解。

  第一,这里的文武并非专业,而是人,指的是周文王与周武王。
  第二,文武之道是合在一起的,而非拆开的。并非说周文王的治国之道和周武王的治国之道。而是文王与武王共同开创的治国之道。这与后人说祖宗成法时,往往将太祖太宗并列,是一个意思。

  第三,“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典出《礼记》,孔子说的全文是:“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孔子在这里以弓箭做譬喻,阐发了深刻的政治哲理。

  人性本质上有求生、求乐的趋向。只有极少数精英能做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故而,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永远备战备荒,永远万里远征,永远活在战争状态——即便文王武王也做不到。

  反过来,顺着人的天性,全民娱乐、只弛不张,确实很容易做到。但是,高明的政治家都不会这样去治国。原因就在于,娱乐过度就是娱乐至死,高贵的精神就会堕化成猪的哲学。就会形成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文化,一旦大家都觉得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时候,就会以苟安为和平,以不战为高雅,反而引发强邻觊觎。轻则在抛弃尊严的前提下过猪一样的生活,重则造成亡国灭种的灭顶之灾。

  也可以说,任何组织的成立,都是为了具体的活人的幸福,而非相反。故而,从目的论上说,一切张都是为了弛,是为了让人民快乐。国防也好,开疆拓土也好,都是如此。但在现实中,一味讲弛,就会得小失大,自我毁灭。所以,从手段上讲,一切弛都是为了更好地张。
  所以,只张不弛,是文王、武王也做不到的。只弛不张,则是文王、武王不会去做的。一张一弛才是治国的最高境界。

  这里,既包含了张弛有度,又包含了张弛的时机,与张弛的转换。就像太极图里的阴阳,不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且是不断转化的。

  西汉的历史,就是这个哲理的最佳注脚。

  刘邦马上得天下,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汜水称尊后又不断剪除异姓王,是典型的“张”。到其执政后期,对内发现人民生活困苦,甚至天子的御用车辆都配不齐四匹相同颜色的良马,公卿只能坐牛车;对外则北有匈奴压迫,南有诸越依靠地理险要割据抗衡,都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军事手段难以解决的难题。这个时候,再继续“张”下去,只能重蹈秦朝二世而亡的覆辙。
※后人建造的白登山之战纪念碑

  所以,从萧规曹随、无为而治,到文景之治的韬光养晦,就是要本着“弛”的原则,“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

  不过,即便是在这个以“弛”为主流的时代,也有“张”的有所作为。文帝一生,不断组织对抗匈奴的军事行动。景帝更是对内镇服七国之乱;对外打着娱乐的幌子不断扩大上林苑,表面上是为了扩大娱乐场所,其实却是麻痹匈奴,在这里秘密编练精锐骑兵。
  所以才有汉武大帝开疆拓土,万里征诛。但是,武帝一朝,行平准政策,努力改善民生,后期更是撤轮台之戍、封富民之侯。算是以“张”为主流的时代的“弛”的杰出举措。

  汉武之后就是昭宣元盛世。在“弛”重新成为主流之后,“张”同样从未消失。赵充国以七十六岁高龄西征,平定羌乱。陈汤、甘延寿千里远征,击杀郅支单于,留下“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佳话。这些,都是在一个“弛”为主流的时代,留给后人的永恒的“张”的传奇。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智慧和治理之道。但是,如果左一个望文生义,右一个不求甚解。退则泥古不化,进则以洋为尊。甚至神剧横行,宫斗不息,就只能化神奇为腐朽,变遗产为包袱。

  所以,讲好中国故事,绝不仅仅只是对外宣传,振奋士气。还包括了真正的研究反思、以史为鉴,包括了大国崛起过程中的群策群力,文明传承中的薪尽火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28 08:22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