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10|回复: 0

德道修身与艺术生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6 16: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德道修身与艺术生命

熊春锦



在中国美院(浙江)的学术报告

讲学录音整理稿

2006-12-1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好!

首先致以一位长期在国外进行学术活动的中华游子对同学们的真诚问候!

    我在国内原来研究国学、实践中医和西医。我本身是西医外科出身,但是由于小时候家传、师传之故,一直没有离开过中医,并且跟中国古代的道德文化有甚深的渊源。所以出国以后,凭籍着中华文化当中的瑰宝——就是中医,迅速在欧洲地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创办了养生康复学院和老子传统文化研究传播机构,将中国的道德根文化、国学文化在欧洲和东南亚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了一些推广和实践。针对当前我们国内党中央提倡道德复兴、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应邀经常来往于欧洲和中国之间做一些学术方面的交流。今天有这个机会跟大家见面,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谈一谈“道德根文化的复兴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



中国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


在艺术方面,我可以说是一个外行,对于美术学,在年青时期对中国传统美术和西方美术也是比较爱好,只是未能深入实践这门学问。但是,由于我在网上创立了一个老子学院,有些从事艺术的学生也提出一些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还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而且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高度,来看待和对比中国的美术和西方的美术而言,这里面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我这个人可能跟美术、艺术方面有缘,在德国我结识的艺术大师可以说是非常多,其中像在文化方面柏林著名的国家歌剧院里面的一些大师,像著名的钢琴家、指挥家巴伦波伊姆,他就是我的患者,他一家人都是我的患者;而且他也对中国的文化非常地酷爱,经常来往于上海、北京和德国以及美国之间。——大家可能对朗朗有点印象,是吧?——国内著名的钢琴家,他就是巴伦波伊姆的学生。

所以我觉得在西方跟他们进行接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西方的一些文化,包括我们国内也有一些美术大师在欧洲那个地方创立他们的事业,他们也跟我有一些关系。所以对这个美术、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虽然说在艺术方面、美术方面我是个外行,可能是个“空手道”,会说不会做;但是在理论上,我想谈一谈国学对我们如何学好自己的美术专业,为今后踏上社会、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能够完整地掌握东西方的根本而充实自己,还是会有一定帮助的。

很多大学生对艺术的回答是多种多样,但是这些回答就像现在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一样,都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构建和谐家庭、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的人与社区的关系,等等。但是,基本上很多的人都没有谈到一个关键的问题,这个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我们每个人自己身心内部——就是如何构建我们自身身心的和谐、精气神的和谐、心性命的和谐,对于每个人自己身国内的和谐,可以说很多人没有提到。

但是这一点,在国外、国际上有些大家是提到过的。比如说,贡布里希他是当代最有洞见的美术大家。他是奥地利人,诞生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他就提出个观点:“世上没有大写的叫‘艺术’的东西,只有艺术家本人”。我觉得他这一句话是一句经典。那就是说,你要创造独特的艺术,那你自己就必须具备一个独特的艺术性格、艺术内涵。因为奥地利也是同样使用德语,他在这里所说的“没有大写的叫‘艺术’的东西”,他就是指的名词、德语的名词第一个字母都是大写。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世上没有‘艺术’这个名词,而只有艺术家本人。

关于艺术的其他的一些著名论述,可能大家都了解,我在这里就是简单地提一下,比如说荣格就曾经说过:“艺术不能是太个人化的东西,只有超越了个人的层次而引起群体在心灵上的共鸣才能称其为‘艺术’。”我同样觉得这段话也是非常有见地的,就是说与我们中国传统的道德理论可以说不谋而合的。就是说,你如果是一个自私的人,你的心灵不开阔,不能做到老子所说的“见素抱朴,少思而寡欲”,心纳万物,与万物心灵共鸣,那么你就不能登上“绝学无忧”的殿堂,你的艺术人生、艺术生命就不能达到极致。

因为艺术“惟心会而不能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艺术的确是每个“艺术家本身自在心灵的外在表现”。内在的道德的能量和品格、艺术的素养越强,那么你外在的表现能够获得共鸣的范围也就会越宽广。“艺术是人对美的广泛而深层的探索,是在人类智慧和能力的领域之内对美的理解和创造”,“艺术的功能就在于志道、明德、抒情”。这些观点,我觉得都是比较贴切艺术的灵魂。

从中国的道德文化史五千年来有文字记载的——近代根据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发现中国的文化史可以追溯到八千年了。从这个八千年的文化史当中,美学可以说伴随着中国文化的诞生而诞生了。在古代,如果用道德的理论来概括,我觉得中国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作者心灵和作品的“天人合一”状态,这一点在中国的国画里面表现得尤其突出。当然,现代已经进入了一个中西文化大融会的阶段、交叉融会的阶段,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契机就是如何运用好我们本身的国学来打造我们自己的精神灵魂,用国学的精神营养来提升我们自己每个人心灵当中的品质和能量性,去实现身心内在的“天人合一”和作品的“天人合一”状态。


中国美学审美象意的把握是直觉、灵感和慧识


中国美学对审美象意的把握方式,是“体之于身”的直觉、灵感和慧识;在西方,是指的直觉和灵感。但是在中国古代,由于有系统的修之身的培养方法、实践的理论和方法,所以中国人在古代是培养稳定的慧识,而不是昙花一现式的、闪现式的以及梦寐当中或者偶然地灵机一动触发的那种直觉和灵感。这一点,东方和西方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的。西方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开始就主动放弃了主动开发慧识的这一修身方法。这一点,我在与众多的画家和其他的艺术家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他们也承认,凡是真正进行道德实践,在身内进行心身实践的人,那么他的直觉、灵感要比一般的人要稳定得多,容易开发得多,艺术创造力的生命期也长得多。

无论是在德国,还是我原来在国内在武汉结识的那些画家和其他门类的艺术家,他们都有这个体会。像在武汉的时候,就有一个画家,他是一次看病的机会偶然跟我结识了。结识以后,他就特别喜欢和我聊天,定期就去聊,我问他为什么,是什么原因?他说我跟你聊一个小时,我回去以后我创作的灵感就涌上来了,我能够创作出画。其中,他还创作了一幅非常具有近代中西结合特点的画作,在台湾曾经获过奖,他就感觉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启迪自己的灵感和直觉非常有帮助。当然,他后来也根据我告诉的方法进行了经典的诵读,去主动提升和开发自己比较稳定的慧识。中国美学对审美象义的把握方式,的确是一种“体之于身”的直觉、灵感和慧识,而并非单纯的西方逻辑分析。


中国传统艺术观就是道德观


中国美学是运用道的“无”与“有”、“虚”与“实”的对立统一存在,并且与内在的和外显的德一能量,“中气以为和”地表达事物本身的神韵。中国美学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强调以美的方式再现美的事物,而是强调以艺术形象去表现道和德的内在与外显的和谐之美。

所以要研究国学,并且认识国学,那么就需要掌握我们国学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都诞生了大量的艺术家和一些著名的画家。对于他们诞生的背景、前提,可能我们研究的人不多;但是对这个方面,对各个艺术大师来龙去脉的观察,由于我是从医的所以我非常重视他们成长的过程、他们心灵的演变过程、他们艺术人生成就的过程。

实际上,在西方它有它的特点;然而在中国,我们中国也有我们的中国特点。只是近百年来,在逐步丢失我们最根本的东西,丧失了这些能够打造艺术家、培养艺术家的一些教育文化的土壤。因为在古代是特别强调“修之身、其德乃真”,像孔子也提出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拿到艺术方面,也同样是这样一个原理,要通过在自己体内去实践、升华自己的道德能量、道德品质,丰富后天的知识,打造丰富的人文素养,那么才能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否则,只是一个平凡的、平庸的人,不可能出现和发掘自己秉性当中本来就携带的天才成分。

所以,中国古代有些名言,就说我们通过“修之身”才能达到“其艺乃真”的层次。“体之于物而知身,体之于身而知气,体之于气而知神,体之于神而知虚,体之于虚而归道”。中国的艺术观,我觉得应该就是一部道德观,中国传统的艺术观的确与传统的道德文化非常地接近。可以这么说,中国传统的艺术是源于道。这一点,在中国的国画当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艺术审美观的“五用”理论


