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24|回复: 0

钱皮:两会新闻听听算一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9 11: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在召开的两会,各路人民代表纷纷谏言提案,会场气氛非常活跃。但其中有些观点和意见,我等百姓吃瓜看戏听一听热闹也就行了,不必要太往心里去。下面列举一二,看官看看是否如此。

  之一,学制要缩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拟提交提案:中学和研究生学制应各减两年。语惊四座。

  但不知石碧委员此提案有何民意基础。从中国人对子女教育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来看,除了部分农村贫困家庭会让孩子早早辍学之外,绝大多数家长并不想让孩子早一点有出校门进入社会,只要孩子还有一丁点进一步求学的可能,绝大多数家长都是尽力鼓励支持。

  另一方面,中国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并不包括高中和大学,但中国家长现在少有尽了义务之后就不让孩子再读高中和大学的。高中几乎是必读的,大学也是志在必进,一次高考没有理想结果,就让孩子再复读重考,直到考中理想院校,或者彻底失望才放弃。

  即便是高考得中,还不是结尾,还会鼓励孩子考研读博出国深造。少有家长劝孩子“读完这个算了吧”。

  因此,石碧委员的提案不知道代表的是什么民意。

  之二,二胎要奖励。

  两会期间传出了“奖励二胎”的信息。

  据《中国日报》报道,由于民众对全面二胎政策的响应不如预期热烈,国家正在调查研究鼓励生育二胎的财政措施。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在两会的社会福利会议上表示,接下来可能探讨相关激励措施的可能性。这意味着,中国自一九七八年正式写入宪法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将迎来彻彻底底大逆转。

  为何要奖励二胎?王培安说,拥有二孩是每个家庭的权利,但沉重经济负担成为阻碍这一权利实现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已在考虑采取包括“奖励补贴”等措施,鼓励人们生二孩。

  对于国家从计划生育到奖励生育的转变人们早已经不再错愕,现在有潜在生育愿望的民众感兴趣的只是奖励幅度有多大的问题。

  想当年,为了推行计划生育一胎制,政府的宣传口号是“一个孩子好,国家来养老”,也曾对独生子女家庭进行过奖励,但一个月几元的奖励,显然和国家养老的承诺相差甚远。

  现在国家人口政策转变了,不再说国家来养老了,而是明确地要求民众自己多生几个孩子给自己养老。既然国家无力承诺给民众养老,那么又能拿出多少钱去奖励二胎呢?如果有足够的钱奖励二胎,养老还会是一个问题吗?还用得着天天拿老龄化增长和抚养比下降来为放开生育做舆论铺垫吗?

  实际上,多生孩子一直都只是有钱有闲阶层的愿望,愿意多生的人不缺钱,用不着补贴奖励;而不想多生的民众,缺的不是多养一个孩子的钱,而是改善自己当下生活的钱。

  因多数人无力扶养下一代而奖励生育,这个政策构思的源头,等于是认可了中国社会当前巨大的贫富差距,而杯水车薪的生育奖励,根本难以弥补巨大贫富差距带来的生育愿意下降的问题。

  有人相信国家会为鼓励生育而发放足以遏制生育意愿下降的奖励吗?

  之三,农民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这个忽悠是央视著名主持人欧阳夏丹在两会专设的《部长之声》栏目专访与会代表、农业部长夏长斌的时候传出来的。夏部长代表说这个话的依据是现在出现了农民工的返乡潮。

  实际上自从有了民工潮之时,就有人也在不断地返乡。只有返乡的人数逐渐增多到和进城的民工潮有可比性的时候,我们才能说出现了返乡潮。

  我们知道,这些年国家一直在人为地推进本已经自发于农民工的城镇化,官方数据一直显示,城镇化率一直在持续增长,也就是说,进城的和返乡的相比还是明显的多数。

  在返乡的人当中,有不少就是冲着家乡的城镇化势头而来,而不是冲着农业而来的。人为由政府强推的城镇化,造就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拆迁。不用否认,尽管出了不少强拆现象,但被拆迁的农民的绝大多数是这场人造城市化运动的受益者,一次拆迁早造就几百上千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消息不是谣言,农村被急剧膨胀的都市包围变成城中村,城中村的户口再变成千万富翁一夜暴富的敲门砖,这足以让那些早年离开家乡而混得平常一般的人义无反顾地返乡而去,他们返乡不是做回农民务农的,而只是要坐实他们对耕地和宅基地主人身份。

  其次,很多人返乡并不是返回农村,而是返回了已经城镇化的故乡。一些人带着外出务工学到的知识技能和增长的见识,回到已经城镇化的家乡,或者在家乡就近的中小城镇寻求进一步的发展机遇。

  再退一步,真正回到农村的也少有重操农业的。正如夏部长在接受采访时所透露的,返乡农民工返乡后是创业的多,搞农家乐旅游,搞农产品加工,搞农村电商等等,少有再下地种粮的。这实际上都不是“农民”职业。连农业部长都表示粮食种植面积要去产能继续压缩,农民职业怎么可能变成令人向往的职业?

  之四,诚信政府新官必须认旧账。

  这个话是总理李克强说的。李总理要建立诚信政府,要求新官必须认旧账。咋一听很有道理,但却经不起推敲。

  首先,新官认旧账的默认前提是旧账都是对的,也就是前任官员的所做所为都是正确的,但这显然是有点把政府既往行为理想化了。如果不考虑前任的施政对错,那就给为官一任胡作非为开了个口子。胡吃海喝欠下巨额白条也不怕了;为了任内政绩透资财政资源也无所谓了;狂征暴敛苛政如虎也有后任继续下去了……反正屎屁股都由继任者按照顶层要求去帮着擦,想咋搞就咋搞。

  其次,否认了为官一任要革旧布新的责任。每一任官员都要积极革除旧弊把民怨反映的前朝问题加以解决而不是延续下去。不仅仅是前朝的问题,对当朝自身行为也要时时自省见错必纠。

  其实,新官要有新气象,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朝君子一朝臣,这都是中外常态,不必在意。眼前最生动鲜活的案例就是美国现任总统川普对待前任奥巴马的态度,几乎奥巴马引以自豪的所有政绩,在川普看来都有严重问题而必须废除,TTP、医改法案、移民政策、环境气候、对外关系等等,包括奥巴马与军火巨头签订的军火价格协议,川普几乎是一概否认推倒重来。让人感到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继任”,完全是另一个政府了。这种新官不认旧账的做法在美国历史上多次发生,没有人将之和美国政府的信誉诚信挂起钩来。现在人们热议的法国大选,焦点就是会不会出现一任令国家政策大逆转的新总统。

  当然,美国的执政模式与中国不同,新任政府往往是由原来在野的反对党形成的,反对党顾名思义就是反着来的,不认前帐顺情合理,民众也正是要让新官不认旧账才推举他上台的,如果新官继续旧政,那还不如让旧官接着干下去算了。

  而在中国情况有所不同,如果出现了新官不认旧账现象,只能说明中央的集权权威受到了威胁,有了地方各自为政官员自作主张的苗头出现。但中国必须考虑如何在施政的连续稳定性与除旧革新发展之间取得平衡,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既往不咎不思进取的惰政。

  对不起,吃瓜吃撑了有点话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6 22:36 , Processed in 0.15629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