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34|回复: 1

胡扯美国的金融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30 09: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已过去近五年。世界——至少思维——仿佛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要求变革的声音似乎又弱了。关于危机的成因,初时谈CDS为之色变,至今,次贷引发了这场危机的说法,已成为主流。QE3推出,850亿美元的收购抵押债券的计划将继续实施。在这看似尘埃落定之时,随便聊聊。知识不足,懒得翻书,若是有硬伤,纯属正常,欢迎指出。

  如果要找一个比较近的源头,应该是八十年代——当然,实际远不止这个年代,窃以为,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但是在八十年代,刚好这些事情集中冒了出来。

  在华尔街的八十年代所发生的事中,至少三件和本案有直接关联。按大概时间的顺序是:抵押贷款证券(本文中仅指房贷)被创造及市场的形成;风险可以被当作商品交易,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CDS类产品的雏形;主流投资银行由合伙制转变为公司制。华尔街以外的大环境也有一些事情,和本案比较有关的是:其一,新自由主义展露锋芒,里根主义盛行。反应到华尔街,就是宽松;其二,嘿嘿,暂时先不讲,因为我也没有完全搞清楚^_^。不过,不妨碍我们先八一小卦。

  一、

  前已述及,八十年代的华尔街发生了三件事。这三件中有两件相互之间不具有直接关联、但又有点相像,就是抵押贷款证券和风险被当作商品交易。

  在抵押贷款证券——资产证券化——之前,投资银行是做资产负债表右半边业务的。从抵押贷款证券开始,进入了资产负债表左边时代,并且飞速发展。1929年是股灾,80年后,又出现了债灾。这八十年的变化与发展,挺有意思的。

  这俩产品很好玩儿,所谓的债券,但债权人和债务人不见面,债权人也不了解自己到底持有的是哪幢产业的债;所谓的保险,知道是赌的谁的违约,但是,它不是保险,不属于美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监管。它们都属于衍生品,定价都是靠模型算出来的。

  这俩产品的问世都与所罗门兄弟公司有关。这家公司已经完了。它的副总出来创立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也完了。这个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曾经很辉煌,有两位合伙人是诺奖经济学奖获得者,他们当年以布莱克-舒尔茨定价公式获奖,并以此出资。该公式是关于衍生品定价的。在此问题上,诺奖获得者也难逃破产。这就是华尔街的命运。

  二、

  闯了大祸的抵押贷款证券诞生的非常曲折,有先天性不足。所罗门兄弟曾差点被其淹死,后来靠政策才神奇的逆转并且暴发,颇有点赌场大轮盘的意思。07年之前,抵押贷款证券相当受宠。从属性上看,房贷具有较稳定的现金流入,且有抵押物。最重要的是,有两房担保,两房又有美国财政部的隐形担保,这种债券看似无风险。

  除了定价问题外,抵押贷款证券还有其他的致命问题。

  众所周知,抵押贷款证券不来源于单一物业,而是来源于资产池。本来,这所谓的资产池就已经搞不清是哪幢物业了,鬼斧神工的华尔街又把贷款进行分层。分层之后还不满意,华尔街干脆把贷款的本金与利息分开,卖给不同的人。到此还未完,也许是因为前述抵押贷款证券的长处,量也够大,这类证券还成为其他衍生品的“原材料”,热销全世界——这就能明白,为什么仅是一个次贷,搞得大家这么狼狈。

  简单重复N遍就是复杂。几经捣鼓,抵押贷款证券越来越“深奥”。为了让投资者放心,华尔街又引入了伟大发明:评级。

  与金融业混得近点儿的人都知道,在金融类公司里,前台和后台,无论是薪水,还是地位,还是掌握信息的程度是天壤之别,这使后台监控前台成了不可能实现的理论笑话。而行业整体来看,评级公司是华尔街的后台,当然适用于上述原理,更别提还有利益共生的问题了。

  只要能混个好评级,后面就比较容易了。买者冲着评级买,不管自己能不能搞懂它——反正有评级嘛。华尔街与评级公司颇像一队吹鼓手,各司其职,吹吹打打,热热闹闹。至于卖得是什么?谁去管它!所以,房地产泡沫许多国家都有,但美国式危机,却是独一份儿。