在此基础上,我觉得这个审美观应当是“五用”:前提是“执一为牧,道气为用,德善为美,神韵为品,中气为和”。

“修之身,其艺乃真”,以道德修身,用德一以牧内身国的心、性、命,健全完善道德心灵和慧智型的头脑。社会上,一般儒家就提倡智慧型头脑,但是在两千五百年前的道家都是提倡慧智型的、慧智型的头脑,把这个先天的慧性,也就是西方人把握得比较好的灵感与直觉放在前面,从而以内德驾驭自己的外形、自己的行为、自己的事业,驾驭艺术生命和事业。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达到一种尽善尽美,保持并表达“上善”的内涵。

像孔子在评述“韶乐”、“武乐”的时候,对“韶乐”就下了一个“尽善尽美”的定义。“至善至美”的境界,是人自身的心、性、命内环境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美的最高境界。老子在他的道德五千言当中,曾经提出了“天象无形”,要有这样一种作用和意蕴、神趣。也就是说,作品由于内在的能量级达到一个层次以后,那么他的作品也就会超然物外、心与神游、无形胜于有形。“太朴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立于何?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第四个方面,就是要达到艺术的极致,那么就一定要能够自由地穿越太极图中央的双重“弦”,能够“知白守黑”。不仅仅要掌握在学院里面、学校里面、书本上面的所有文字上面看得到、摸得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穿越“太极弦”的障碍,进入你肉眼看不到、但是你的心灵能够感应得到的那个“太极黑”里面的状态。因为许许多多人生的奥秘、生命的奥秘、自然万物的奥秘都储存在那个“太极黑”之中,所以两千五百年前老子就指出了要实现“知白守黑”。知道有相的万物、有相的肉体,要守住那个无相的我们自己的精神系统、灵魂系统、我们后天智识不能认知的世界,而去感格、去体悟。

因为只有空灵处才能见真章,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而特别重视这个虚的作用,善于化虚为实,使无画处成为妙境,那么“气”则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和核心的思想。王夫之讲了三个东西:气、物理、情致。其中,“气”为最高的概念。所以我觉得艺术方面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非常地相接近,神,作品传神那才是美学的最高境界。“文乃气之用,气不昌则更无文”,美学离不开创作者自身的精、气、神,只有创作者自己的精、气、神三宝具足,才能产生美术的珍品。精品不如气品,气品不如神品。所以中国传统的艺术和西洋的艺术非常接近中国传统道德根文化的一些理念和方法论。

第五个方面,就是“中气为和”。这个和谐美就是老子所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如果我们陷在阴阳的“二”里面的话,那没有和谐美,那你一天到晚就要斗争。那么你的笔法、你的创作意境肯定是相互产生矛盾。唯有这个“三生万物”,我们看透万物的本质是“抱阳而负阴”的这个状态,你超越它,用好这个“三”,这个“三”实际上就是用的“气”。就是所谓这个“三”,实际上是三个“一”组成的。

像德国十七世纪的科学家莱布尼茨,他解读了中国的传统道德根文化、国学文化以后,他就惊奇地发现这个“三生万物”就是三个“一”,因而他发明了二进位制,根据中国伏羲的《易经》,诞生了他的数学灵感。我们知道现在电脑所有运用的这个运算模式,全部都是“〇”和“一”的反复演变。那么对中国来说,这个东西诞生在中国,却被外国人作为一种发明创造诞生了。实际上这里面的理念当中,他只是抓住了“〇”和“一”的互变,但是对于这个学数学以外其他的领域,还没有发现这个“三”的意义。

其实,这个“三”的意义才是认识万事万物的根本。“三”的特点就是要运用“中气为和”,利用这个“气”。因为这个“气”,它是“道”所产生的德能——“德”的能量,在数学上是用“一”来表示的。老子是用“〇”来象喻“道”,而用“一”来象喻“德”。然后“三生万物”,就是说阴阳里面都含有这个德的能量和品格,只是多少、以及量级的大小、层次的高低不同而已。

那么我们在艺术方面、在作画方面,实际上这个德一是否充沛,是否充满自己身体和精神灵魂这个二,这一对阴阳复合体,这一点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我们内在的这个“三”的含量是否平衡、是否充沛,是否运用得当、是否和谐,就能够产生自己正确的审美观。完整地将这“五用”整体把握住,我觉得也就与传统的道德根文化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而且,南北朝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谢赫著有一本《古画品录》,他提出绘画的六种方法。这六种方法,其实跟刚才我们提到的传统中国古代道德文化和艺术文化之间的相通关系是一致的,他就强调了: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这六种方法,他就基本上概括了对国画进行鉴赏,而且能够从画中读出作者内修水平高低、造诣深浅的一个方法。


中西美学思维模式最大区别是“留白”与“悟空”


李可染画的牛我比较欣赏。




像李可染画的牛就是用简简单单的素笔,他就勾勒出了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尽管没有任何一笔是表现这个水的,但是鉴赏者却能非常自然地感受到两头牛是在趟水而行。这里面的“道”是什么?“德”又是什么呢?实际上就在那个“空”里面,就在那个没有画的“空白”里面,中国画是让你“悟德参道”。

像古代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卖古董画的古董生意商人,他的商品当中有一幅中国画。这张画的主题是:一个牧童牵着一头牛过桥,牧童面向牛头,身体后仰,双手伸直,用力的神韵跃然在那个画纸上;而那头牛却因为畏怯不敢移动身躯,也画得惟妙惟肖。这幅画他要价很高,有一天有一位买主看到了,要买这幅画,他抛下了定金以后就回去取款。等到这个买主走了以后,这个卖家看这个画也是越看越喜欢,但就是又觉得美中不足,原来他发现了牧童与牛之间,作画的作者忘记了画出一条绳子,牧童在那里只是空用其力,他觉得这是个不小的瑕疵。

他觉得幸亏买家匆匆下定金,没有看出来,要是看出来肯定不会出如此高的价买下这幅有瑕疵的画。于是,他自己就拿起笔来在牧童与牛之间添了一根绳子。不久,买家带着钱来取画,但是买家打开后看到他添过绳子的这幅画,就说他不要了,说这不是我选中的那张画。卖家说:你选中的就是这张画呀!买家说:我选中的那张画上并没有这样一根绳子,这画不是的。我花高价买的就是虽然没有入画、但是却能感觉到的那一根绳子,无绳胜有绳(无声胜有声),才是那幅画的价值所在!这个时候卖家才傻了眼了,后悔自己画蛇添足。

像齐白石老先生的虾同样是这样。没有水,但是虾的灵动活泼及神韵皆跃然纸上。国画中的道德,可以说就是“留白、留空”,启迪观者主动地去进行参“空”、悟“空”,悟空中之实和实中之空。因为老子曾在他的《德道经》第五十五章“玄中”这一篇当中,非常详细地描述了这一特点。他说“卅幅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可以说,这是中外画家、艺术家他们根本无法离开的两个界限——那就是“有”和“无”之间。我们的“有”即使画得再完美,如果没有这么个“空”,也就是无用的。就像我们一个房间一样,外在的美、结构上的美再尽善尽美,如果没有空间,那么这个房子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没有窗户、没有门,没有内空,它也就没有作用。




我这里画了个碗,实际上“中”与“空”的妙用,老子为什么谈“中”?“中气以为和”,提到了“空”的妙用,这里面“有”必须要存在,这个“有”实、“有”相肉眼可观的一切物质,都有利于我们去运用,但它并不是真正的“用”,而是“利”,“利”我们的眼,“利”我们后天心智的、利经验思维的需求,而真正有用的是其中的“空”。就像这个木碗一样和这个非常名贵的瓷碗一样,你说到底是这个瓷碗更有用?还是这个木碗更有用呢?其实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这就是“无之以为用”,因为中间都有“空”,所以它们都有用。至于说这个“有”,这个木碗的“有”非常地粗糙,是木制的;而这个精致的瓷器它非常漂亮,它能满足我们的感官,满足我们的欲望,满足我们的贪欲、私心。看起来它似乎更“有用”,实际上它并没用,它只是利益我们的心灵后天智识的一种欲望而已,如果没有其中的“空”,它也就只是一块毫无使“用”价值的磁器砣子。

