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22|回复: 3

天上的小小鸟:谈一谈适度规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2 20: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最早注意到适度规模的问题,还不是在经济上,是在军事上,在笔者读历史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就是历史上中国的古代战争,凡是带兵百万进攻别人的,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在笔者记忆中,最有名的有以下几个案例:

  1、 官渡之战,袁绍带兵七十余万,进攻曹操,曹操还不到10万人马,袁绍战败;

  2、 赤壁之战,曹操带兵八十三万,号称百万,东吴才几万人,曹操战败;

  3、 淝水之战,前秦苻坚百万大军,号称投鞭断流,东晋几万人马,苻坚战败;

  4、 隋炀帝杨广征高丽,发兵百万,隋军战败。

  好像历史上大规模接近百万大军进攻别人,主要是这4次,全部是百万大军战败。笔者的思考是,战败的袁绍、曹操、苻坚等,都不是无能之辈,都久经战阵,而且从他们作战的历史来看,指挥相对还是比较英明的,为何对抗弱小的对手,不能速胜,反而被翻盘(历史上笔者记忆大军作战唯一胜利的,就是秦将王翦60万大军伐楚一战而胜)?

  我不能复原当时的作战场面,但是我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古代作战,存在一个观察前线和指挥的问题,百万大军是什么概念呢?1000人,可以站满一个1万平方米(大概如此)的操场,那么百万大军,排开来,就算密集布阵,也要占据10平方公里,如果攻击正面1公里,则前锋和后队距离10公里,主帅怎么指挥呢?要是居中指挥,则距离前线5公里,是看不清前线的战况的,那时候没有望远镜,这就存在一个如何指挥的问题,前锋指挥官是听主帅的还是不听主帅的呢?听主帅的,第一主帅看不见前面的战况,第二指挥口令一时也不好传达,不听主帅的,则百万大军又有何用?只要前锋战败,兵败如山倒,后队百万又有多大用处?

  因此,从指挥来说,古代作战,最佳指挥人数大概20万到40万,也就是说,这个是最佳规模,20万大军,攻击正面1公里,则居中主帅离前线1公里左右,正好目视良好,指挥自如,兵力又相对雄厚,所以实际上,比较一下,应该是这个人数的军队胜率相对比较高,这个,就是笔者总结的古代战争的适度最佳指挥规模。当然,可能过分浅显,左右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也可能笔者说得不准确,笔者在这里,就是以战争举例,说明一个适度规模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2 22:04: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很多号称百万 实际也就2 30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3 13: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鸟开始组团了
这段时间明显不是本人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9:48 , Processed in 0.1719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