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73|回复: 0

碧翰烽:习总首提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何深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7 09: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5月16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分别研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习近平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打下更为雄厚的基础;必须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必须强化人力资本,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发挥好企业家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化解困惑,保障各种要素投入获得回报;必须加强产权保护,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保护,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

  中等收入群体,也可以称之为中产阶层。在公开报道中,习近平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表态和论述并不多。据媒体报道,在去年9月的中美企业家投资座谈会上,习近平表示,目前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已经接近3亿人,预计在未来十年内还将翻番。可以说,此次关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应该是首次系统的、全面的提及。

  把这个问题与当前最为主要的工作供给侧改革放在一起研究,应不是一种偶然,而是颇有深意的。一个是针对整个经济工作的,另一个是针对人而言的,也就是说,经济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怎么更美好,首要的当然是收入的增加,收入的合理分配。

  那么,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尤其是此前不久权威人士论经济的情势下,提出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当然有着一定的深意。首先,就是要避免去年夏天股市、今年春季楼市乱象的重现。像这样的股市、楼市风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受到最大冲击和损害的恰恰就是中等收入群体,再加上一些地方的民间金融乱象,也往往是中等收入群体在受害。因为有钱的富豪具备抗风险能力,而没钱的穷人往往进不了这些领域。那么,既然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当然就要坚决防止此类危机事件再度上演。

  其次,显示了防止贫富分化的决心。无论是此前提出的脱贫攻坚战,还是此番提出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都是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结构,就是下决心防止贫富分化,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再次,意在大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如何让创新、创造、勤劳成为一种领先的潮流,真正让勤劳致富、创造致富、知识致富成为一种社会的风气,而绝不是那些靠坑蒙拐骗、非法手段、腐败交易来发家发财的。因此,对于非法财富和灰色收入,要坚决予以打击,而对于人才、企业家,应该创造更为宽松、更加充满希望的环境,让其的活力竞相迸发。在这个问题上,还要处理好资本、土地、资源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之间的关系,真正发挥出人的价值、劳动的价值。

  最后,就是意在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稳定可预期性。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稳定与进步,最为重要的就是人心,就是可预期性,对于未来有没有希望、有没有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其中提到的产权保护制度就非常重要,这就是从法治层面来稳定人心,提升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感。只有如此,人民群众的活力与创新才会大量涌现,经济才能健康发展,社会才能向前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0 07:58 , Processed in 0.1875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