我们在研究艺术的时候,是否应当真正地将老子的这段话、这一章里面的话参悟透,作为指导自己艺术人生的一个座右铭呢?我觉得要参透、参破我们自己艺术人生的德道之路,老子的道德文化对我们的启迪那是非常深远的。中国人传统道德根文化的思维模式,可以说是一种“虚无生万有,用一就足够了”,在画中非常直观地表现出来。东方的这种思维模式就是“留白留空”,这一特点同时也是东方思维模式与西方思维模式最大的区别之所在。


中国传统美术以“有无”和“虚实”表达“道德”内涵本质


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尤其重视这个“虚无生有”的作用。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而“有”与“实”正是突出和表现“无”与“空”的道和德,所以“无画处皆成妙境”,若“虚”与“无”中没有“气”不能传神,那就绝对不可能成为妙境。

像中国的经典读物——古代的具有经典实质的读物,基本上都是存在着这个特点的。就像国画一样,非常自然地留有空白,以便留给读者自己还原全景和全貌的想象空间和体悟空间。像老子《德道经》的八十一章你可以颠倒过来读,顺过来读,倒过去读,那么给你的体悟都是不一样的。今天读了,背熟了,再过几个月你再背,你随心念的取向而自然地选择不同的章进行诵读,意境又不一样,这就是里面有道的意境、有德的能量的原因。每一章都自然地留空存白,可以自由组合,空中含有,虚中含真。

中国传统的国画,画家张大千在法国的时候,1956年曾经会晤了毕加索,毕加索抱出了五本画册出来,每册有三、四十幅全是毕加索用毛笔水墨作的中国画,而且都是仿照白石老人的笔触和画风。毕加索很认真地说:“在这个世界谈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为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源自于你们中国。这么多年来我常常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国人乃至东方人来巴黎学习艺术?中国画真神奇!齐先生画水中的鱼儿没有一点颜色,一根线去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这不就是以画载气而传神的全息效应吗?

毕加索,大家可能都熟悉、了解,他是世界知名画家之一,是著名的大师级人物。他曾经画过和平鸽,那么齐白石刚好也画过,可以说是“实属巧合”吧,东西方两位绘画的大师都曾经用笔下的鸽子来隐喻世界和平。我国曾经邀请毕加索访问中国,毕加索风趣地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像这两个图当中,左边的就是齐白石的原作,右边的是赝品。这两者一比较,它的神韵、它的气势、它的留空,那是截然不同。如果说你有传统根文化的底蕴,这两幅画里面,你拿过来不看下面的说明,就能很直接地知道哪一幅是赝品。




像右边的这一个,无论是篮子的画法、还是里面水果的画法,都可以看出他的功底不足,也就是说他体内的道气不充足。虽然照着画,但是他那种黑白的对比、阴阳的显现,那种透视力、立体感没有折射出来。

为什么说,要当好一个艺术家我们首先得自强内壮,具有道德的品格和道德的能量?实际上李可染先生在总结回顾自己的时候,他就总结了四个字:“澄怀观道”,作为自己美学思想的总结和追求。我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些大师、大家,可以说都根据这个基本的纲领来内修,在培养自己内在的品格和能量,从而使自己的事业发挥到一个极致。像石涛超越了神、气、韵、意、理等概念,而提出了“一画”的概念,这个“一画”的概念实际上就是指的把握“德”,把握这个看似虚无却又客观存在着的“气”。

因为老子认为这个“道生一,一生二”,任何事物都是从这个“〇”和“一”诞生出来的,你能够心居道○,把握住了德这个“一”,那你就把握住了万物。如果把握住了“气”,那万物都在你的胸臆之中、在你的笔端之下。实际上老子在他的《德道经》里面早就强调过了,“天得一以清,地的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把这段话引用到我们的艺术生涯当中,也同样如此。我们要做艺术之人,我们要产生高精尖的艺术作品,能够流传于世间,引起众多人心灵共鸣的作品;那么你心胸的这个人体的“天”就必须要“天得一”才能清灵,虚心实腹的这个腹“地”得一才能处以宁静,精神系统具备德一才能具有灵性,表现出神韵,整个肉体得一才能能量充盈,大脑中智识这个王能得一,才能所思所想所作正确无误。天地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气”,有了这个“德”,有了这个德一的能量才和谐完美,就像太阳发射出光和热,但它从来不求回报,它无私地把自己的热和光洒向我们太阳系的所有星球以及星球上的众生。

我们内在的“神”,你有精气神当中的“神”吗?这个神能主宰你的后天意识吗?你的精神系统有了这个“德一”的品格和能量,那么你的神就会“灵”作用于后天意识产生丰富的灵感,你作品的气就会十分地充沛,让欣尝作品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浴得一以盈”,“浴”指的是身体,因为在古代的这个“浴”字,它是一个象形文字,是一个人在洗澡盆里面洗澡;那也就是说你的肉体有了这个“德”的能量、有了这个“气”,那么你的精力就会充盈充沛,生命就充满了活力。“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一方面是指的在社会上为王者、为人君的统治者,如果真正把握了这个“一”,那么你的治国平天下可以说就像“治大国若烹小鲜”一样很轻松,因为你达到了学问的极致之处。另一方面是指修之身中的大脑,要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内圣指心修境界,而外王则指大脑服从心圣而治理身国。




像“留白”、“留空”、像“马一角”、“夏半边”这些古代的一些著名国画家,他们的那种空灵画面给人留下的空灵状态,的确是意味深远的,他们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推崇,就是因为他们善于以心和灵驾驭手中的笔墨,令画面虚实、阴阳、显隐都在“中气”的统一下实现了和谐,使无画处也变成了能够引起人深深悟“空”的这样一种妙境。

东方的思维模式与西方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称之为“一元四素”的“德、道、象、数、理、气”方法论。近百年来由于我们没有进行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很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叫“一元四素”?“一”是什么?“一”,就是德;“元”是什么?“元”是道;“四素”是什么?就是“象、数、理、气”。像你们搞艺术绘画的,那么这个“象”就成了你们研究的重点,这里面的理我们要参透,并且要掌握这个“气”,运用到“象”上面来。比如说,真正把“象、数、理、气”都掌握了,就很容易在艺术生涯当中成就我们自己。这些特点不仅在绘画中表现得突出,而且渗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之中,不论是语言、文字、文章、还是各个领域当中,都能找到这些共性的特点。

像中国传统的经典读物基本上都是这样,自然地留白,像刚才提到的老子《德道经》五千言共八十一章,每一章阐述一个点,每一章的联系似有似无,如何联系,那就要靠读者在支点的基本上悟空而解,还原出一个连续的系统论和方法论。“一元四素”的“德、道、象、数、理、气”方法论,实际上就是一个系统论,也是一个方法论。

就像中国的传统音乐一样,同样系带着东方传统国学文化、道德根文化的这种重要特征。传统音乐当中,“重在声中藏音,音中载神韵,能够演奏表现出以及聆听和解读这个乐曲当中的音,才是传统音乐当中的极致”。古代就有一句“知声者众而知音者稀”和“不遇知音莫轻弹”的说法。像在我们湖北省武汉市的汉阳古琴台,到现在还留传着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留传着子期亡而绝琴的千古佳话。因为他所弹奏的人间绝品之音,失去了一个知音能够解读,所以他毅然地摔掉了自己的琴,从此不再弹琴。


中国美学的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道”、 “德”内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可以说就是一个“道”、一个“德”。





这个字幅“道德”,是我国内的学生弄的根雕,也挺美的。这个“道”是什么呢?“道”就是无极,在中国古代就是用一个○,○里面肉眼去看什么都没有,用心去观则是万有。所以用来表述这个“道”的超越后天智识的无形无象状态。这个“道”的思想,近代科学、高科技物理科学已经验证了就是老子所揭示的宇宙的起源,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什么也没有;但是又有东西在其中,只是科学还有待发展,才能知道这个“道”的更为深刻的、超越智识的内涵。因为老子同样说过了,他观察到了道,“字之曰道,强名曰大”给她定名,给宇宙起始的能量态定名为“道”,而这个“道”所产生的,她一动以后既产生了宇宙大爆炸,同时也产生了分布在宇宙空间、时间之内的“德”的能量。

只要物质具备和接近这个“德”能量的频率,那么就能轻松地吸收这种能量而充实自己。所以这个“德”又称之为“德本唯一,无形而有质”。就像我们所说的能量态、物质态是气态,气态又不可琢磨,看不到。用现代的一些科学仪器去观察它,可以发现它是一种电能,带有电荷,带有磁性,带有光性,带有音性——声音的“音”,但还是不能把它完整地描述出来。但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中医学,它在讨论人体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时候,就是谈的一个气、一个血,认为气、血决定了人体生命的健康与否。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他们大智慧的观察下,都能够洞穿这个物质的本质,它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现代人总相信西方科学,在西方科学做出验证后,才肯承认而已。

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文化、国学文化,我们有没有概念?这个概念我们一定要先把它建立起来。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概念的话,那么我们将在如何继承、如何学习、如何掌握传统道德根文化这个方面将无所适从。因为这些年来,我们在教育方面放松了我们国家国粹方面的研究和教育,现代人所知者不多。

根据我几十年来的研究,可以说涉猎了历史、考古、自己体内的验证以及各地的各个博物馆参证史料的考究,归纳起来,中国传统道德根文化初创于伏羲的“易道文化”,他是通过河图演绎来诞生他的易道文化的。什么叫河图呢?




