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14|回复: 0

云石:日本天皇凭什么能延续至今?【地缘政治3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3 10: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世纪60年代,日本爆发明治维新,进而进入工业时代。

  这场变革对日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作为名义统治者的天皇也不例外。在之前长达千年的时光里,天皇都毫无政治实权,仅仅是掌握道统的名义统治者。而在明治维新后,天皇重新获得了世俗权力,成为日本在政治和精神上的双重领袖。

  为什么会这样?归根到底还是地缘格局的变化。

  在农耕时代,日本内部各地区域地缘关系相对疏离。实力最强大的关东、关西两大平原虽然相距不远,但却因山川阻隔,交通不便,进而形成两个彼此独立的地缘板块。两大板块本身规模就不太大大,还互相牵制,彼此竞争,这种内耗,导致日本缺乏一个足以压制四方的强大地缘核心,各方相持不下,长期混战,导致了日本的千年分裂。

  在迈入工业时代后,日本内部地缘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工业的力量加强了各次级地缘板块的联系。尤其是铁路、轮船的出现,打破了关东平原和关西平原的地缘屏障,使二者地缘关系大大紧密,进而形成了强大到足以压制四方的本州核心地缘板块。这种地缘格局的变化,使日本在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成为可能。

  当然,虽然日本可以摆脱政治分裂,实现中央集权,但也并不意味着这样的好事就一定轮到天皇头上。毕竟在终结幕府政治的倒幕运动中,真正组织倒幕军的是位于九州一带的西南藩诸侯,天皇只是出了个“清君侧”、“奉天靖难”之类的名头而已。

  可为什么最后成为天皇大权独揽呢?这又要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分析。
  工业时代的到来,使海洋的地缘屏障作用大为削弱,而借助工业革命,西方列强获得了巨大的先发优势,对东亚农耕文明构成强大威胁。

  虽然日本已经明治维新,但作为后发国家,它在文明程度上与西方列强相比仍有着巨大的劣势。同时,作为一个地盘有限的岛国,日本在对外扩张,掠夺资源和抢地盘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地缘实力的先天不足。这也就是说,无论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还是扩张图强的需要,日本都要大力发展工业和军事。而物质基础先天不足的情况下,日本要做到这一点,只能从上层建筑的优化上下功夫。

  首先是发展工业。没钱没地没资源的日本,只有最大程度的榨取劳动人民的剩余价值,才能最快速的实现工业化。不过此举必然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一旦人民不堪忍受反抗暴乱,反而会对工业化构成阻碍。

  军事扩张也同样如此。打仗是要死人的,而贪生怕死更是人之本性;同时,打仗也是要花钱的,日本作为一个贫弱小国,能为军事扩张提供的物质支持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军人的战斗意志和献身精神,就成为决定日本军事扩张成败的重要条件——现代的美国家大业大,就算军人散漫些,也可以靠军事技术和装备的优势弥补;近代的日本穷家破业,不把军人的作战情绪煽动到极致,是战胜不了一众强敌的。

  总而言之,家底有限的日本,想在弱肉强食的近代世界生存壮大,必须极端依靠意识形态的力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过分煽动爱国主义,让人民愿意为了国家而忍受非人道的盘剥;让军人为了国家,而不顾一切争取胜利。

  这样一来,天皇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作为大和文明的象征,作为获得人民普遍认可的精神领袖,如果由他掌握世俗权力,让那些摧残人性的做法经他之手付诸施行,那人民的接受程度肯定要大大提高,这对日本的工业化和军事扩张都是极为有利的。

  正因为如此,天皇才重新获得日本精英阶层的一致认可,从而掌握了世俗大权,成为政教合一的双重领袖。

  在天皇的率领下,日本开始了强势变革和扩张,先破清,再败俄,国力大幅增长,一跃成为世界二流工业强国。直至二战,日本侵华击美,与世界为敌。这时候,再强的精神力量也救不了日本了。在世界的群起反击下,日本一败涂地,最终无条件投降。
  既然是无条件投降,那么日本举国命运都操之于他人(众所周知,这里是指美国)之手,天皇自然也不例外。

