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19|回复: 0

铁马冰河:法家韩非子因何被老同学李斯逼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1 07: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王赢政一心想成就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千秋霸业,因此他广搜贤材,遍览天下奇书,尤其欣赏列国法家们极力鼓吹的王霸之术。恰在此时,一位名叫韩非的韩国人所纂写的一些文章通过各种渠道流入秦国,嬴政看后脑洞大开,激赏不已,并视其为不可多得的旷世奇才。

  韩非出身韩国宗室贵族家庭,自幼受过很好的教育,成年后拜在大儒荀况的门下学习,同学中还有那位日后被拜秦相、大名鼎鼎的李斯。荀况弟子众多,但最出名、学问最高、最有成就的就属韩非子和李斯二人。

  战国末期,社会秩序崩坏,局势混乱异常,各诸侯国为了巩固或扩张地盘,彼此间展开了无休止的明争暗斗,几乎无一日不战,到处残垣断壁,遍地枯骨,满目疮痍。以强秦为代表的大国恃强凌弱,动辄对弱小的国家实行武力兼并,“争地之战,杀人盈野;争城之战,杀人盈城”,兵戈扰攘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命贱如草,最深受战争之苦。韩非子目睹此景,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在这种全凭拳头说话的吊诡局面下,儒家力倡的“仁政”、“仁者爱人”的观点学说已经过时,儒学早被诸侯们弃如敝履,完全推行不下去了。为了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他提出了以法治国的全新思维。他认为,随着时代飞速变化,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都必须跟着变,师古、泥古、复古乃愚顽不化、守株待兔之举,已经彻底行不通了。他总结了荀子等法家代表人物的经验与主张,提出了一整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以及一整套加强中央集权的法治理论。

  韩非子的法治主张,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以法为尊、依法治国,而是一种“术”,也可视为王霸权谋之策,或称刑名之学,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夯实王权,成就霸业。韩非子的学术,和法家前辈李悝、商鞅、慎子、申不害等人的主张大同小异。

  史载,韩非子博学多闻,登高望远,见解精深,只可惜说话有点大舌头,非常不善言辞。他去见韩王,并满怀信心地献上了自己呕心沥血拟就的变法图强之策。韩王一开始颇有兴趣,但听着听着就失去了耐心,原来韩非子口才不如肚才,一紧张或过于兴奋时,就磕磕巴巴口吃得厉害。韩王见他说话费力,表达不清楚,实在听不下去了,就不耐烦地挥挥手让他下去了。韩非子主动找韩王献计献策,却口吃被打发走,个人虽有些遗憾,往大了说也算韩国的损失。

  韩非子虽有些失望,但并不气馁,他想:自己口才虽不好,但可以著书立说,把心中所想写成文字。我的主张虽不被韩王采纳,但天下之大,总有识货的明君,总有用武的地方。从此,他发愤著述,写下了《五蠹》、《孤愤》、《说林》、《说难》、《物权》、《内、外储》、《问田》、《主道》等十余万字的著作。韩非子的策论,至今尚存五十几种。其中《五蠹》、《孤愤》被认为是其代表作,对后世影响也最大。有学者认为:所谓“五蠹”,就是五种蛀虫之意,韩非子把儒家、侠士、纵横家、工商业者、逃避兵役者视为“五蠹”,也就是五种危害并侵蚀社会的蛀虫,他认为对这五种人应毫不留情地予以清除。

  韩非子重视法律,谙熟人性,主张治国、治民须用严刑峻法,反对礼制,力倡“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他认为,国家要强,必须除旧布新,力倡法治,锐意改革。韩非子主张“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强调律法与规则的重要性。他还主张削夺世袭贵族的特权,“夺其辅、散其党”,用一批经过基层锤炼的官吏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他认为,既然制订了“法”,就必须严格执行,谁也不得例外,“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再三强调,人性本恶,只有实行严刑峻法,百姓才能因畏惧而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君权才能稳固。韩非的主张,既有超越时代的睿智,亦有极力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的糟粕,可以看出,法家思想和现代所主张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是有根本区别的。

  韩非子的著作在韩国没得到重视,却墙内开花墙外香,流传到了别国后,居然洛阳“纸”(彼时用竹书)贵,一册难求。尤其是秦王政,他看了《五蠹》与《孤愤》后,不禁击节赞赏并推崇备至,喜欢的要死。嬴政认为,韩非子提出的法家思想与建立绝对中央集权制的主张,与自己想成就王霸之业的宏大理想不谋而合。同时,韩非子的法治(或法家之术)理念,为秦国推行变法、实行法治奠定了毋庸置疑的理论基础。嬴政感慨地对左右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意思是能与这样的高士结伴同游,朝夕受教、问策,死亦无憾了。