爱好者可以看一看这个河图,但是到迄今为止没人能揭示它是怎么产生的。包括孔子那么聪明,他都不知道这个河图是源于人的体内,只有人的体内进行道德实践,实现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时候才能出现河图。这河图就在每个人的大脑之中,大脑中央有个泥丸宫,而左右大脑半球就相当于阴极弦和阳极弦,就像太极一样,它构成的是一个比太极图更高级的旋极图。旋极图产生以后能够产生光点,河图的光点冲出自己的百会而与自然联接,从而观察到整个宇宙的天体星图,这才能叫做“天人合一”。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的伏羲老祖通过掌握这个自然的根本规律而描画了易经,根据阴爻、阳爻就描画了易经,做为“易道文化”,就奠定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根。“易道文化”,曾经诞生过“连山”这个易以及后来的“周易”,这些都能够帮助后来的中国人能够启迪自己的先天智慧,认识自然的本质。

这个道德文化成型于轩辕的“法道文化”,轩辕一生都是致力于内修之身而外用之治国,可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最著名的通过修之身,并且将自己在体内得到天人合一验证经验用之于治理社会的一位最著名的帝王。他讨论的方法,实际上在中国传统艺术当中也采用了他的法道文化的精髓,他是以法论道,通过方法来进入自然大道。

成熟于老子的“德道文化”。“德道文化”,大家比较容易掌握一点、知道一点、了解一点,那就是老子的五千言“论德言道、论德明道、以德证道”的文化。

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诞生了孔子三次问道于老子,而孔子由于没有直证大道,老子没有传授给他如何在自己身内证得这个德道的方法论,所以孔子一生也只是提倡“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么一个学习实践的方法。但是孔子所论的方法和他形成的文化系统,还只是传统道德文化主根当中的辅根部分。

其次,还包括从印度传进中国的佛学文化。可以说以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为主根,而以儒学文化以及从印度传进来的佛学文化构成两支辅根,三足鼎立式地奠定了中国2500年以来的一个文化的基础。

老子居于道而用于德,继承和升华了伏羲易道文化与黄帝法道文化的思想,建立起了囊括易道与法道思想精华的德道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道德文化的大系统论。他的思想,可以说是“虚无创造万有”,用“一”就能完美地实现,这是他五千言的一个根本。因为他居于道○,处在虚之中来用一,所以在他是信手拈来,被世界各国称之为“哲学之父”,在哲学领域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一人,没有任何人的哲学思想能够超越他这个道德的高山。

中国的道德文化用这个图就容易显示,




这个图可能在你们面前有点班门弄斧了,画得不怎么样,但是象意还是可以表达意义的。那也就是说中国的根文化与现代的艺术生涯、艺术生命有没有关系呢?——应该是有关系的。就像一棵树一样,我们不寻到树的根和主干,那么再怎么枝繁叶茂,也只是插在花瓶当中没有根干的花枝而已。无论你怎么样创造培养基,在这个花瓶的水里面给足营养,这支花最多不会超过一个月,也会凋谢。但是,如果我们的艺术生涯、我们的生命能够寻找到我们这个道德根文化,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它的干和根,找到了这个根,深植在土地之中,就能够常青而不衰。

就像中国的根文化一样,她需要具有真信的厚土。中国人在传统的历史上具备有真信,这点与西方人不同。西方人他的真信,可以说不像中国东方文化这么深厚。像中国诞生宗教是2500年时才诞生,但是在2500年以前的几千年——也就是说五、六千年那个漫长时期,都没有真正的宗教,人们都只是直接地诚信道德。因为我们祖先非常深邃地观察到了宇宙的根本规律,直接运用宇宙的根本规律来指导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以那个时代他的真信比较丰厚。就像我们社会整个发展逐步地离道失德以后,离开了道根失去了德干,这个时候才开始强调仁治、义治,强调礼治,强调智治,就像老子曾经预言过的我们这个时代就到了愚智的时期、愚智的时代,我们仅仅在运用我们后天的智识、学到的知识在完成自己生命的进程和事业的发展,而没有从这个树干上汲取营养。没有信仰、没有信念,没有这个干,更不用谈主干和根了,所以营养来源非常地贫乏。

胡主席都提出了“八荣八耻”的建设。你看“八荣八耻”刚好就提出在智治时期要“廉耻俭勤”。当然你抓住了“八荣八耻”的建设,学会了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那么建立道德信念、信仰就可以通过常信的这个枝干,而贯通到德的主干,并且进入道根之中,吸取到精神营养而使你整个生命发生变化,所以胡主席提出的这个“八荣八耻”也的确是一副治世的良方。在我们做人的这个方面,离不开这个道根德干;在我们艺术学习生涯过程当中,也同样离不开这些元素。

我们几十年来,近百年来都非常地迷信西方的科学,西方的科学其实我们东方已经学习了将近百年,但是学习的是什么呢?一个,是欧基米德几何学为代表的形式逻辑思维,也就是逻辑推理;另一个,就是以培根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实验方法,也就是实验证伪。但是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时候,始终没有注意运用这两个法宝的基础和前提,西方人是运用直觉和灵感来运用他们的逻辑推理和实验证伪;我们抛弃了直觉和灵感,不保护和培养直觉与灵感,那么这两个法宝也就只是一种知识,只是一种公式的堆积,不可能在我们前人创造发明的基础上诞生新的发明创造与发展。

我在西方讲学和研究他们的社会发展历史和科学发展过程当中,发现他们唯一用得最高妙的就是直觉与灵感,而我们中国恰恰是这近百年来在扼杀我们孩子们、学生们的直觉与灵感,没有去注重培养这一点。我们既把祖先的东西丢了,而又局限片面地去学习西方的逻辑推理和实验证伪,所以在近百年来我们国家较之于西方的科学发展和人文发展这方面显得大大滞后了。发明创造从十七世纪以后,从明代取消了诵读《易经》、诵读《老子·德道经》以后,中国的创造力也开始丢失了。尤其是明代以后就迅速落后了,一直持续了七、八百年之久,直到现在为止。

但是西方却相反,他们恰恰在中国不运用中国传统道德根文化国学精粹的时候,通过商船、通过传教士,把中国这些优秀的东西传到了欧洲,反而全面激活了他们的创造力。为什么呢?他们有敏锐的直觉和灵感,发现中国传统根文化的这几部著作以后,就促使他们的灵感大大提升了,所以诞生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和近代科学革命。

其实,我用一个太极图来表述西方和东方思维的差别就比较容易,为什么呢?我们后天的知识称之为“智识”,这个“智”是日日新知,这是智识。那么我们大脑的深层还有一个“慧识”,还有心灵的“慧识”,这两者之间,西方人只掌握了直觉当中的阳鱼眼和一个灵感的阴鱼眼,但是他们却牢牢抓住了就没放弃过;而我们中国早就放弃了,并且把这个太极图整个也都放弃了。

解放以后,除了学绘画的注意保护自己的直觉与灵感以外,恐怕其它学科——特别是理科之类的都没有重视。因为学画画的人不同、学艺术的人不同,他需要主动去提升培养自己的直觉与灵感,而其它的理科那就干脆远离、疏远了这种直觉与灵感。那么科学创造力也就无法真正产生,只能跟在西方后面跑。