  由于天皇在大和文明体系中的地位实在太过特殊,他的存在,能极大程度的提高大和民族的内部凝聚力,为日本现实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

  因此,如果废除天皇制度,甚至将裕仁天皇送交军事法庭,不仅可以报复日本,还可以瓦解大和民族在文化上的精神纽带,进而从精神层面斩断日本发展现实国力的重要根基。

  同时,天皇的废除,还会严重削弱大和民族的独立性,使外来先进文明更容易进入日本,这既可以在日本内部引发外来文明和大和文明的冲突,增加其之内耗,还可以使他更深层次的沦为外来先进文明的附庸——直白点说,日本会变的更弱,然后更依赖美国。这么看来,美国应该废除天皇制才对。而一开始美国也确实是这么想的——这是日本有史以来,天皇制面临的最大一次生存危机。

  不过在裕仁天皇与麦克阿瑟一番造膝密谈后,美国改变了主意。
  裕仁跟麦克阿瑟谈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裕仁的说辞。

  随着二战结束,冷战大幕逐渐打开,美苏争霸愈演愈烈。

  在西太平洋板块,苏联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毕竟苏联的远东板块本身就身处其间,而美国则远在太平洋彼端。虽然远东板块已是苏联边缘地带,但也比美国全不搭界要好的多。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作用就凸显出来。虽然美国可以通过占领、甚至吞并日本,获得东北亚战略支撑。但地缘关系的疏离,决定了美国无论是彻底改造,还是直接经营日本,都是十分困难的,花费也必将不菲,很难达到能与苏联远东匹敌的程度。

  但如果保留日本的独立性,出于维护自身安全的考虑,日本制约苏联的主观能动性肯定要比沦为美国附庸强的多;而让日本壮大一些,也可以更好的发挥其抵抗苏联的潜力。

  而对中国也同样如此。虽然此时的中国又穷又弱,还正在热火朝天的打内战。但东亚大陆不亚于北美的天然地缘实力,决定了中国只要重回正轨,早晚会成长成为能与美国分庭抗礼的世界级大国——哪怕是当时亲美的国民政府获胜也不会例外。

  所以,无论是制约现实中的死敌苏联,还是应付潜在的对手中国,美国都需要日本更独立一些,更强大一些。

  而天皇制的存在,恰恰可以为日本的独立和发展提供支持。这种情况下,麦克阿瑟接受裕仁的游说,选择保留天皇制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日本的独立和壮大是有限度的,真要让他恢复到二战时那种状态,美国不仅压制不住,说不定日本还会再次成为自己威胁。

  所以,天皇制在总体保留的同时,其内涵被大幅削弱:天皇的政治实权被削除,皇族规模也受到严格限制,同时,裕仁还必须发表声明,主动否认天皇的神化属性,以削弱天皇在意识形态上的过高地位——总而言之,天皇制的留存程度,与美国对日本的作用和定位是相匹配的。

  经过这一系列变革,造就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当代天皇制:天皇不再有政治权力,仅作为国家的名义领袖。在精神领域,天皇也不再有神化属性,其在文化上维系民众一致认可的作用,仅靠历史的传承来维系——这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从现在看来,只要日本还能存在,天皇制还会维系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只是在如何体现自身存在价值方面,它不再依靠古代的装神弄鬼,更不可能是近代的政教合一煽动民众,而是充当一个高级道德模范,在精神层面发挥维系主流意识形态体系的作用——当然,这些主流意识形态首先不能侵犯美国利益。

  这就是现代天皇的存在价值。

  注:日本系列暂时告一段落,下一节开始,进入大家比较关注的蒙古、中亚部分(云石微信公众号:yunshi91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8 15:23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