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12|回复: 0

江濡山:到底如何解读中央的“决策意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7 07: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仅很多产经界人士,对于即将到来的2016“心怀忐忑、不知所措”,而且不少地方财经官员面对2016也是“心里没底”。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持续深入,大量传统企业如何借力国家政策转型突围,已经成为一个焦点命题。到底如何判定中国现阶段的改革局势和未来走势,又该如何深层解读和吸收中央改革政策的“正能量”,是现阶段中国各领域精英人士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

  今年下半年以来,海内外不少人士,对于新一届执政集团的改革“预期”明显下降,更有不少产企业家在目前经济大气候不好的背景下,开始“鸣锣收金”大撤退。然而,也有一些生机勃勃的新型经济体,却在热火朝天的投资布局。面对这种“阴阳交会、风水交替“的复杂态势,洞察并策略破解高层”决策意图“至关重要。日前,活跃在高端财经圈的“财经智库”,发布了一份内幕人士“解读”中国高层决策意图的文稿,先其中部分观点,分享给朋友仅作参考。

  摘录如下:

  今年年中以来,海内外有很多人大大降低了看好习李改革的预期,甚至一些“有特别用意”的人故意释放了不少负面能量。我大致梳理了以下,诸多不看好习李改革预期者,主要理由有四个:一是十八大确定的“市场化”价值取向的改革跑偏,市场化配置资源的规模更趋紧,而行政手段加重资源配置力度帮国有经济解困,因此挤压了非国有企业的成长空间;二是调整并优化经济结构的改革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触及到既得利益集团神经后,遭遇很大的有形无形的反弹,估计无形的改革阻力会越来越大;三是传统的改革思路、策略和办法,明显不适宜新常态下的现实需要,而新的改革策略及方法,因为失去了灰色利益的“催化剂”而无法有效落实。与此同时,各领域各层面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恶化,执政集团面临前所未有的执政压力;四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一股不小的力量,坚定地不认可、不看好现行政治体制,因此,无论出台什么改革举措,都泼凉水、故意唱衰。

  主要是以上四方面因素导致“负面”能量积多并不断释放负面信息。当然,上述看法不无道理,甚至一些观点客观中肯。但是若从深层考量,仍是皮毛而已。所以,我个人对上述看法,总体上不大认可。因为其忽视了两个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国情要素:一是现有执政党毕竟不是在野党,研究破解一切问题的大前提只能是,优先确保执政稳定和政治安定;二是现在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几十年各类问题矛盾累积的结果,而且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集团深度交织在其中。回避这两个前提谈改革,毫无现实意义。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共产党执政的问题,而是在共产党执政的前提下如何改革。

  很多不了解中国现实国情和体制特征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切实际地盲目责备习李改革的思路和策略更是没有道理。其实,习李对很多历史遗产也只能继承和发扬,否则,连最起码的改革条件都不具备。因此,从中国现实国情来出发,我们不但不应该对改革失去信心,反而要坚定信心声援支持习李改革。面对中国目前相当复杂的经济格局,无论怎么评论或责备都不过分,但是,落实到具有可操作性的、刀下见菜的策略和办法,也只有顺应中央现行的经济决策,毕竟很多方面眼下是折腾不起的。在我看来,至少有四方面的理由使我们必须坚信习李主导的这一轮前所未有的触及底线的改革。

  一是习李对中国目前特殊发展阶段的国情特征及客观大势,认知到位且把控的很稳健。改革的大前提不是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国内局势必须稳定、国际环境必须抗干扰。既然是共产党执政,执政党就有权力和资格按照自己的策略,首先要设法维护国家安定,必要时还得采取一些有一定副作用的、背骂名的举措来维护局势稳定,否则就不具备改革的条件和环境,若错过时机,就会天下大乱。天下大乱或许对于少数政治投机分子和部分“文化精英”而言是好事,但是对于执政党和广大民众而言,则是一场灾难。有一些人甚至会认为:天下大乱有何不好,正好结束集权专制,由乱到治。我觉得这种言论纯属瞎扯淡!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一旦乱了,恐怕要引发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祸端,届时所谓的精英都跑到西方去了,留下流氓和土匪混战不成,还不是民众遭殃?伊拉克乱到现在就是例证,伊拉克的有钱人和知识精英都逃离到西方去了。难道一个基本缺乏信仰的十三亿多人口的农业大国,会比伊拉克好治理?