但是在我们的中国古代,那就是不同的。古人不仅认识到了这个直觉和灵感,是通过这个阴鱼眼和阳鱼眼而在深层、在内部去跨越中央的这个太极弦线,这太极弦线是两根线,它是因为天道左旋、地道右旋而形成一个“8”字,这两股能量的挤压,中间的弦线就变扭曲了,就构成这样一个太极图,那么它的通道就是这两个阴阳鱼眼。我们要在表面上去穿透这个太极弦的障碍很困难,只有通过“修之身”的办法才能够从中央突破,把两根弦线中间的那个扭结部分打开。一打开以后,“啪”一个“8”字就形成,“8”一旋转就成了一个○,那也就是道。

你们将来搞艺术,如果搞到极致的时候你突然地开悟了,那就是你把自己的太极扭转了,你体悟到了道。实际上,早期那都是需要要通过隧道这个虫洞与慧识相通,跟深层次大脑质层的功能、大脑核心层的功能,就像一个煮熟了鸡蛋一样。




我们现人所使用的只是大脑皮层,也就是把煮熟了的鸡蛋,将蛋壳敲掉,把这个骨头敲开,里面有薄薄的一层,那个表面上称之为“表层意识”,我们后天所学习的任何知识都储存在大脑的表层当中,这部分的面积很少,但是更丰富的仓库却在大脑深层,质层之中。

我们的祖先设计了我们特有的文字和语言,都是想帮助后代能够启迪深层的功能,但是可惜我们还搞文字改革,甚至还想将中国的文字也消灭掉。外国人都注意到中国的文字是智慧文字,能够开启智慧。中国儿童的智商比西方人的要高,西方人的孩子们的智商低于日本,日本人又低于中国人,可是中国人还想要把文字取消,汉字取消用拼音。就没想到,在三千年前欧洲正是因为腓基尼人取消了自己祖先的象形文字,而用拼音文字代替了古代的文字,使他们现在的考古学研究根本没有办法深入下去,因为所有的欧洲人读不懂自己祖先所写的文字了,他们只会abcd了。

但是中国就不同了,你看远溯八千年前的文字到现在我们还能够读。为什么呢?我们的象形文字非常地稳定,它把全息的信息都浓缩在一个小小而又非常完美的图片之上,这实际上也就是绘画艺术的早期。每一个甲骨文和小篆都是美术的珍品。而且在这些绘画的早期,我们知道仓颉造字,仓颉造字那可是非常有名的。他是四支眼,除了两只肉眼以外,他还有这只天眼、还有个心眼,他那是运用大智慧创造文字。

我们古代的这个“一元四素”方法论,




可以说就用这个图就可以比较形象地表现出来,通过“象数理气”利用这个德,身中有德能同步地驾御智识和慧识,使慧识和后天的智识不矛盾。不要像太极图那样,你的慧性强了,但是你后天的智识就傻呆了;或者是你后天特别聪明,但先天的灵感却没有了。古代是用这个德居中控制,你内部德的能量这个气越丰富,那么你的智识和慧识就会同步地双向运行开发,就像铁轨一样,这两条轨是平行发展。它运用的方法就是“象数理气”四大元素,不像西方国外只是运用了“象数理”。

所以你看在作画上就可以看出,中国讲究“空明”,油画讲究利用光线越细腻、越完整,越使你能够看得越明白、立体感越强,那才是技艺到家。实际上内部的层次一比较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西洋画优秀的地方,他那些充分利用光线聚焦绘画的方法和中国的散点式的绘画方法,如果说用德来中气以为和交合在一起,那可能就会诞生你们将来的最新型的画家了、世界级的画家了。用这个德和道就行了,就能把这两者最优秀的部分非常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但是一定要用中国古代的这个方法,把它整体地把握住,那就是用德来驾御有相的物质和万物和无相的物质和万物,把握好“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首先是自己最少要进入到自己身国内的道的状态,才能够实现这一点。


经典诵读是培养和提升艺术创造灵感、直觉和慧识的科学渠道


今天,我就是想介绍一个方法,就是经典诵读的方法。一般来说,就是我们中国人在七岁以前,如果开始诵读祖先们的经典,我们的智慧就可能产生同步的发展。但是七岁以后,由于后天的智识开始开了,先天的慧识开始被后天的智识所封闭,先天的慧识就开始退步了。就像一个太极图一样,阳波高的时候、阴波必定低,就像图上所示;




阳波高的时候高峰,阴波肯定是鱼尾巴这个地方;而在阴波发展到高峰的时候,那么阳波肯定是尾巴那个地方很少,很难达到一种平衡发展。

那么在古代就是强调在七岁之前,你要学会诵读一些经典,最少你要要十四岁以前你要诵读古人大智慧的经典,你要背诵得滚瓜烂熟。稳定了心和脑的先天慧识系统以后,然后你再完全地进入后天。像人类在生理上,你们没有研究医学,我既研究中医也从事西医,在国外没有从事西医,从事的是纯粹的中医。但我们祖先通过慧观于体内,观察自己体内肉眼看不到的物质这个领域就发现,男的在十六岁~十五岁之前,女的在十四岁之前,他们是处于自然的宇宙能量向体内吸收的阶段、聚成的阶段。到了十四岁,女性月经一来、男性漏精一开始,那么就完全进入后天,进入消耗仓库的阶段。

当然,现在由于大家都不讲道德了,养鱼、养虾、养鳖的都用雌激素来喂鱼、喂虾、喂泥鳅,现在的女性,女孩子甚至四岁就开始出现月经,你们可能都还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异现象。因为有些孩子特别贪吃那些人工喂养的动、植物,包括鸡、猪,已经使自己的生命提前进入了这个后天阶段。这样的孩子将来肯定不会有什么样出色的智慧,因为他(她)还没有把自己的仓库储存满,就已经开始转向了后天的消耗。女性是每七年消耗六分之一个仓库里的能量,那么到了四十八岁本身内在的这个德能就消耗干净了。所以女性到四十八岁以后,要想她具有什么创造力,那是很难的。男性八八六十四到了六十四岁以后,已经精枯、衰竭,那么因为没有能量支撑他的创造力也会随之急剧下滑,甚至患上老年痴呆症,甚至开始胡说八道。你看有的科学家在那闭着眼睛瞎说,说什么中国传统文化90%都是糟粕,给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从事过中医治疗,中医把他的病治好了他都不愿意承认,纯粹的崇洋媚外这些现象非常地明显。

中国的文字是智慧性的文字,也是最精美的图形,也是艺术。像外国人发音的话,拼音语言的发音区都在威尔尼克区,在耳朵的后面,




在这两块,所以学习英语你一定要多听。但是说中文,那就是靠近运动区——耳朵前额页的运动区,一定要动眼、动手、动笔、动口,那你才能比较理想地掌握。所以学习中国的文化,不论是绘画艺术、还是各个领域的技巧,那都得要高度重视自己的布鲁卡氏区。这个布鲁卡氏区,为什么祖先在设计文字和语音时要设计在两侧同时起动?外国人发音,包括还有一些拼音文字发音,已经经科学验证了都是在后面放电,或者单侧放电,它不会双侧放电。唯独试验中国文字语音发音的时候,它是双侧放电。

对这个设计,我因为是在身体内验证祖先们的方法,所以我就有个体会。的确我们的古人认为我们的大脑额头一进去这个地方有个圆圈(图示),在深层还有一个圆圈,脑袋中央有个圆圈,然而这第二个圆圈就起了个名字叫“洞房”,一说“洞房”大家都知道,那是男女结婚的地方。那么用现代科学解释、,古代没有现代科学名词,实际上也就是说我们在诵读经典的时候,大脑双侧,男性左侧这边放阳电,右侧这边放阴电;女性右侧这边放阳电,左侧这边放阴电;这阴电和阳电都在大脑的质层进行交汇,激活我们使中国人能够产生比外国人更稳定的慧性——超越直觉与灵感的慧性。这可以说是一个生理的奥秘,这是因为中国的祖先文化没有发生断裂。他们在那种纯朴的时代,能够深深地通过内观、内证发现这些生理变化的奥秘,从而设计了中国的语言和文字。

为什么要推广这个经典的诵读呢?那也是这个原因。只有经典诵读才能帮助我们把这个功能重新激活,开启我们的智慧。因为我们生活到现在,可以说都没诵读过经典,连中国的历史所知都不多,要及时补上这一课。大家的年龄,现在都是开始十六岁到二十四岁是消耗六分之一仓库里面能量的时候;等到二十四岁,这六分之一就消耗得干干净净了。所以在这个刚刚开始消耗而还没有消耗干净的这个阶段,及时修补自己仓库里面的德能,也称之为“先天元精”,当然这个名称很多,但不离这个“道德”的品格和能量这两个字。只有具备这个能量,我们才能挖掘、激活储存在大脑质层和核心层的慧识;对于我们艺术家来说,那也就是创造的灵感和直觉。