  野心勃勃的秦王政急欲成就霸业,他认为韩非的理论能助他一臂之力,他的理论能为自己指引迷途,能帮助秦国尽早扫灭六国,完成统一天下的伟业。于是,他不断派兵攻打韩国,目的是逼迫韩王交出韩非子。韩国在七国中实力最为弱小,韩王见秦军不断袭来,国势危急,只得派韩非带着礼物出使秦国。

  嬴政一见韩非,大喜过望,如获至宝,以招待贵宾的隆重礼节款待他,并迫不及待地与他促膝相谈,向他请教变法的核心思想与细节。此后,秦王再也不愿放韩非子回国了。

  韩非子见秦王如此赏识自己的主张,也很兴奋,他摩拳擦掌,准备在秦国大干一场,将自己呕心沥血总结出来的理论付诸实践。正在韩非子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却冷不防被身后射来的暗箭击中,令他想不到的是,这放冷箭的人竟然是昔日的同窗好友——李斯。

  原来,李斯和韩非同在荀子那儿求学,俩人都是荀子的得意门生。李斯学成后,急于找个地方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将各诸侯国的君主挨个梳理了一遍,认为秦王政有吞吐宇内之志,包藏四海之心,很有王者之霸气,去投奔秦国一定有自己施展才能的空间。于是他辞别师友,孤身赴秦,到秦国后果然得到了秦王的重用。同为法家的李斯,也主张法治,他的方法被用来治国理政很有些成效,后被秦王封为丞相。

  李斯与韩非同窗多年,彼此非常了解,他深知韩非的学养见识高于自己,尤其是在著书立说方面更是让自己望尘莫及,如今见秦王被韩非的主张深深折服,并对他十分赏识,生怕老同学的光焰盖过了自己,若他一旦得势,自己必遭排挤与冷落。

  作为法家,秦相李斯也很有才华,但他度量狭窄,手段阴险,常怀小人之心。李斯撺掇上卿姚贾和他一起去见秦王说:“韩非出身韩国王族,乃韩王之子。大王您欲横扫六合、统一天下之雄心举世皆知,韩国也屡次遭到过秦军的攻伐,他此时前来献计,您不觉得他其实另有目的吗?他的动机恐怕是为了暗助韩国,而不是为了帮秦国,心怀故国,此乃人之常情也。大王若重用韩非,假若他怀着私心,久之必遭其害;大王若不重用他却将他强留在秦国,恐怕会授人以柄且给自己留下无穷隐患,不如趁早给他定个罪名,将他铲除掉,才可永绝后患”!

  秦王虽然很亲睐韩非的变法主张,也很喜欢他的为人,但一直迟迟没有重用他,只是每日找他问策、求教,因为他也疑心韩非的真实动机,对于这位才华横溢的异邦人是否真的忠实于自己一直没有十分把握。韩非子曾建议秦王先击赵,缓击韩,当时不觉有异,如今,听罢李斯一番看似在理的话,更加重了他的猜疑心。

  李斯见秦王若有所思,心知他被自己说动,正在犹豫不决之际,忙火上浇油地说:“大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对于韩非这样超群绝伦的智士,您不可不防啊!还请大王早下决断,不能因为一时的妇人之仁或爱才惜才而误了大王您的宏图大业啊”!

  秦王终于狠下心来,将韩非投进了大牢。韩非没想到是老同学在暗算自己,他更没想到自己的满腔热血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最出乎意料的是,被自己视作伯乐的秦王竟然会赐死自己。他想找秦王辨白自己,表明自己可鉴日月的忠心,只可惜己经没有机会了。

  李斯深恐夜长梦多,他派人送去掺了毒药的鸩酒,逼迫韩非子服下。一代法家集大成者,高屋建瓴的改革者,就这么冤死于小人之手。不久后,秦王政有些后悔,忙下令赦免韩非,只可惜斯人已去,为时已晚。

  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却为秦王嬴政全盘采纳,尤其他的法治主张对秦始皇最终荡平六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法家思想对秦以后的封建政治影响极大,作为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他所起的重要作用应该给予肯定,尽管其理论仍有很多不足。

  一代法家学说集大成者、哲学家、思想家韩非竟被嫉贤妒能的同窗李斯逼迫服毒自尽,也算壮志未酬。人们在惋惜之余,将他的重要著作汇拢在一起并编篡成册,书名就叫《韩非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6 23:0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