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34|回复: 0

金鸿半月谈:关注默克尔访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 19: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默克尔访华和达沃斯论坛的事情关联得太紧密,就用一篇文章写了,就算一箭双雕吧。

  【金鸿评论】为期五天的2012年冬季达沃斯论坛在当地时间1月29日闭幕了。

  在这次论坛上,中国表现得非常低调。以前,中国方面经常是由国务院副总理甚至总理带队出席,这一次的情况有所变化,代表中国出席论坛的是国家发改委的副主任张晓强。在以往的论坛上,与中国有关的话题总是最热的,捧杀中国和唱衰中国的声音都很多,这种情况在本次论上大有改观,取代“中国热”的是欧债危机。

  【金鸿评论】在达沃斯,论坛主席施瓦布发出了惊人之语,他说,经济危机凸显资本主义制度亟待改革,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尚未从2008年经济危机中吸取足够教训,因此无力应对债务危机等新风险。施瓦布警告说,试图使用过时的制度解决现实问题,只能使世界陷入新一轮危机,造成经济螺旋式衰退、社会动荡、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盛行。

  过去,总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被批判,山不转水转,这种待遇居然落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上,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呀。

  也许是中国的低调让很多人不适应,达沃斯论坛主办方决定从明年开始调整会期,与中国的春节错开,以方便中国的高层和各界领袖出席会议。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种来自西方的贴心服务不定期是让人感觉心里暖烘烘的。不过,中国的新年是随农历不断变化的,以后的会期每年都需要调整,这可是件麻烦事,也许,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西方人改用中国的农历来计算时间,不就省事了吗?

  【金鸿评论】欧债问题虽然是热点,却没有能在论坛上形成任何有价值的方案,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泼冷水的人太多了。

  英国首相卡梅伦公然声称,欧元不具备关键制度支持,没有可持续性。

  “末日博士”鲁比尼则说,希腊将成为第一个债务重组的欧元区国家,我不认为它将是最后一个。

  事实上,在达沃斯论坛召开之前,就有人提前唱衰欧债问题了。1月14日,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发表声明,下调包括法国和意大利在内的9个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论坛召开期间,惠誉评级公司又下调了意大利、西班牙等五个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短短两周的时间里,众多的欧元区国家的信用评级被人下调了两次,难道欧洲经济真的不行了?

  【金鸿评论】在论坛开幕式上,德国总理默克尔致词时也承认,解决债务问题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默克尔指出,目前欧元区诸国实行的财政紧缩政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欧元区摆脱当前困境还需依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政治体制改革。在这里,默克尔所说的政治体制改革跟施瓦布所说的改革不是一回事,默克尔指的是统一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大权。

  如果真想统一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大权,必须从希腊下手,因为希腊的问题最严重。德国政府提议,希腊政府决策预算项目时,欧盟指派的预算专员应有部分否决权。预算专员将由希腊以外的欧元区成员国财政部长磋商任命,所负使命是监管希腊政府“所有大笔财政支出”。

  德国的建议遭到了希腊政府的坚决反对,理由嘛,“事关国家主权”,“根本不可能接受”。法国总统萨科齐也表示,强烈反对由欧盟来“接管”希腊财政的提议。萨科齐说,他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就此问题交换过看法,默克尔同意他的立场。但是,默克尔在记者会上说,她依然认为希腊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督才能实现巩固财政的目标,希腊一再无法兑现改革承诺使得更加严厉的介入十分必要。

  【金鸿评论】鉴于统一欧元区财政的暗淡前景,默克尔政府也在做两手准备。就在欧盟作出制裁伊朗的决定之前,德国已经开始与中国沟通默克尔访华的事情了,达沃斯论坛还没结束,默克尔访华的事情就敲定了。

  据悉,默克尔此次三华的主要目的有三个:第一,吸引中国官方和中国金融机构在德国乃至整个欧元区开展投资;第二,争取北京方面支持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源,以对付全球金融危机,并投资于欧元区各国国债以及欧元区纾困基金;第三,希望中国不会增加进口伊朗石油,填补欧盟实施石油进口禁令后伊朗的销售缺口。

  怎么才算是吸引中国的投资呢?三一重工收购世界混凝土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过去,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方法很失败,现在,“以资金买技术”的方法应该能成功。欧元区国家很缺钱,中国有巨额的外汇储备,买一点欧元区国家的国债是可行的,不过,中国更想买的是拥有先进技术的欧洲企业,只要欧元区国家不让中国失望,中国应该不会让它们失望的。

  至于增加进口伊朗石油的事情,与德国没什么关系,如果德国人真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还是去想想办法让三大评级公司把下调的欧元区国家的评级重新调上来吧。

  【金鸿评论】德国有求于中国的地方是非常多的,除了上面列出来的三条之外,应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对华出口问题。

  过去,德国经济是高度依赖欧元区国家的,2010年德国前三位的贸易对象分别是法国、荷兰和中国,贸易额分别为1540亿欧元、1320亿欧元和1302亿欧元,美国排在第四位。如果欧债危机严重恶化,欧元区国家的市场出现萎缩是必然的;美国市场也不能指望,奥巴马早就表过态了,欧洲人不能指望用出口解决欧债问题,如此一来,中国就成了德国极为重要的出口市场。2011年9月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指出,未来5年中国的进口规模累计有望达到8万亿美元。只要能拿到8万亿美元的10%,德国经济就有了一个坚实的支撑。

  对中国来说,德国的产品并非不可或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中国对德国连续四年都是顺差,2008年以后中国才变成了逆差,而且三年来逆差越来越大,这样做为的是拉德国一把,现在,美国和日本都想依靠出口拉动本国经济复苏,美国和日本的产品又不比德国的差多少,默克尔凭什么让中国一定去选择德国的产品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19 12:38 , Processed in 0.09376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