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232|回复: 0

云石:沙特为什么愿意跟美国结盟?——石油之外的政治算计【地缘政治7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 08: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沙特缔结同盟合约,以此为标志,两国由此进入长达数十年的蜜月期。

  从表面上看,这个同盟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美国在政治上号称西方民主典范,文化上更以自由开放闻名,最关键的是,美国还一直极力推广它的这套所谓普世价值和政治制度,并在相当多的场合,以这种意识形态为标准,对以中苏为代表的“对手”展开抨击。

  可就是这样一个民主灯塔,居然会跟沙特缔盟,这简直让人大跌眼镜。毕竟众所周知,沙特的气场,与美国没有丝毫吻合之处——政治上,它采用的是极端落后的封建君主独裁政体;文化上,该国极端封闭保守,具有浓厚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气息。这两个全不搭调,甚至气场存在严重对立的国家,居然也会搅合到一起,这简直只能用毁三观来形容。

  当然,如果抛开虚无缥缈的三观,单单从利益层面来考量,美国找上沙特还是有道理的。70年代初,由于越战等一系列因素,美国的国力,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大幅下降,经济上,美元危机及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以美元与黄金挂钩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再也无以为继。

  在此情况下,美国必须寻找一种黄金的替代品,将其与美元挂钩,如此方能使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能够继续下去。而作为工业基础资源的大宗商品——石油,则成为最合适的选择。
  既然选择了石油,那就必须保证对国际原油市场的控制。波斯湾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产区,而且这里产出的石油,在国际原油交易市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美国有必要确立对中东,尤其是波斯湾地区秩序的主导权。在这种利益的趋势下,美国方抛开所谓的普世价值,与以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王权国缔结盟约,以打造出全新的石油美元,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金融霸权。

  不过,以上种种,都是从美国视角出发。而从沙特视角出发,他们又为什么愿意接过美国的橄榄枝呢?

  也许有人说,这是迫于美国的压力。毕竟波斯湾对美国至关重要,如果沙特政府胆敢不从,那就只能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不是全部原因。毕竟同盟是建立在双方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如果仅仅是美国受益,沙特却一无所获,那它也没动力锲而不舍的甘做石油美元垫脚石——毕竟跟西方合作,意味着自己的整个上层建筑体系都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文明冲击,这对海湾君主们的统治是很不利的。

  而且,以当时的国际形势,美苏争霸正在苏攻美守的第二阶段,而具体到中东,美国的优势也并不明显——苏联的南俄,尤其是南高加索板块与中东正面相连。真要把沙特逼急了,它引入苏联,在中东缺乏稳定根基的美国也未必奈何得了它。

  这也就是说,美沙同盟,既有美国的仗势相逼,但也有沙特自身的利益考量。在沙特看来,与美国同盟,也符合自己的利益。只有这种你情我愿,美沙同盟才有牢固的基础,否则根本不可能维系几十年之久。

  那么,通过与美国结盟,沙特能捞取什么好处呢?这种好处究竟有多大,竟然能够使沙特排斥意识形态方面的顾忌,坚决与美国站在一起?

  在云石君看来,这主要是出于沙特国家生存的需要。而其中,又蕴含着地缘政治层面的考量。

  在之前的《地缘政治:沙特为什么要搞君主专制》中,云石君曾经说过,沙特所处的阿拉伯高原虽然地域辽阔,但多为荒漠戈壁,可开发程度低,所以板块的地缘实力算不上强。只不过波斯湾石油的大规模开采,使沙特意外获得了强力加持,一举成长第一等级的富裕国家。

  一夜暴富改变了沙特的面貌,也改变了沙特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想法。

  首先,沙特靠着石油暴发,这自然会招人觊觎。尤其是伊朗、伊拉克这些邻近大国,各个都有一统伊斯兰的想法。以前沙特这些地方穷,拿下对自己帮助不大,大家还有可能暂时放过。现在这穷旮沓摇身一变,成了一座大金矿,自然免不了招人眼红。
  所以,暴富后的沙特们,其所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也大大恶化。