古代人是运用什么方法呢?就是运用经典诵读的方法来产生的。像中国古代的这个“恖”,




思(恖)想的“恖”,现在我们见到的是第二个“思”,第一个“恖”没见到过,甲骨文里是这样的。“恖”,那也就是说要把你头顶的囟门——十个月时封闭的囟门,从另一种场态之下要把它打开,与天相联接,使自己的“囟”门和“心”连成一条直线而与天相通,这个时候得出来的结论才称之为“恖”。

所以现代人一提出来“我创造了思想,怎么样怎么样”……其实他什么也不懂,他并没达到天人合一,他所创造的“思想”也都是“想”,而不是“恖”。“心”着于“相”称之为“想”,心被眼睛所看到的万象万物所封闭,故曰“想”;而“思”呢,那一定是要在穿过太极弦的障碍到达太极黑里面,从黑中产生白,观察到其中的本质,那才叫做“恖”。

所以,后来人们不能主动地把囟门打开了,这个“恖”才改变成了一个“田”的“思”。首先要在“心”里面,这块一亩三分“田”里面去勤奋地耕耘、去内证、内修,证里面的德。证什么德呢?就是五种德、五种能量,




也称之为绿色的肝木仁德、红色的心火礼德、黄色的脾土信德、白色的肺金义德、紫黑色的肾水智德,这五种能量能够证出来,你就容易实现天人合一,从而产生明,产生慧。

像这个“道”字,也是发生了变化。




早期的甲骨文的“道”很象意、很漂亮,人的脑袋上面有一条通路叫外丹脉,与天相通,而这种能量被我们接收进入体内以后,然后把它散布于四方,掌握正确的方向和行为准则,这就是“道”,就是最早期的“道”,符合天道的人生之道。

到钟文的时候,“道”同样中间也是一个人,是鞠躬作揖的人,首先要学会做这样一个人,有理有节,有修养的人,你才能找到自己的“道”,四通八达而没有障碍的“道”。

到了小篆时期,那么“道”头顶上,下面是一个自己的“自”,还画着头发,梳着光光的头,面孔都在,但头顶上有三缕气与天相通,也是讲的天人合一。你去行、你去做,才能找到你自己的事业之“道”、人生之“道”。

到了繁体时代,这个“道”又开始下降了,人类对“道”的明白状态丢失了方法论,就只能依靠一道阴爻、一道阳爻在头上算卦,摇一摇,然后一丢,到庙里面去求签,到街头去算卦,根据易理来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和事业之道。

而且还奇怪得很,文革期间搞了个二次简化汉字,把这个“道”字里面的“首”旁,一道阴爻“丷”、一道阳爻“一”象征着地气升起来、天气往下降,而进入自己体内的这个“首”也改革掉了,“首”干脆改成了一把“刀”,成了“辺”。让人读起来就感到害怕,那就是说什么是“道”?你拿着一把“刀”,杀开一条血路,那就是你的“辺”。这种改革,简直就把这个中国文字的美彻底毁掉了,让那种尽善尽美的意境丧失地荡然无存了。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拿着一把“刀子”,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和事业之路,而是要尽快逐步地返回去,找到自己天人合一的路。

特别是我们做为艺术、美术学院的学生,你们要想在艺术这个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能够站在前人艺术大师的肩上,希图能有自己创新的领域的话,那么你一定要证出自己的“道”来。跟在前人屁股后面已有的、已经摆在自己面前的经验,都只能称之为“知识”,而不能称之为“文化”。你只有掌握这些知识,并且在这些知识之上诞生自己新的创造,有独到见解的新发明,那才能称之为新的文化时代。

“德”字,像甲骨文的“”很简单,




就是画了一个眼睛,他画的这个眼睛不是肉眼,而是这里的一只眼睛(上图第一字)。这竖着的一个眼睛,望着天上,了解自然,与天相合、相通,接受自然的真理;而能量从右边下降,然后传输出去,不自私,把这个能量传播给别人去行动、去行为,那么就是这么一个“德”。

发展到后来,“德”字的眼睛虽然还保留着,在金文时代人类的第三只眼虽然还存在功能,但是人心已经起来了,所以他在下面就加了一个“心”,就说要制约你的人心、贪欲、私欲,这时候你才能保持一种德性的状态,才能观察到自然的本质和你生命的正确道路。

到了现在,这个“德”要求就更丰富了,因为经过我们社会的整个发展,我前面提到过老子曾经说过“失道而后德,失德而的仁,失仁而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这些论断就是对社会各个发展期的一个论述。像三皇时期那是无为而治,那也是“上德不德”;到了转折期是“仁治时代”,就指的是五帝时代;到了有为而治的时期,就是“义治时代”了,像三王夏商周;以及“礼治时代”,五霸称雄;到了“愚智社会”呢,实际上就是进入了明朝“八股出而经说亡”,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去诵读圣贤的经典,而只是诵读贤人的经典的时候,才进入到“愚智”时代。

所以,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蔡元培先生,在“五·四”时期,他就任第一教育总长的时候,果断地下命令取消对“四书”的诵读,不要再遵循被改造过了的、改头换面只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四书”,改革这种使学子们没有精神能量营养的呆板教学方式,而提倡接受和学习西方的一些方法,并且对道德教育又重新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可惜对他的这个理念贯彻并没有正确的全面的执行。但是,我想可能中国艺术学院这个系统做得比较好一点,但是在社会上其它教育领域都表现得比较差。

这个“德”字有很丰富的内涵,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要介绍一些主要的东西,所以在这里就简单地略过去了。


经典诵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教育方法


世界历史上各个民族和国家每一次文化的革新,都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必须回到民族的根文化的源头上,去温故而知新,吸取知识营养再前进,才能够散发出无比灿烂的光辉。我们国家已经提出了民族复兴,我国要想实行民族文明的复兴,就必须抓住道德根文化整体的复兴。因为以伏羲黄老学说为体系、为系统的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文化,道德就是民族精神的食粮。

这个观点刚才已经介绍了,本来想详细地再说一下。在这里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再多说了。

德国的思想家亚斯贝尔思曾经说过:2500年前人类出现了一个轴心时代,中国有老子、孔子,古印度有释迦牟尼,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各自创造了自己的文明,影响了二、三千年的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上这三大文明之中,古代印度的释迦牟尼所开创的文明,在历史上早已汇入到了中国老子和孔子所创造的文明之中,东西文明已经构成了影响世界发展最大的两支文明体系。而且在十六世纪以后,中国文明西传欧洲推动了西方文明的前进,老子的思想“像永不枯竭的井泉”,滋养着中西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的大融合。

西方的科技发展,它的灵感的营养一直以来都是依靠《圣经》承担这一作用。《圣经》是西方世界最普及的经典,是西方科学和艺术灵感的源泉。而在阿拉伯民族人人必读的经典就是一部《古兰经》,可以说《古兰经》对他们本民族的营养作用是最直接的,使他们的精神系统获得了精神的营养。然而,唯独中国近百年以来没有一本经典受到全国共同的重视,没有一本经典能够提供给全国所有的人去诵读,但是老子的五千言——《德道经》却悄然地传遍了世界。

像在德国,每四个家庭都有一部老子的《道德经》——或者说《德道经》。连最著名的足球皇帝贝肯鲍尔,他都对老子的思想推崇倍至,他的一生都是按照《老子·德道经》的思想在规范着自己的行为。这一次足球世界杯,赞助商赞助给他一架直升飞机,往来于德国十二个足球场之间,他给这架飞机的命名就叫“老子号”。为什么呢?他从十四岁起就开始接触了老子的《道德经》,并且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他是用德文本。我教的学生都是要求他们用中文背,那样能量更强,但他是用德文背的。就是他在成功地率领德国足球队在世界上冲破多年的迷障以后,登上了世界前列以后,他激流勇退。包括德国最著名的这个杂志——国际性杂志《明镜》周刊,记者多次提问他,最后他才回答,“我的行为正是按照老子所言:功成身退”,他处处都引用老子的言论。

