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98|回复: 0

纺K线:2015年牛市的逻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4 16: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牛市的逻辑

2015年牛市的逻辑(一)

  2015年1月10日,应方正证券浏阳营业部等单位邀请,我在浏阳做了一次关于年度展望的报告。今日起,我将陆续把讲课的核心内容简要整理发布,敬请各好友粉丝指正。

  为什么2014年开始,中国股市步入了新牛市呢?撇开其它原因不谈,最核心的理由就是:因为经济增长得太快、太多了。

  首先,请看下图。这是中国GDP年化数据与上证指数收盘数据的对比,采取的是季度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从1992年年底到2014年底,中国的GDP的规模从2.7万亿元增长到61万亿元,增长21.5倍。但上证指数只是从780点增长到3230点,增幅只有3.1倍。
  毫无疑问,在经济增长21倍多的情况下,股市只上涨3倍显然是不合理的。

  或云,1992年的股市也许是高估的呢?那么,我们能够确定的非高估的时代有两个:其一是1995年底,随后的1996年1月出现了历史性底部,股市开始长期走牛。而1995年底的GDP规模是6万亿元,上证指数是555点。如今,GDP的规模超过61万亿元,则对应的规律是:如果上证指数5550点,则它与1995年底的情况相似,都是历史性低点。

  另外一个低估点当然是2005年底,因为2006年就是轰轰烈烈的又一轮大牛市了。2005年,GDP的规模是18.5万亿元,股市指数是1161点。同样到2014年底,经济增长230%。如果同等情况,则股市达到3820点,就相当于是2005年底的历史性底部。

  所以,我们的结论就来了:在2014年底,上证指数3820点或5550点,其实就等于是历史性的大底部区域。可惜,遗憾的是,2014年底的上证指数是3234点。显然,这里已经具备了长期牛市的基础。

  我们再重新处理一下,看一下上证指数与GDP的比值关系(上证指数/GDP再乘常数处理),如下图:1992-1993年的3.0以上的倍数显然是高估了。但2000年前后的2.0的比值关系显然是泡沫化阶段的结果,因为7年后的牛市顶部,2007年的三四季度,这个比值又回到了2.0。
  然后,我们就看到,这个比值关系从2000年开始就持续走低,一直到2014年一二季度达到0.35的历史性低点,第三季度回到0.39,第四季度勉强达到0.57,开始了向上攀升。

  我们的问题来了:这个比值关系会回到历史性的泡沫区吗?如果达到2.0的比值关系,则意味着上证指数应该达到13000点以上。如果保守点,达到1.0的比值关系呢?似乎不为过吧,2009年四季度曾经达到过0.96的。诚如是,只要达到1.0,则意味着上证指数6200-6500点。也就是要创出历史新高。

  所以,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是股市必然走牛的基础。因为经济增长得太多了,所以股市也应该走牛的。

  有人会嘲笑: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吗?怎么会跟随经济去走呢?不是说中国股市根本与经济无关吗?还有的会嘲笑:这种简单的算法简直是侮辱人的智商啊,如果这么简单,美国股市应该怎么样?

  扬韬要说的是: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而是经济的影子,是投影。投影嘛,有时候长,有时候短,是可以理解的。股市从本质上说,就是主人(经济)身边的那条狗,它无论怎么溜达,总要回到主人的身边。不只是中国股市应该如此,就是美国股市也应该如此的。

  请看下图。美国1940年迄今70多年,道琼斯指数与美国GDP的关系图(一个是年度最高,一个是年度最低)。1966年前后,这个比值关系达到1.2以上。但是1966年-1981年,在美国经济从7900亿美元增长到32600亿美元的过程中,道琼斯指数几乎原地踏步,没有任何增长。这个比值下降到最低点0.24、年度最高也只有0.33的水平(看看,跟中国的2000-2014年是不是有点像)但股市终究是经济的影子。1981年起,美国股市进入长期牛市。1999-2000年,它们的比值关系重新回到了1.2。目前,美国经济还在缓慢增长中,道琼斯指数也达到了18000点,此时,它们的比值关系是1.0上下。
  这或许就是我们要得到的结论:在经济向好的一段时间里,股市也许确实不怎么样。不过,当它重新走牛途了,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超越经济增速,回到应有的位置。

  所以,很幸运的是,过去15年,中国经济一直很好,而股市却几乎就在原地踏步。像极了美国的1966-1981年。那么,这个时候的股市,岂非遍地都是黄金等待有心人去开采?