  三、

  如果你去买东西,旁边有个收了卖货者钱的人说“这东西很好,AAA级,你放心吧”,你能放心吗?如果不能,那为什么投资经理们会相信评级呢?这恐怕重要原因就是,他是基于信托关系而管理的别人的钱。

  管理别人的钱,未必就特别尽心。不尽心,还没有过错,这怎么做到?信托责任就出场了。

  信托这个东东发源于英国。严格来说,大陆法律的国家发展信托都有法律理论上的问题,暂且不去管它,只说信托责任是如何为投资经理们防身的。

  信托责任没有太明确的定义,一般包括善意管理义务、忠实义务、注意义务之类。这类义务尽职与否本来很难界定,于是,面临某种情况时,是否做出某些举动;以及做出某一决策时,依据是什么、对象是什么,非常重要。
买评级高的证券,显然是正当之举。投资具有风险,没有比评级更可防身的东西了。

  当然,这仅适用于一部分人,还有另一部分是自我投资者。所以,就有第二个原因:信任。

  这种信任很令人纳闷,细想之下,恐怕只能归咎于“诚信”。

  票据法上有个说法,叫票据的无因性。通俗的说,是指不管真实的资金或交易关系,只要前手背书了,后手就当然相信那是真的,可以继续背书。所有在票据上背书的一长串儿都前仆后继的相信,这是个有效的东西。

  获得评级的金融产品也类似。只看文本,行为趋同,多米诺式的倒塌,也不足为奇了。

  四、

  此次金融危机后,销售型文化被痛骂,华尔街所推崇的“丛林法则”、“买者当心”等被广为批判。主流声音认为,是华尔街的贪婪把世界人民拖入痛苦的深渊。而华尔街巨亏还要发高额奖金的行径更是标准的无耻。

  开篇说到,八十年代,华尔街的主流投行由合伙转为公司,一般而言,合伙的人合性比公司高,比公司更不公开。果是小圈子操作,合伙是很好的选择。但合伙有个“劣处”:责任承担上,前者无限,后者有限。合伙转为公司,意味着责任是有限的——股东以出资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而合伙,除有限合伙人、特殊合伙外,对合伙承担无限责任。最重要的是,合伙不能上市,不能融资,合伙企业经营的都是自己的钱、而非别人的钱。

  这个改变影响深远。不知是否是因为此原因,也或者互为原因:从那时起,华尔街冒险的力度大大增加。

  五、

  危机发生后,外界舆论归责于华尔街的贪婪,而金融界内部则认为是监管太松导致。

  华尔街的贪婪是确凿的,只是大家都很贪婪。

  前面说到,抵押贷款证券曾差点把所罗门兄弟给淹死。是政策救了它。政策的出台并不是与它勾结,相反,完全是阳谋:为了解决广大人民的住房问题。

  过分点说,抵押贷款证券所依赖的,一开始就是次贷:原来国民抵押贷款协会一类的机构只授予大约35%的人贷款。后来发现,这不能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于是,房地美和房利美成立,购房人的首付很低、贷款利率优厚。此外,还有税收优惠。华尔街不过是利用政策、“审时度势”、推波助澜而已。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真正的想过这个国家,也没人真正“普世”。所谓无商不奸、买者当心、愿买愿卖、责任自负。

  共同富裕是要靠真实的财富推进的。一个社会,不仅要有效率,也还要有公平。不仅要鼓励精英的发展,同时要照顾不那么精英的人的利益。魔术毕竟是魔术,耍得再好,总有破灭的一天。政治与金融唇齿相依,又相互矛盾。从这一点上说,华尔街固然有错,但耍魔术的,却不止是它一个。

  说到监管太松。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间的关系很难说清。保尔森说,现有监管体制完全是在1929年危机后建立的,没有与时俱进。但若非出了本次危机,甚至若非他就任财政部长,我相信,自由主义者的他,对任何一个试图加强监管的措施都会不遗余力的反对。