像美国的总统在就职演说当中,他也非常豪迈地说,我将对整个美国,“治大国若烹小鲜。”也引用老子的话。法国的总统也曾经在全国的演说中,建议所有法国人都应该诵读老子的五千言。然而,我们中国却甚少有人知道老子和老子的《德道经》,更不用说每家必定储存。

实际上,我们老子的五千言的确是集二千五百年以前古代大智慧的大成,许多国外的有识之士都把她视作珍宝。我在德国讲解《老子》,之所以能够获得他们的欢迎,就是因为他们本身原来就有诵读《圣经》的基础。他们跟随我,听了我介绍的老子的理论和方法以后,他们感觉到《圣经》只是类似于中国的孔子学说,而老子的学说那才是真正的人间的绝学。他们是这样作的比较。

而且,老子的学说并没有宗教的味道,而是真正的自然真理,应当会被世界各民族所广泛的接受。就不会像相信宗教那样,互相打架,互相嫉妒,你不准我信,我不准你信。在我们国内,很多人还有糊涂认识,认为你讲老子,是不是在搞宗教啊?我们要知道这一点,二千五百年以前,老子撰写了五千言;而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还只是出现在汉代末期。是由于汉武帝为了实现独裁和专制统治,而与汉儒们联手将黄老这种自然大道治理国家、营养民生的学说清除出了国家教育系统,而搞了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这样一个国策,才使黄帝修身治国的“四经”消失了,使老子的道德五千言连前后的顺序都颠倒了,并且把其中的字也篡改了,这是为了维护汉儒们提出的那种编篡过的所谓“儒学”能够独领风骚、统治中国文化领域的这样一个局面。

经典诵读,一直是古代的一种中国式文化、中国式传统的教育方法。所以,这个经典诵读不仅仅在中国是运用诵读的方法,在西方也有很多的民族也是用经典诵读的方法;通过诵读一生,来培养自己内在的道德心灵、慧性的心识以及聪智的大脑。像孔子当年学音乐,在学琴的过程当中,他就能够达到一种“感格文王,与古人居”。他弹到最后,就发现文王就站在自己的面前,面色黝黑,有帝王之相。他问自己的老师说:“这是不是文王啊?”他的老师就告诉他说:“是啊,我的老师教我这个曲子的时候,曾经说这个曲子就叫‘文王操’”。所以说,经典诵读的确是一个走近古人,实现与古人居的一个重要方法。颜回学礼,坐忘身心与古人谋。古儒诵读,临江临河,需要焚香默像,去与古人沟通,去与古代的大智慧者相交流。像《黄帝内经》里面的雷公学医,他一直将黄帝传给他的医学简牍,翻阅成到了使穿着的绳子断绝了,翻阅久了的竹简上面都蒙上了手上的油垢。

到现在,实际上在我们的国内还保留着这一诵读习惯的,也只剩下佛家和道家的一些诵读了,但是他们在方法上也并不是非常完整。诵读目的,就是与佛同在,与圣真去追求一种心灵的感格。我们的传统教育方法当中,这个经典诵读“修之身”,是掌握中国道德根文化的一个法宝,也是古代教育和学习的根本性方法,是开慧益智、接续和继承根文化“古为今用”的一把钥匙,是掌握中国古代一元四素方法论的重要技术手段。


明德居道是艺术成就的基础前提


我们要学艺术,一定要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先明德,学做人,居道德,艺术精”。要体悟出这个甲骨文“人”字的形意。





我们这几代的年青人,可以说都迷失了我们本民族礼仪之邦的特点,不会做人。像我在西方和东南亚,人家海外的华人也好,外国人也好,一看中国的留学生就知道这必定是中国的留学生。为什么呢?我们没有文化素质,没有文化的气息。而南韩人、日本人、新加坡人,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儒家的风度。唯独中国人表现得张牙舞爪,横穿马路,在车上是大声喧哗,走在路上是随地吐痰,甚至个别人在超级市场还小偷小摸,把自己的学业也都断送了。这个星期、这个学期,你在超级市场里面偷了一点东西,占了一点便宜。但是对不起,录像里面记录了,你下个星期再去报道的时候,“对不起,你有道德劣迹行为,请你回中国”,就被辞退了。

在国外,像在德国和法国,不论是坐公共汽车或乘地铁,他都自动购票;唯独中国人和匈牙利、东欧那边过去的人,喜欢逃票。在法国不是有一个中国的留学生嘛,他学习非常刻苦,五年学下来,各门成绩可以说首屈一指,受到他自己导师的称赞。然而他在法国各个部门去找工作的时候,开始别人看到他这么好的资历,都很热情地接待他,并且承诺说:“我们一定研究,很快就会答复你,接收你。”最后结果呢,人家却都不了了之,不答复他。到最后,他的这个滞留期快到了,如果再不找到工作,他一定要回国才行。滞留期已经快接近了,他急得没办法,但是人家那边不回信,别人答应得那么好,但是就是不回信。结果他就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去问:你们既然那么热情地接待我,又需要我这么一个人才,为什么拖这么久时间,你们还不答复呢?人家给他回了一封信,信当中说:“你虽然具有高超的学识、精湛的知识,但是由于你在法国曾经逃票三次,所以我们认为道德能够弥补你智识的不足;但是没有道德的人不足以让我们信任和使用,所以我们不能录用你。”

这一个评语,的确给他心灵上以巨大的震颤,赶紧收拾行李就回到了中国。从此,就一点一滴地注意自己做人的规范,用西方学到的那些能力知识和中国的道德能力知识制约自己,后来他在中国创业也成功了。当他接受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的时候,他就讲了自己的这个故事。这说明:做人,做一个明德的人,才是做任何事业的根本。

而且,我们想要做艺术人,就要更加注意这一点。因为我们修养道德,并不是空言的说教,这个道德是能量,是品质。《黄帝内经》里面,就说过:“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那也就是说,宇宙天空弥漫着大量德的能量,它们是营养我们精神系统的要素;而地上生长的五谷杂粮,是营养我们肉体的重要成分。这两种能量进入了我们的体内以后,互相振荡搏击,中和化生,而使我们具有生命的活力。但是我们看一看现代人,看看现代的小年青们,都贪图嘴巴里面吃得好,从来没有人关注我们的精神系统是否有这个能量进入我们的体内。

中国古代,实际上慧观能力非常地深刻,甚至超过日本人的高倍显微镜和高速摄影机。像日本有位科学家,他就发现了中文的水在冰融成任何一种结晶前,都会出现这个“水”字。




中国创造文字,那就是大智慧者所创造的。而且这个水呢,你给它道德美善的意蕴的这个能量——包括文字、包括声音、包括图片、包括音乐,只要它们是善美的信息,都能够使它结出非常漂亮的结晶。我们的生命70%都是水,所以我们只有多多地去接受真善美的东西,我们的生命才能具有活力,并且健康。经典诵读,恰恰可以直接通过声波、音波传达良好的信息。

像国外做了这样的试验,让两个小学生对着两瓶米饭,一瓶是天天去骂它,诅咒它;另一个瓶子,让另一个孩子放下书包,就去赞美它。一个月下来,受到赞美的变成了米酒,而受到咒骂的却臭不可闻。这说明语言的能量——正向能量和反向能量,它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我们看看社会上现在的现状呢?开口就是骂人的,诅咒人家。实际上既对别人有伤害,也对自己体内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心灵的美、语言的美、行为的美,用道德的真善美来做一个好人,完成自己的学业,才能够在艺术上有所造诣。


传统道德文化是规避艺术秉赋和能力不足的精神动力源泉


因为艺术类的人才特别地不同,一般有三个方面的特质。也就是说,第一方面,可能在座的每个人都有很强的灵性,善于想像和创新,不会被逻辑推理思维、实验证伪的机械理论所固囿住,这是一个非常接近道德思维、道德心灵的一种禀性、禀赋,要加以重视。第二个,就是有较强的独立性,不受世俗的制约。而且,老子也曾经赞美过,“我独异于人”。他就是说:你不是一个俗人,你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你是一个具有先天禀赋的人。艺术家都有这样的特质,作为艺术家的初级阶段都有这样一些特质。第三个方面,就有较为开放的包容性,接受能力强。这一特点,我想大家基本上都会具备。

