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01|回复: 1

井底望天:为了忘却的纪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8 21: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天看《人民的名义》,正好在516这天,看到王文革劫持儿童和老人。
  回想起以前《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批判516的社论,其实这种结论,不是找个他娘的背去背黑锅,拍拍胸脯大喊几声“绝不”,就可以安枕无忧的。

  光大声呵斥左边的想翻案的童鞋,或者右边想借题发挥的童鞋,也不会有啥效用。最好的办法,还是理解当年516发生的社会背景,如果今天有类似之处,就早点把定时炸弹给拆掉,才是该做的事情。

  这里,我也含蓄地说几句。

  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中国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比如我老爸,因为家里亲戚有钱,就算是陪堂兄弟一起读书,在县城读完了高中,在当时就算是很有文化了。那个时候的大学生都是宝贝(其实建国三十年后的80年代,大学生仍然是宝贝)。民国时代偶尔出一个到美国的名校读了个博士,就算狗屁不通、学术上毫无建树,现在也已经被人吹捧为啥大师了。哪像今天,中国人在世界名校的博士像下饺子一样,一锅一锅的。

  那么,当新政府开始了全面扫盲运动、花钱把基础教育搞起来之后,就碰到了一个困境:小学得到大幅度普及,初中也增加了,但是高中、大学却因为财政的原因,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

  这样出现的结果,就是每跨一个等级的升学考试,有一大批同学就会被淘汰掉。我记得我在80年上高中的时候,初中到高中的升学率好像只有5%——这样的结果,就使得高中,尤其是重点中学的入门竞争非常残酷。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因为历史原因,出生于官僚阶层、工商资本家阶层、小资产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孩子,因为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的优势,在学习成绩和各种升学资源上,要比普通城市平民和工农群众家庭的孩子占优。

  新中国成立之后,当然又多了革命干部家庭的孩子。当然革命干部也要分高级干部和一般干部,毕竟高级干部的孩子,在出身背景上,其实更接近有优势的官宦商贾家庭。

  因此,新中国当时实行了类似于美国的Affirmative Action的平权政策,就是在各种升学的考察标准中,从之前的主要看考试成绩,加入了政治表现和家庭出身的考量。

  政治表现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大家的孩子,不管是真积极还是假积极,都可以在这里拉平。和美国看种族和皮肤颜色来平权(在美国,黄种人历史上也没有压制过黑种人,不知道怎么现在就被平权把资格给平掉了),中国当时是看家庭出身来平权。这种平权政策,从最开始的促进社会公平,后来就变成了妨碍社会公平。

  平权运动,从促进社会公平走到阻碍社会公平,是和官僚阶层——所谓革命干部的权力,以及权力增强带来的利益增强,是密切相关的。

  为了制衡这种官僚特权坐大,从内部着手,有依靠体制内组织行为的整风,也有依赖传统儒家文化的修身养性——有“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刘主席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从外部入手,也有号召社会人士和知识阶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制衡。

  但是事与愿违,在官僚体系成功地压制了对他们特权的挑战之后,平权运动的标准,开始出现只讲出身、不论成绩的极端化。而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狭窄的上升通道,造成的独木桥效应,加上政治层面上异议阶层被打压,导致官僚权利极度膨胀——当年的“拼爹”效应,远远强于现在的官二代的强势。

  这个就是后来公开喊出来的“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官二代血统论的猖獗,可以想象,后来毛委员一撒火种,那种社会愤怒的汹涌澎拜。

  工业化过程中的阶层变迁

  新中国当时的领导人群体,在工业化尤其是城市化的议题上,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

  说起城市化,中国历史上,作为全球第一次工业化进程的北宋年间,就出现了大规模城市化的雏型。从北宋的汴梁,到南宋的临安,到元代的马可波罗眼里的杭州,都是城市化的极好案例。

  后来明朝的政策,从户籍制度到海禁政策,导致了农村剩余人口,无法通过城市化而集中,反而靠通过湘西和贵州等地方去挤占苗系少数民族的土地、搞南疆长城来解决。
  反而中国的城市化,是在马关条约之后,随着允许日本企业在国内开设制造业、在上海闸北大规模吸收苏北农村人口而开启。

  新中国出现的情况,在城市就业出现不足之后,就再次把城市人口遣返回郊县,确实体现了领导层的传统农业社会思维在起作用。

  其实在60年代之前,遣返城市人口去农村,已经发生过两次,并开始形成惯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法顺利升学、无法进入工厂成为固定工,就意味着你会被从城市赶去农村,一生从此无望。而顺利升学、进工厂和进军队,关键的入门钥匙,牢牢掌握在官僚阶层的手里。

  作为官二代的孩子,基本上畅通无阻;工农子弟挂在车尾;出身不好而成绩好的,基本上就升学无门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8 22: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胡说八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9 22:30 , Processed in 0.1094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