  二是习李在下狠心消解大量的各个层面的历史遗留问题。过去二三十年改革开放积累的诸多遗留难题和靠腐败渗透并固化的既得利益集团,若不被清除,就很难做事,而清除和消解诸多残渣剩饭,必然会触及很多人的既得利益,这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能量,还需要敢于牺牲一切、不顾个人生命安危的“背水一战”的胆识。这方面,习李的确亮剑了、也豁出去了。这至少说明:习李没有以糊弄的过渡的心态度过执政期。海内外虽然不乏政治“清算”说,但是,习李并没有因此有妥协。拿反腐败来说,为何要做的如此狠,不仅仅是执政党要给民众一个交代,而且要警示现在的权势阶层不要有贪腐侥幸心理,至于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产生抗腐败机制,这需要逐步研究探讨。

  三是习李推动的改革大方向并没有变,只是策略有调整。就目前中国社会的现状,对于主政者而言,有两个东西必须坚守:一是集权决策不能放松,权力若不集中,不仅旧的利益集团会固守阵营,新的利益集团也会迅速形成;二是国有企业不能抛弃,若抛弃国有企业,诸多经济社会问题就会缺乏承载平台,而具有创新增量的非国有经济体规模尚小、承载力很有限。所以,若不坚守这两点,改革者就很容易演变为“被清算者”。习李坚定的改革态度用一句话可以概括:“用壮士断腕的精神来推进改革”;其对改革的复杂性的认识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谁都明白国有企业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谁都知道民主自由及普选是好东西,但是,全民族的思想文化基础、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基础、全社会扭曲的利益结构现状,决定了改革发展必须讲究策略,否则,如果不顾现实国情因素而盲目超越一些不可逾越的阶段,经济及社会发展必然会出现“断裂带”而陷入混乱局面。

  四是习李改革发展政策正在大转弯,只是顺应“新常态”需要新思维。过去三年,中国改革政策,开始了策略性地进行大转弯:全面转向市场化方向,但对于市场支撑能力尚弱的某些领域暂时不放松行政管控。现在社会各阶层大都是一种浮躁状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仔细琢磨中央为什么会出台两类政策及策略:一类是常规性的改革举措,另一类是临时性的举措,这两类举措针对的也是两类不同的问题和困难。知识阶层的很多人士,早已经形成习惯性的反向思维:喜欢用一种对抗情绪面对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从国务院层面来看,自十八大以来李总理签署的国务院密集颁布的各项改革政策,大都非常切合实际、符合市场化改革方向,有清晰的主导思路和明确的针对性,只是在消化和落实层面,需要完善条件、需要逐渐形成新的思维、需要梳理利益关系,这自然需要较长的时间。即使行政主导的诸多投资也更讲究精准发力和策略应对,而过去各界政府的诸多改革政策、投资行为,很多情况下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且非常粗放,甚至不乏前后矛盾的情况。

  当然,越是深层的改革,越是复杂且难度越大,越需要反复尝试,并允许试错,更何况十八大以来的改革是全线铺开,难免会在一些领域或层面出问题,这当然是可以理解和包容度。

  有些人认为上述言论太左,我个人的看法有两点:

  第一、这不是左与不左的问题,核心问题在于:不同利益阶层,对于中国目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到底认知到什么程度。不同利益立场和不同价值取向,自然认知和应对的策略不同。

  第二、中国改革搞了三十多年,还没有整到位,应该深刻总接和反思的首先不是策略和政策问题,而是方向、目标和路径问题。

  无论体制内外,如果能够从人民最切身的利益诉求出发,而不是从决策者自身的利益立场和视觉出发,那么,中国再大的“国是”就简单多了,都不过是“如烹小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02:03 , Processed in 0.2032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