但是,这些特点如果没有道德精神文化的滋养,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们的这个先天禀赋和能力是单向性的,像宝塔尖一样在往上升,下面没有基础在一层层地支撑你。很多的人都容易出问题,包括国外也是同类现象。特别是现在,我们国家重专业、轻人文,没有重视道德根文化的这个接续和学习,扩大招生,在人才素质的选取上没有标准,这样进入这个领域的人也就参差不齐。所以,抓紧对国学的研究、国学的实践,运用经典诵读的方法激活我们潜在的禀赋、灵性,就成了当务之急。否则,我们几年下来就会浪费了自己的生命,浪费了这个高等学府当中的教材课程;所以,当前这种艺术类学生留校的文化程度、要求变低了,特别是人文涵养要急待提高。

第二种,大家由于在家里娇生惯养,放浪形骸,就很容易恃才自傲,不拘小节,松散任性的自由个性使得大家就很容易步入这个误区或者偏见。

第三方面,就是一些学生的身心比较娇惯脆弱,孤僻独处的个性特征容易导致精神和肉体上的不和谐。因为艺术界的确存在这种现象,我们分析一下国外的艺术门类当中,几乎都有这样一个共性现象。艺术家们往往行为放诞,充满愤怒,一些人甚至年纪青青就离开了人世。为什么会离开人世呢?也就是说,他的智识和慧识——特别是西方只是强调直觉和灵感,很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就像钻进那个阴鱼眼和阳鱼眼里面,既钻不过去、也退不回来一样,耗散了自己生命内部的能量。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的演员詹姆斯·狄恩,他才24岁就英年早亡;英国的诗人拜伦,36岁就中年早逝。实际上,按照常规的话,他仓库里面的能量还只消耗了六分之二,但是他却是短命的,就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像美国的摇滚明星席德·维瑟斯,22岁就完蛋了;托马斯·查德顿,27岁就死亡了。

看起来,这些艺术家能在自己的艺术领域里面去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和深刻的思想,但是却又无法正常地应对生活。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没有注重能量的补充和积蓄,慧和智没有同步的开发和运用,转到宝塔尖和牛角尖里面出不来,最后窒息在宝塔尖和牛角尖的小小孔隙之中。

像港台地区张国荣46岁就跳楼,他跳楼那一天,消息一传开来,六七个仿效他的榜样从那摩天大楼上一起往下跳,有一个还没有摔死,摔瘫痪了。像韩国的李恩珠上吊的时候是25岁,陈宝莲跳楼的时候是29岁。其实,更多艺术门类的人才都曾经想过自杀,曾经自杀,那也更是比较多了。

像我们现在的一些艺术家,你说他是艺术家,他又很不称职;你说他不是艺术家,他又很走红,是一个畸变的状态。像有的港台明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问他东方的艺术,一问三不知。像有些中国出去的留学生,问他中国有几个时代,他也搞不清楚。出去的人现在都已经西洋化了,为什么呢?满口的英语“呱啦、呱啦”。但是说起中国的历史文化却一窍不通,所以海外华人就说现在出去的中国孩子已经是“香蕉型”了。什么叫“香蕉型”呢?他们皮肤是黄的、头发是黑的,但是内部装的知识全部都是“白”的——是白种人的文化和知识,还只能说是知识,还不是文化。因为国外还有一个经典诵读,有诵读《圣经》成长的过程,而这些孩子们则完全是逻辑推理、实验证伪方面的知识而已。

我们观察、分析港台和海外的这些艺术家们的命运和遭遇,各类艺术人士常常都是禀赋有余,而德性素质不全,道德能量补充不济,专业才能也就难以长盛不衰。像俄国的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就曾经说:“我的良好精神状态归功于阅读孔子,而主要是《老子》,老子的思想是不可逾越的道德高峰”。像德国的哲人尼采也称赞老子:“老子的《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他从老子的五千言当中丰富了自己的哲学理论。

像我提到过的这个巴伦波伊姆,我在跟他接触的过程当中,就和他探讨过他是怎样成长的。他小时候就是按照犹太人传统的经典教育方法进行了很好的早期教育,他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希伯来语,开始背诵祈祷文。五岁的时候,就背会了《圣经·摩西律法》,七岁以前就背会了《摩西五书》当中的《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他说这些经典为他以后辉煌的艺术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还熟练地掌握了七种语言,像希伯来语、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俄语、西班牙语,他还经常用汉语跟我来上几句,挺有意思的。

他认识我也是一个机缘,当时他从楼梯上摔下来了,结果踝关节韧带撕裂、断裂开来,当时就肿胀起来。他的保健医生要求他卧床休息一个月,或者做手术把断裂的韧带缝一缝。恰好,他当天晚上就有一场重要的国家级的演出,有两位部长要参加他的演出,他通过他的保健医生就介绍说:“中国来了一位挺厉害的医生,看他能不能保证你今天完成任务。”我去了以后,他的要求就是“你把我弄得从床上起来,坐在板凳上,能够把这两小时的指挥任务完成,使部长们满意就行了”。我说:“与其如此,那么你还是站着指挥吧。”他说:“行吗?”我说:“大概可以,你要认为行,你相信我能使你行,就可能行。”我说:“信任,医患关系当中的信任是第一位的。”他说:“行,这条腿,我就交给你了。”结果,我给他扎了三根针,用中医、内功的方法把他的经络疏通了一下,韧带清理了一下。当时,我把针拔了以后,我说“你开步走”,他果然能够走了。那天晚上,他站了两个小时,把指挥完成了。所以他晚上11点钟打电话给我,说:“非常感谢你,我翘起我的两个大拇指赞美你。”后来我们就成了朋友。而且他还亲自写信给内政部长,要求把我留在德国,教他们的医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德国的民众。他就特别重视我们民族的文化——根文化,他认为自己的成就就源于自己从小就开始诵读这些经典。

像歌剧院的一个著名的歌唱家卡塔琳娜,也是这样。她当时找到我的时候,是因为患有严重的气管炎,她的演剧生涯——美声唱法就完全需要靠肺部和丹田了;但是嗓子不行,气管不行了,她要求我帮她治疗。我治好了以后,说:“你要保证不复发,你最好诵读中国的经典,你唱的那些古典美声唱法的内容虽然很美,但是没有能量,能量不强。你诵读《老子》的话,能量很强。”结果,人家真的很听话,这么多年都诵下来了。诵下来以后,她的艺术生涯就达到了一个辉煌的状态,现在成了主牌演员,经常应邀到东欧地区去专场演出。她对《德道经》也是背诵得非常地熟练,每次她到欧洲国际演出回来,她必定要到我那里,花上半个小时,非常诚恳恭敬地诵读老子的五千言。

我建议你们也诵读诵读老子的五千言,来为你们自己的道德人生、艺术人生奠基。实际上这很简单,因为老子在他的道篇地45章“观眇章”就揭示了:你只要诵两种东西就可以了。就是诵真正的经典,能够自由穿越太极弦障碍的经典就能够为你提供能量,打造你的道德品格。第二个,抓住了太极黑当中你体内的另一个精神系统生命的名字,呼唤他们的名,那么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智慧,这也就是“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你不要说你姓张叫张小兰,那个名呼了没用的。你体内肝脏的名叫“龙烟”,心脏有心脏的名叫“丹元”。可诵读的经典,有《德道经》,有《黄帝四经》以及《易经》,这些经典都具有非常丰富的精神营养。

哦,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再多介绍,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东西,可以在网上搜寻。我所讲的内容和方法,基本上在其他各个大学里面都讲过,可以从那里去下载一部分东西,来了解这其中道德根文化的理论和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完成自己的学业,来达到艺术人生成功的一个必由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中国道德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掌握伏羲、黄老道德文化的世纪,中国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也将全面地进入中国。中国传统道德根文化的承传,需要我们高度地重视,从现在做起,诵读和实践“中国的圣经”——也就是《老子》,走进老子,与老子居,与老子谋,构建和谐的内身国,培养道德的心灵,从而获得大智慧。

从事艺术事业的同学们,你们大多数都天然地具备着最接近德和道的先天禀赋,只等待着为这种禀赋开启智慧之门和添加长盛不衰的精神营养,使其繁茂地开花结果,从而成为新时代的艺术大师。

请相信我们只要真信道德,走进老子,就必定会成功!




录音整理:恒一、了了、易慧19、慧天


(责任编辑:adm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19 23:43 , Processed in 0.1250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