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81|回复: 0

赵晓旭:鲁智深为何疏远林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8 09: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水浒传》中,林冲是继史进、李忠、周通之后,鲁智深结识的第四位好汉,二人初次见面就甚为相投,当即便义结金兰,以兄弟相称,可是后来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在“三山聚义打青州”这一回当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梁山泊中大摆筵席为)呼延灼、鲁智深、杨志、武松等共十二位新上山头领(庆贺)。坐间,林冲说起相谢鲁智深相救一事,鲁智深动问道:“洒家自与教头沧州别后,曾知阿嫂信息否。”

  这段话看似平常,但细细品味起来并非如此。

  按照鲁智深大大咧咧,豪放直爽的性格,初上梁山的他见到旧日兄弟,本应该会主动招呼,大叙阔别之情,但是他没有。不仅没有,还直等到“坐间”,林冲主动提起“相救一事”时,他才与林冲说第一句话,这显然不符合鲁智深的性情。

  同时,从称呼上看,鲁智深也没有像过去那样对林冲“兄弟”相称,而是称林冲作“教头”,情感上显得生分了许多。

  鲁智深对林冲的态度为何会发生如此变化呢?这还得从他相救林冲之时说起。

  董超、薛霸被高俅收买,准备在野猪林结果了林冲性命。在紧急关头,鲁智深及时出现,救了林冲的性命。为了防止董、薛二人再生歹心,他准备把林冲直送到沧州。期间,董超、薛霸问鲁智深:“不敢拜问师父在哪个寺里住持?”

  鲁智深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什么?莫不叫高俅做什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叫他吃三百禅杖。”

  鲁智深虽然口口声声说不怕高俅,但最终也没有说出自己的来历,他还是很谨慎的。

  鲁智深一路护送林冲,近沧州只有七十余里路程的时候,他对林冲道:“兄弟,此去沧州不远了,前路都有人家,别无僻静处,洒家打听的实了。俺如今和你分手,异日再得相见。”

  临行前,鲁智深还是有些不放心,又告诫董、薛二人说:“你两个撮鸟的头,硬似这松树吗?”说着,抡起禅杖,把松树只一下,打的树有二寸深痕,齐齐折了,喝一声道:“你两个撮鸟,但有歹心,教你头也与这树一般。”说后,他摆着手,拖了禅杖,向林冲告辞道:“兄弟保重。”自回去了。

  鲁智深走后,董、薛二人尚且余惊未定。林冲见状,道:“这个值得什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

  从上面这一过程看,鲁智深对林冲可谓义气深重。然而就是林冲最后那一句话却把鲁智深给“卖”了。

  果然,董、薛二人回到东京把上面的事情告诉了高俅,鲁智深也因此不得不离开大相国寺,漂泊江湖。就像后来他对杨志说的那样:“不想那两个防送公人回来,对高俅那厮说道:‘正要在野猪林里结果林冲,却被大相国寺鲁智深救了。那和尚直送到沧州,因此害他不得。’这直娘贼恨杀洒家,吩咐寺里长老不许俺挂搭;又差人来捉洒家……(因此)逃走在江湖上。”

  当然,对于林冲说的那句话,我相信他肯定不是有意的,因为林冲并不是忘恩负义的人,就像他在梁山泊见到鲁智深时还向他表示感谢一样。他之所以说出那句话,完全是为了在余惊未定的董、薛二人面前夸赞鲁智深英雄了得。但是这些是鲁智深所想不到的。

  在鲁智深对杨志说的那段话当中,“不想”二字说明鲁智深对董、薛二人知道他的来历出乎意料,因为在此之前他对二人故意做了隐瞒。也即是说,在鲁智深看来,董、薛二人是不知道他的来历的,那么是谁透露了他的来历呢?没有别人,只可能是林冲了。

  综上所述,鲁智深后来之所以疏远林冲,是因为他觉得可能是林冲透露了他的来历。虽然林冲那句话是出于无意,鲁智深也没有亲耳听见,但毕竟在客观上造成了鲁智深身份的暴露,这不能不使鲁智深怀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3 20:43 , Processed in 0.1093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