  当然,沙特靠石油赚了钱,其国家实力也随之增长,军事力量也大大增强。只是,虽然沙特鱼跃龙门,跻身中东第一梯队,但真跟伊朗、伊拉克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毕竟伊朗、伊拉克除了有油,还有伊朗高原、两河流域的工农业支撑,而反观沙特,除了石油,它所在的阿拉伯高原基本上产不出啥像样的东西,连淡水都少的可怜。

  这意味着一旦真的因石油暴发冲突,沙特的持久战能力不如两伊这种真正的中东大国。如果石油工业被毁,两伊还能继续打下去,沙特却立马就得完蛋。而最要命的是,沙特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地区,这里是沙特、伊拉克、伊朗的地缘缓冲区——这也就是说,一旦爆发国战,沙特赖以维生石油工业很容易就被摧毁。

  当然,在上一节《地缘政治77:沙特为什么不吞并周边小国》中,云石君已经说过:波斯湾周边势力犬牙交错,沙特、伊朗、伊拉克三国互相制衡,再加上三国在海域及周边都有大量石油工业,所以为避免进取不成,自身反受其害,所以大家都对在该海域引发大战持谨慎态度。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事情并不绝对。比如伊朗和伊拉克,长期为争夺中东主导权关系紧张,甚至还爆发了持续多年的两伊冲突。要是两伊博弈分出结果,两河平原和伊朗高原这中东两大板块完成整合,那么随着两伊之间的制衡消失,在两伊基础上形成的新国家再来打沙特的主意,就不会再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顾虑。而自身实力的加强,也使它能够承受波斯湾石油工业一时被毁的损失——反正沙特就是个花架子,压根就不经打,只要将它拿下,用不了多久,被毁的石油工业又可以恢复——而且还把沙特和海湾小国们的份额抢到手。

  鉴于想整合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国家有很多,不管谁取得优势,沙特这头大肥猪都会成为砧板上的肉。甚至极端情况下,如果哪一家在争霸过程中失血过多,在没有更好更快选择的情况下,也没准会铤而走险,多抢些波斯湾的石油给自家补血——比如后来作为海湾战争导火索的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便是如此。

  沙特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但它的地缘实力又决定了,面对两伊这类强势对手时,它缺乏后劲,难以力敌,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引入外援——而美国则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与伊朗、土耳其甚至伊拉克等中东大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勾搭,但归根结底,美国的中东战略,是维持中东各国的均势制衡。避免任何一家坐大,以致威胁自己这个外来户对中东秩序的主导。

  而在中东各主要国家中,沙特虽然最富,但战争潜力最差,跟它结盟,首先能将水搅得更混;其次,由于沙特坐大的可能性最低,这不仅意味着它对自己也更加依赖,也代表着它对自己的潜在威胁更小;最后,上世纪70年代时,伊朗已经发展成为中东最强国家,而美伊同盟的存在以及伊朗阻击苏联的重要价值,又决定了美国不能直接打压伊朗,所以再扶植一个沙特,对伊朗有牵制之效。后来,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美伊反目成仇,这时候美国更需要利用沙特来抗衡伊朗。这些有利因素,再加上石油美元的重要意义,决定了美国当然愿意接受沙特。

  与美国结盟后,沙特的国家安全从此获得了保障。而石油美元格局的形成,也让美国的金融霸权大大加强。在此基础上,美国对苏联展开了反击。而反击的手段就是石油——通过长期压低油价,迫使苏联财政破产。

  美国要压低油价,当然少不了沙特的配合。而在这一环节,沙特也忠实履行了同盟的义务——美沙合作,使整个八十年代国际油价都持续处于低位,这给靠出售石油为生的苏联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并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压低油价,美国当然是爽了,但沙特也是靠卖油维生的。油价走低,意味着其收入减少。如果这种减少是一两年,那倒也罢了,可这一减少就是整个80年代——这个损失也实在是太大了。

  仅仅是为了履行与美国的同盟义务,沙特就愿意让自己的国家收入在十年之内打五折、四折、甚至三折?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沙特与美国的同盟本就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岂有放着十年的大钱不赚而去支持美国的道理?所以,沙特这么做,也必要有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

  那么,这种考量是什么呢?关于这一点,云石君在下一节中继续解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2 11:42 , Processed in 0.0781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