  监管如同军队。太平无事的时候,强大的国防似乎多余,削军费的呼声顿起。但一旦进入战事,不是临事招兵就能上阵的。

  1933年《证券法》出台后,美国的监管在逐步放松,华尔街功不可没,“小政府”思潮更是幕后主因。这就是一篇胡说,不想严肃的去谈凯恩斯、市场之类的,但精英人士利用知识及舆论的优势对自己的利益所做的游说,却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识别及控制,无论哪个领域,皆需思考。

  此外,我对靠监管防范风险并不很看好。有监管便有创新,滞后性是法律的天性,况且,一个浪荡子,仅靠家长(何况,无一监管者敢以“家长”自居)的严加管束,不可能完全无事。只要有一丝机会,它也会如所罗门瓶子里的魔鬼,幽灵游荡。

  六、

  开篇时说到,我有一个地方没有搞清楚,没憋住,胡乱讲几句:金融的昌盛,源自于人类的自大。

  如果说金融起源于文艺复兴,似乎有点牵强(美国有一家很厉害的投资公司,就叫文艺复兴公司。。。),但实与文艺复兴有莫大的关系。当然,这只是我的认识,要环环相扣的论证,我匮乏的知识还不足以支持,因此胡乱说说吧。

  金融的基础是风险,风险估算的基础是概率,概率论的研究与赌博关系莫大。现代的风险概念源于印度–阿拉伯的计算体系,但是,对风险进行认真的研究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对人对自我力量的认识、自我意识的觉醒、对现世的重视有重要意义。对于风险——不仅是金融风险——他们开始认为,是可以战胜的。

  这种认识,对于西方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里有一大半故事与这种精神有关。但也不可否认,这种精神的另一方面是爱冒险,或者说是嗜赌。可以说,现下西方文明仍是文艺复兴精神的余流,只是不知是否已是极致。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金融就不可能有今日之发展。但是,在“人定胜天”“现世为重”的观念下,也容易陷入自大、重享受、重眼前的境地。

  有这种精神在,加强监管实在有点师出勉强。这跟共同富裕一样,涉及到全局性变化。甚至比全局性更复杂,因为会涉及意识形态(华尔街再急,也不敢喊“救市”这类口号)。政治问题经济化有可能,甚至极力为西方经济学家推崇;但经济问题政治化是极力所避免的,没有哪个政治家真正想碰这个雷。

  七、废话

  这篇文章本是写着玩儿的,拖拖拉拉十几天。促使我写完的,是因为前天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暂行办法》,允许险资购买衍生品。似乎是为了说明,也为了强调,保监会特别提出“保险机构参与衍生品交易,仅限于对冲或规避风险,不得用于投机目的。包括:(一)对冲或规避现有资产、负债或公司整体风险;(二)对冲未来一个月内拟买入资产风险,或锁定其未来交易价格。”

  什么叫“公司整体风险”?什么是“未来一个月内拟买入资产”?——搞投资的各位,什么样的资产需要、能够提前一个月确定买入?而该办法的“风险管理”部分更是一条比一条原则,连银行业纸糊的一样的压力测试都不如。

  险资的特性是要求安全。保险这个被其他金融贵族所不屑的草根,像个手里握钱的乡下地主,信托等着、股市等着,至于险资的安全性要求,对不起,“买者自当心”。

  我知道,险资总要有些出口。这个答案好比是饮鸩止渴。且问,中国到底有多少人能搞懂衍生品?又有多少底气在风险控制方面说话?可能有人会说,“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句话没错,但是,准备好最坏的打算及应对措施了吗?从股市开始,一有危机就是救市,时至今日,雪球越滚越大。本来这就是一个具有高度趋同性的市场,即便严格隔离,都难防风险,更何况还仓促打通。有今日的险资,必有明日的存款,那是你我的钱。

  阿波罗神庙上镌刻了两句话,第一句是:认识你自己;第二句:适可而止。要做到这一点,实在很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30 10: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危机之后是管控,管控之后是创新,创新又会创造出新的危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21 05:5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