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31|回复: 0

张志坤:周永康之流究竟是谁的产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4 10: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笔者在网上发表了《周永康认同毛泽东?这是对伟人极大的侮辱》一文,引起了较多的议论,对这些议论,笔者认真拜读,从中很受启发。但毋庸讳言的是,其中也有一些不着边际,偏差甚大。这让笔者深感需要把问题挑明,虽然这样做有点冒险,但也顾不得许多了。

  周永康腐败案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必须加以深入讨论的问题。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当代中国不只是出了一个周永康,而是涌现出一大批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周永康,从上到下弥漫在中国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一切空间,成为十分突出的社会现象。这些人已经形成势力、形成集团,已造成相当程度有尾大不掉之势。如此之多的人卷进这一漩涡,这就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个人,而必须找出它的政治根据与社会背景,简单地说就是,周永康之流究竟是谁的产物。

  有人把罪责归咎于共产党。但是他们不敢拿现在的共产党说事,所以只好把毛泽东主席揪出来,认定周永康这类腐败分子就是毛泽东思想路线的产物,在他们看来,当代中国之所以涌现出腐败集团乃至腐败阶层,完全是专制思想与极权体制的结果,而追本溯源,当代中国的专制思想与极权体制就是毛泽东他老人家一手造就的。所以,他们一直想方设法把周永康这类人与毛泽东联系起来,与毛泽东所发动的“文革”联系起来,以此为当代中国的腐败问题寻找政治与社会根据。炒作周永康认同毛泽东晚年的思想,不过是基于这一目的的曲笔而已,或者说,是一种策略性的迂回。

  但是,另外一些人的看法与此截然不同。他们认为,当代中国之所以涌现出以周永康为代表的腐败阶层、腐败集团,这完全是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市场化、资本化的结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资本与金融力量的强大侵蚀下,中国的政治也必然发生结构与属性的巨大变化,而腐败分子的生长、壮大直至泛滥,不过是经济变化在政治上的反映,简单地,追本溯源,周永康现象的政治与社会根据不是毛泽东路线,而是改革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说,腐败在中国的发生、发展,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

  上述两种观点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取向,彼此进行着激烈的争论。

  为什么当代中国会发生这样的政治争论呢?

  我们说,这就是中国严酷而真实的政治现实。事实上,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仍然是当代中国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根本上说,道路只有两条,即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折中的第三条道路事实上是没有的,尽管在说法上在理论上可以折中,可以进行学术演绎,但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另外的政治范畴。关于“右”的方面,现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政治诉求在中国早已经公开化,而且势力还十分强大。根据这种政治语境,中国的腐败问题只有在资本主义的制度前提下,以市场化、资本化为背景,以民主为工具为手段,才能得到有效解决;而“左”的方面认为,如果走资本主义化的道路,在中国这样的历史文化土壤上,贫富分化、社会分裂就是难免的必然的事情,贪腐泛滥只不过是这种社会大裂变中的一种,贪腐分子也属于卷土重来的资产阶级的一部分,而卷土重来的资产阶级是最坏的资产阶级,指望他们能在政治上高尚、清廉,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长期而且复杂,这仍然是历史的根本逻辑。

  所以,有关周永康问题,争论的焦点是其中的政治责任。这样的争论一放大,自然就放大到路线道路上;这样的争论一聚焦,当然就聚焦到“改革开放”和“文革”上来,典型的说法有“改开失败论”与“再文革论”,前者以腐败泛滥佐证,后者大造周永康氏要在中国再次上演“文革”的舆论,各以此为砸向对方的石头。

  笔者以为,上述两种说法都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之嫌。就“改开失败论”而言,以周永康之流佐证资本泛滥所带来的失败是可以的,但同时必须理解,任何一场社会运动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带来一定的代价。从正面或者积极意义上看,“改革开放”可以看做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战略迂回,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路线。毕竟,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也远非笔直的,连列宁也不得不实行新经济政策;而所谓的“再文革”,则纯属栽赃诬陷之辞。在炒作的人看来,只有把周永康之流打上文革的烙印,才能令其政治面目臭上加臭。其实他们忘了,周永康这类贪腐分子对“文革”的惧怕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一旦出现“文革”那样的社会局面,各类腐败分子将比现在更加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将成为第一批被打倒的对象。说周永康等人想通过“再文革”保住他们攫取的地位与财富,简直荒唐可笑。

  所以,“再文革”之类的政治寓言只不过是一些人用来唬人的噱头,但这样的噱头却勾起了笔者的一点联想。

  周永康现象说明,执政党的干部队伍在政治上需要一定程度的重塑再造,这一点与“文革”有相似之处。“文革”的初衷之一是造就一代新人,要打倒一批,树立一批,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的社会运动。现在也是这样。古来事业由人做,干部决定一切,打江山要靠一批有信仰肯牺牲的人,没有这些人,打江山是不可能的;“文革”反修防修狠批“私”字一闪念,要塑造理想上的完人,这样的人没塑造出来,“文革”注定失败;改革开放有一批弄潮儿为骨干,这批人具有特定的思想特质与行为特征,其中的一部分成为周永康之流理之当然;进入复兴崛起新的历史时期,干部队伍也必须吐故纳新、更新换代了,这也是历史的诉求。如果把现如今的反腐败也看做是一场政治运动,那么这场政治运动与中国现代史上其它政治运动特别是“文革”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也要着眼于造就一代新人。

  当年文革的口号是“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今天恐怕是要把反腐败进行到底,怎样才叫“到底”,大概最后的落脚点还在人的问题上。从这个角度看,深入追究周永康之流到底是谁的产物,意义十分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14:34 , Processed in 0.1719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