2015年牛市的逻辑(二)

  这一篇文章本来应该谈一个新思路。但是,实在没想到的是,第一篇文章发布后,扬韬收到许多抨击甚至于私信谩骂,说用GDP增长与指数涨跌的联系太牵强,太白痴,太没经济学头脑,云云。刚开始还觉得不是滋味,等再发了一个解释,仍反馈到一些质疑。这使我感觉有必要重新把第一篇文章的“逻辑背后的逻辑”解释清楚,因为读者有水平很高的,也有悟性很高的,但毕竟多数人其实没看透背后隐含的逻辑。

  首先我要说一下,2003年11月,我曾出版过一本书《让投资者盈》。在这本书里,我曾用较长篇幅论述过日本的经济模式,然后以比较经济学的模式推断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这或许是国内较早论述日本1970-1990年代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的。2008年之后,国内好多学者开始讲中国经济走入日本的模式,有点拾人牙慧的意思。10年后,我对当时的一些结论其实已经有反思和修改,这将在本系列文章中有专篇论述。

  当时研究日本经济发展模式,我已经注意到了日本股市与经济的关系。比如,1950年,日本GDP达到近4万亿日元,当时的日经指数均值约85点。20年后,1971年,日本经济规模达到80万亿日元,相当于1950年的20倍。而那时候的日经指数已经突破2200点,涨幅同样超过20倍。1984年,日本GDP为300万亿日元,日经指数10500点。1989年,日本GDP达到400万亿日元,日经指数的历史性高点是34000点。

  好了——

  1950-1971年,日经指数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是相仿的,都是增长近20倍;、

  1950-1984年,经济规模增长到75倍,日经指数120倍;

  1950-1989年,经济规模达到100倍的增长,日经指数达到400倍的增长!

  其中,1984-1989年,日本经济增速很慢,只有33%的增长,但是,股市出现了300%的增长!

  看到没,在经济增长最快的一段时间——1950-1971年,20年,经济增长为20倍,年化16%多,股市增长为25倍——股市的涨幅只是跟上了经济的步伐而已。在经济增长较慢的时期——1971-1989,18年,经济增长为5倍,年化9.3%,但股市的涨幅达到15倍——股市已经远远领先经济的增长步伐。其中,经济达到顶峰前的5年,股市出现了疯狂加速的特征。

  看到上面的描述,头脑单纯的朋友很容易感到鼓舞,但一些专门挑刺的人又会说这个描述不科学——没错,扬韬不喜欢用GDP的实际增速,而喜欢用GDP的名义增长来说事,因为股市也不考虑物价涨幅的!同样,扬韬没有将日本经济规模转化成美元,因为日本人投资股市的时候,当然用的是日元!

  如果我们用第一篇文章描述的股市指数/GDP的模式来处理呢?1950年,日本的这个比值是2.15,1970年是2.99,1980-1982年的三年稳定在2.82的水平。1984-1989年则分别为:3.08、3.46、3.86、4.81、6.53、7.09、8.32。1990年后,这个数值开始逐渐下降,到1998年下降到2.70——看到这个数字,我们会有恍然一梦的感觉,1950-1982年,不都是这个水平吗?然后,2000年,日本股市就出现大反弹,指标回到3.75。

  2003年,我做研究的时候,情况就是那样的。今年要重新做一下了,结果是日本的股市依旧低迷。它的其后的两次低点的数值分别是2002年的1.72和2008年的1.77。2002年见到1.72后,三年间,日本股市涨100%。2008年见到1.77后,6年间,日本股市又涨100%。

  所以,日本的例子就告诉我们,股市纯粹是经济的一条狗。股市就是经济的投影。经济如果向好,股市就不会不涨,而只是时间的早晚!

  现在,我回答一些质疑者的问题:

  1、为什么是GDP而不是其它?因为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是最近20年才逐渐兴盛起来的一个指标。在此之前,我们都知道的是GNP,是国民总收入。这两个指标计算起来没什么太大差异。基本上,GDP就可以反映国民总收入。

  2、为什么用GDP而不用居民收入?因为GDP是一国总收入,包括了个人、企业、国家三方面的收入。国家的税收迟早也会回到民众的腰包里,所以,用它更可靠。

  3、为什么用股市指数而不是总市值流通市值。因为总市值和流通市值都会因为股市的股票成分变化而变化,只有股市指数,反映的是股市全体或部分股票的”上涨幅度“。我们要的就是这个,而不是总市值。总市值增长100倍,可能跟你的腰包没一毛钱关系,那还用它干什么呢?

  4、为什么GDP增长一倍股市就要上涨一倍?它的逻辑是——

  如果GDP上涨一倍,意味着国民总收入大致增加了一倍,也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基本增长了一倍,上市公司如果反映经济的基本状况,则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可能增长至少超过一倍。如果一家公司以前每股收益1元钱,股价20元。那么,经济增长1倍,就意味着它的每股收益达到2元以上了,股价理应达到40元。

  好了,我不想再去解释了,什么股本变化、分红因素等等。当我们以一个国家为样本进行大范围统计的时候,经济增长一倍,基本意味着股市应该涨一倍。也许早,也许晚,也许多,也许少,但该来的总会来。就好比一些大律师说的: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我们等得到。

  我们对照的话是:股市上涨虽然会迟到,但我们等得到。2015年,牛市我们也等得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4 00:20 , Processed in 0.1094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