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2623|回复: 0

姚文晖:在线访谈也念稿,官员不会说话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7 08: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有昆明媒体刊文称,部分官员做客《春城热线》在线访谈节目时稿不离手,一位副区长在46分钟的节目时间里念稿镜头竟然长达30分钟。昆明政风行风春城热线节目组回应称,念稿子也是一种负责的表现,不能说上节目的领导干部在走过场。

  当然不能说领导干部是在走过场,相信这些官员上节目之前也是要精心准备的,但在节目中稿不离手、照本宣科,至少是有碍观瞻。

  随着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官员上广播、电视、网络做访谈节目已是寻常事。本来,这是官员向民众展示自身形象的绝佳机会,如果在这种场合说话还照着稿子念,一念就是几十分钟,无疑是自毁形象。

  一个离了稿就不会说话的官员,给人的感觉一是口才差,二是不学无术。如果在线访谈全是念稿,就不必劳烦官员亲赴直播现场了,还不如直接把稿子传给主持人、播音员,让他们来念,人家才是“念稿专业户”,包管念得比官员动听。

  要说官员们天生都是笨嘴拙腮,本人第一个不信。我也认识几位做官的朋友,偶有与这些官员小聚,发现他们在私人场合说话水平非常之高,常常是妙语连珠,在自身专业领域也不乏真知灼见。按理说,被“春城热线”这类节目请去做客,无论宣讲政策,还是回答听众、网友提问,所涉及内容均为官员再熟悉不过,本可以做到侃侃而谈、对答如流,为何某些官员只会照本宣科?

  我认为这不是口才问题,也主要不是能力水平问题,而是习惯、观念、工作方法、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从习惯上看,在线访谈念稿其实是开会念稿的一种延续。从前某些领导干部大会小会发言事先都由秘书写好稿,久而久之,公开场合离了发言稿就不知道该怎么说话,现在进了直播间,面对比开会人数更多的受众就更是如此。一些网友表示,官员在线访谈念稿给人一种应付的感觉,是对受众的不尊重。我觉得未必是不尊重,而是太紧张。

  从观念上看,我们有一个官场传统是要极力维护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的光辉形象,容不得官员在公开场合说话有任何纰漏。所谓言多必失,官员在直播现场照本宣科是最“保险”的做法,哪怕全是官话、套话、空话、大话,也永远不话说错话。殊不知,这是群众最反感的说话方式。

  从工作方法上看,行政体系内旧有的工作方法主要靠公文层层传达,党政官员善于在机关内部处理上下级关系,对于如何与机关以外的公众以及代表公众的媒体打交道,则既没有传统,也缺乏训练,因此很容易产生“念稿”这样一种固定的官话体系。

  从体制机制上看,官员念稿也容易被传统体制所认可和激励。念稿的官员往往被上级认为是稳妥可靠的,而讲话有个性、有独立见解的官员,即使再有才干和成绩,也会被视为不成熟、不谨慎。在这种体制下,一些本来很会说话的官员,由于成年累月地念稿或重复某种“标准话语”,时间长了就真不会说话了。

  官员讲话靠念稿,最大的危害在于造成官方和民间话语方式的割裂,而这种割裂有可能导致民众失去对政府的信任。官员说话方式能否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在今天的时代事关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手段能否得到百姓认可,因此兹事体大。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等中央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要求官员发言“不念稿”,正是意识到“话风”之于“政风”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社会日渐民主、开放,官员在媒体上发声或直接面对公众说话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多,因此官员的说话方式业已成为执政能力的体现。首先,官员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形象,要敢于讲真话、讲实话,用老百姓感兴趣的方式说话,而不能把自己圈在官话体系中;其次,全社会从民众到官场要为官员创造说真话的环境,只要没有突破法律道德底线,对官员偶尔说错话应予以宽容;再次,可以通过建立道歉制度和辩论机制来鼓励官员直言不讳。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4 16:56 , Processed in 0.0937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