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73|回复: 0

黄祖斌:有多少私募泡沫在股市大涨中破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9 11: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截至2014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这一天,上证指数在2014年累计大涨49%,创业板指数上涨18%,中小板指数上涨12%,可谓普大喜奔。我截至到这一天,也是本轮行情的受益者,A股账户全年大概有70%的收益吧。等最后一个交易日后,再看有没有时间回顾一下我的失败教训吧。

  我发现不少水平很差的财经媒体,喜欢采访一些管理私募基金的管理人,以他们的观点来作为文章的标题。在这些采访中,往往把这些人称为私募大佬。真是有意思,私募大佬会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人民银行行长都未必愿意见。前两天在网上看了但斌的东方港湾,李驰的同威,裘国根的重阳投资,发现他们今年的业绩显著落后于今年上证指数的涨幅。虽然私募往往一个月公布一次业绩,所以在业绩上有滞后,但这不影响结论,就是他们号称的价值投资并未在实际投资中得到贯彻应用。

  顶级的人才在私募而不是公募,但私募业绩很不稳定,团队不稳定,客户不稳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普遍急功近利,股市本身又是非常不稳定的,所以私募整体上不如公募靠谱。但这不影响私募的神话象埃博拉病毒在非洲传播一样快速扩散。其实一个个的私募神话,不论如何包装,在真实的业绩面前,泡沫一个个地破裂。

  因为要查几位我印象中投资水平比较强的一些私募基金的业绩,于是到私募排排网这个网站查了一些人的业绩,结果发现虽然股市大涨,但真正跑赢股指的基金区指可数,而更多的私募泡沫在股市大涨中接近破裂或已经破裂。以下净值数据,皆为私募排排网12月26日的数据。由于多数私募在这一天的数据,仍是11月末的净值,因此统计了上证指数截至11月的涨幅是27%,中小板指数是12%,创业板指数是20%:

  1、徐星投资的张东伟

  这个名字我是在2011年左右的时候看到了,还关注了他的微博。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2010或是2011年),市场跌幅较大,但他的投资业绩不错。后来他在博客或是微博中还比较高兴地宣布发行的一个信托产品,在没什么宣传或是推介的情况下,就募集了一两亿。但是我发现徐星投资的3个产品,一个今年9月才成立,一个五矿信托的产品,今年收益率是4.13%,另一个平安证券发的产品,也是4.6%的累计收益。显著落后于上证指数。

  2、陈志平

  陈志平以前在北京电视台的股票类节目上看到过,他的博客我也经常看。他似乎擅长做择时操作,他用方法我大概也知道。遗憾的是,查到的他发行的唯一的一只产品,今年的累计回报是0.63%。这个2012年成立的产品,累计落后沪深300指数近9个百分点。陈志平在博客中对指数的涨跌拐点,应该至少有几次是把握对了,他在博客文章中经常嘲笑一些股评家缺乏前瞻性的跟随趋势的预测。怎么回报这么差?

  3、格雷投资的张可兴

  前两天还说格雷投资的张可兴在践行价值投资上做得不错,后有网友说其实今年他做得也不行。我查了一下,果然如此,2011年发的两只产品,今年累计收益率都在3%以上。张可兴原来是做实业投资的,在上轮牛市和2009年的市场,他的产品收益不在王亚伟之下。他的不少文章我都看过。我记得他在去年的时候回顾和展望市场,还提到民生银行和中国平安要发行可转换债券,并看好。这两个品种在本轮行情启动时是我仓位最大的品种,今年涨幅也不错。但显然张可兴并没有在这两个既安全,在大行情出现时一定不会落下的品种上配置很少。

  这三个人我一定程度上都认为是有一定水平,起码我有时间,还要关注他们的观点的。但居然在这个大小盘指数一同上涨的时候,都只取得了和银行定期存款差不多的收益。

  我对私募关注不多,但我记得2009年和2010年的私募冠军,到第二年业绩都要排在倒数。以2010年的冠军常士彬为例,当年的产品世通一期收益在100%左右,比第二名高出一倍。但在2011年还是这个产品全年亏损33%,在804只产品中排名735名。还是通过这个网站,我发现2013年业绩排名前十名的,在2014年业绩普遍不佳:
  上表是2013年排名前10名的8只私募基金,另2只是泽熙的。泽熙名气很大,业绩连续两三年都不错,不过最近有报道在接受调查,所以不加以比较。可以发现,5只有前一年记录的产品,有两只表现不错,排在前十分之一左右的位置,但有2只在后十分之一,有一只在后十二分之一的位置。今年有记录的7只产品,只有一只持续了显著跑赢指数的业绩,其他6只和上证指数27%的涨幅比起来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那么为什么即使是业绩排名全国领先的私募,也多数不能在未来的投资中将这种领先保持下去呢?我想主要有3个原因:

  1、风格转换中的刻舟求剑或有可能不能严格执行交易纪律

  2013年和今年上半年,只要抱紧创业板指数,收益就能遥遥领先多数基金。但下半年风格转移开始了。前两年有些私募用股指期货对冲下跌风险,收益不错。但在今年下半年的行情中,通过股指期货做空的那部分仓位损失惨重,如果还不能严格执行交易纪律,损失会大幅扩大。这两种利润的实现都依赖于一定的市场环境。

  2、根本没有掌握能大概率持续跑赢股指的投资方法

  这应该是最普遍的情形。就是全国搞一个掷硬币比赛,都会有人连续上百次连续掷出正面朝上。股市中很多人赚了大钱并不是因为能力,而是运气。全世界搞股票投资基金的人无数,但真正能持续稳定跑赢股指的人非常少。美国温莎基金的聂夫近30年的投资业绩是每年跑赢标普指数3个百分点,就这样他管理的基金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基金。对于很多靠单个或数个行业,或数只重仓股取得良好业绩的基金经理,很难再次发现新的未来能大涨的行业或是个股。2010年开始,医药股和白酒股涨得不错,但去年的白酒股,今年的医药股,表现就相当一般。部分私募的业绩自然就下滑了。但斌以前在张裕、腾讯、茅台上赚了不少钱,但后来没有发现新的好标的,业绩自然一般。投资人不可能穿越回去买10年前的苏宁、茅台,就算人能穿越回去,钱不能穿越回去。

  3、有好的投资方法但未能严格执行

  价值投资一般很难有惊艳的表现,但一般不会有大的亏损,而且在多数时间里能跑赢股指。象那个李驰,如果真的象他对外说的看好金融股,则2011年金融股的跌幅明显低于小盘股,2012年12月金融股的大涨会有不菲的收益,民生、兴业银行都是翻倍的行情。2013年金融股基本上不涨不跌,2014年又能大赚。怎么可能他管理的基金不少仍有浮亏?

  其实我今年也没有严格遵守我的投资策略。如果我严格按我已经知道的最合理最省事的投资方法,则我应该卖掉民生转债、平安转债、贵族茅台三个重仓品种,分散投资于30只股票,则我今年的投资业绩应该在95%左右,而不是70%。我虽然偏离了这个策略,但偏离不大。所以今年没有被大行情抛弃。

  本文提到的一些私募,并非我否定他们的水平,而是比较疑惑,如有得罪,并非恶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0 02:45 , Processed in 0.1250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