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15|回复: 0

井底望天:中国的理财产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3 01: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讨论理财产品的问题,这里做一些说明。

  理财产品的出现,一方面是利率市场化的方向。 另一方面,大概是想改变中国的信用扩张,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这个方向。

  以前大家批评中国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太政策性,不够市场性。或者说不愿意承担风险。 意思就是你只要是大国企,有政府政策支持,我就贷款给你。反正出了问题,政府要出来解决。你要么靠财政补偿我,要么别的办法解决问题。这种政府背书的话,估计你贷款利率,就不好高到哪里去。就像美国政府的国债,是吧?

  但是因为银行的资金来源是存款,那么存款利率肯定就上不去了。基本上,就是老百姓的钱,拿点利息(如果通胀压不住,那就啥利息都没有,可能还是负利息),然后银行低利率贷款,全国搞基建。好处,就是中国几十年就翻天覆地,不好处,就是私人经济这一块,就融资比较难,而且地方政府大干快上,重复建设,资源配置,不太理想。

  在这个政策出台下的理财产品,就是想把信贷扩张的方式和风险,都分摊开来,多元化一点。改革的结果,就是在2012年7月,里程碑的事件出现了,就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和银行的信用扩张,是平分秋色了。在2010和2011年,中国的信用扩张/GDP的比例是175%,结果2012年变成了190%。

  这种情况下,你周小川想搞稳健货币政策,光管银行,是没有用的。因为黄河的水控制了,长江的水还哗哗淌。所以2012年你最后去控制银行借贷,没用。地产还是要抬头了。这样的好处就是,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没有啥坏帐哈。正如同学们讨论的时候谈到的。其实因为信用比较充分,大家都可以靠信用来撑住现在不好的贷款。如果信用给紧缩了,短期之类,大家肯定会看到各金融机构的坏帐上升。有的还可能大幅上升。

  不过不管的话,问题就是这些新的信用扩张的手法和风险都比较大。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银行把资金平衡表中的存款,移到了表外。然后给个比存款利率高150个基本点啥的,设计出来的理财产品,好像存款那种,然后老百姓给一忽悠,大家就没啥疑心去买了。

  那么这些产品的投资去了哪里?估计两个方向,一个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搞城市基建。另一个就是房地产项目了。现在估计,银行自己推出这种产品,或者就是帮人家代销。也就是这种产品,是信托公司推出的。

  信托公司,我们周报讲过不少的,就是某种有点像私募,又有点像对冲那样的。2012年,银行贷款增长15%,但是信托公司贷款增长超过了40%。结果中央觉得信托公司增长太快,就管理一把。这样控制信托公司的结果,就是理财产品的业务,就被证券公司接过去,继续搞。

  尤其是证券公司在A股市场上大部分都是亏得焦头烂额,看到这样的来钱的好机会,还不屁颠屁颠的。大家知道,理财产品出问题,应该有三件了。一个是华夏银行那个,就抵赖说某工作人员自己干私活,银行不知情哈。一个是建设银行那个。还有一个是中信那个。

  现在的问题是,不少理财产品,是通过银行代销,其实是消费了银行的信誉的。而中国的银行的信誉,后面有政府的信誉来背书。就是说,最后搞出了问题了,老百姓损失惨重,就出群体事件。

  群体事件一出,就冲击了维稳的底线,要保持社会稳定,政府就要来承担风险。那么这个就违背了当初这么搞的原意了。

  本来就是要把风险分散化,不能全部集中在银行上,才让影子银行,分担信用扩张的部分功能。你现在好了,A证券公司、B信托公司的理财产品,都是4大行代销。老百姓看到你4大行的信用,安心的买了,然后血本无归,说和我4大行无关,我代销哈。

  就像大明星在电视上做化妆品广告,你抹脸抹出问题了,别找我,我也是受害者啥的。

  金融危机中间,香港的雷曼债券出了大问题,好像香港的银行说,你亏了,自个找雷曼去哈。我代销。

  于是香港的老百姓,就只好举牌子抗议,牌子上面写着:胡主席和温总理,救命哈。

  中国老百姓的思维,比较简单,不会去看你小字体的法律文件。你理财产品越诱惑,买的人越多,最后群体事件的规模就越大。

  群情激奋之下,暴民起来,杀你个办事员和行长啥的,烧你几个银行分行,就热闹了。

  最后结果就是中央插手,社会维稳,银行赔钱,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的主理人,像吴英那样,判个死刑。这样的结果,肯定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

  不过如果你了解一下,温州的高利贷链条断裂,有人跑路,有人跳楼。其实你可以看到同样的情形。

  当时温州同学们想剪一把中央的羊毛,后来被宝宝一趟温式太极,给推得远远的。高利贷金融系统,和目前的理财产品影子银行系统,都有两个问题。

  其实这样说的话,还应该包括现在的中国的公司债券市场,也是一样。

  第一个就是回报率太高。大家知道,回报率和风险率是分不开的,回报率太高,那么就是风险率太高。

  第二个就是人为地压低了风险。就是昨天讨论的时候,有同学说的,90%,甚至100%,都是没风险的。

  你看一下中国的公司债券市场,发现一大问题,就是没有违约的,没有破产的,没有清盘的。因为政府兜底了,比如尚德这样的,也是地方政府来重组了。雅士问到了风险产品的抵押,这里有抵押的估价问题。比如说,你投资的理财产品,最后落实的是房地产项目。而地产公司用来抵押的是另一块地产或者土地,那么很可能这个投资项目失败,导致你投资亏本,是因为房地产大跌。而房地产大跌,结果就是为你投资担保的抵押品,也是房地产,价格也大跌了。你的抵押品也一样亏本。华夏银行那个,抵押就是河南的珠宝店和轮胎厂啥的。其他的抵押,比如中信那个,有股票票据等等,但是这些都是有问题的。 比如我说的深圳公司那个,就是靠投资该公司的股票抵押。 如果这个公司的项目失败,那股票还有估计的那个价值吗?

  中国的企业债券市场,主要就是要有CDS这样的风险控制,还要有正常的违约、破产和清盘。不然的话,不发生还好,一发生就是系统崩溃啥的。

  估计中央现在怕的就是你资金池那种搞法,搞到最后,你自己都不知道里面是咋配置的了。 去年中央高层非常关注JP摩根的伦敦鲸鱼事件,就是这种思路。 因为最后象JP摩根这样的风险控制搞得很好的公司,最后都会栽倒。

  现在这个政策出台,估计短期内,会有一些坏帐出来,但是短痛好过长痛,现在把规模压住了,不会让事情失控哈。

  当然这里还要提一下香港的雷曼债券。就是这类风险比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的理财产品,应该只可以推销给机构投资者,而不应该拿散户们来开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9 06:0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