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73|回复: 0

杨涛:辉煌的陨落1:从问题少年到政坛新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0 19: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红色基因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七日,苏联红军正在列宁格勒的酷寒中抵抗纳粹德军的围攻。城里最后的几辆坦克,已经在一周前越过了涅瓦河。本书的主角普京的父亲,弗拉迪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当时正奉命从距离列宁格勒约三十英里的涅瓦河旁,布满弹孔的战场推进。

  老普丁的指挥官下令,要突破这个拥有五万四千名德国步兵固守的阵地,还要设法从已杀红了眼的的菌种留下活口来,审问一番。

  那道军令仿佛是让他去送死,老普丁和另一名士兵沿着弹痕累累、血迹斑斑的战壕,潜进一个散兵据点。忽然,一个德军步兵站了起来!现场三人都大吃一惊,德军步兵率先发难,拿出手榴弹,拔掉插销丢了出来。手榴弹落在离老普丁不远处,炸死了他的同伴。德军步兵逃走了,留下了奄奄一息的老普丁,双腿扎满了碎裂的弹片。”

  在美国作者史蒂文。李。梅耶斯2019年的新书《普京正传:新沙皇的崛起与统治》里的第一段,就是这样开始了普京的家族的布尔什维克故事。

  普京的父母

  当然,家族的故事不只有参加卫国战争抵抗德国纳粹侵略的父亲,普京的爷爷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凭他曾经是列宁,斯大林的御用厨师这个角色,自然也有不少领袖们的遗闻佚事。

  十几年后,在列宁格勒巴斯科夫巷12号,一栋19世纪建造的优雅而残破的老式公寓的五楼,一间十几平米的单身宿舍里,这个故事成为了普京一家人简易餐桌上不断重复的传奇。从一九五二年出生,一直到考上大学,普京的童年少年,都是在这个只有一间房,厨房搭在楼道里的“筒子楼”里渡过。

  虽然具有浓重的红色基因,但显然童年的普京不能算是一个好学生。直到小学三年级,普京还是45个同学中唯一一个没有加入少先队的人。其实,此时的普京更像是一个沉浸于江湖义气的问题少年,有一次的处分就是因为他把匕首带进了学校。

  五年级时,一个对普京可能有影响的人物出现了,他是社区里一个俱乐部的教练拉赫林,专门教少年们练习柔道,他和老普京说:把他交给我吧,我保证他不会学坏。武术似乎让普京找到了自我的定位,“是这项运动把我带离了街头。”

  不管怎么说,红色的基因,并没有能让少年普京“赢在起跑线上”,反而激起了少年的逆反心理,冷酷而江湖,没有任何征兆能够看出他的未来和政治有什么关联。

  02

  墙角的老鼠

  很多年后,普京经常会和周围的人谈起小时候的趣事,他说:

  那时候大家都很穷,也没有太多的娱乐方式。我们都喜欢玩一个游戏,就是拿棍子戳老鼠。

  普京喜欢用棍子把老鼠逼到墙角。他说有一次,他成功地把一只又黑又大的老鼠戳到了墙角,没想到的是,这只老鼠竟然跳起来,咬了自己一口。

  普京很喜欢借用这个少年时期的小故事,来劝说同僚,不要把对手逼得太死,总要留一条后路给人家。

  说实话,我们很难理解普京的这个故事和他的行事风格,2022年,普京发动了全面进攻,把隔壁的泽连斯基逼到了墙角。

  他是怎么考虑这件事情的?

  是忘记了自己少年时的教训?还是在他心目中,泽连斯基根本算不上一只大一点的老鼠?

  03

  办公室文员

  1975年,普京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国际法学系,并拥有了经济学硕士的学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而是加入了苏联国家情报委员会,大名鼎鼎的克格勃。

  多年以来,很多人都会对他的克格勃身份有一点误解,俄罗斯为了美化普京的硬汉形象,经常会把他在克格勃的经历描绘成类似007那样的形象,有意思的是,西方国家出于丑化他,也将其描述成冷血的克格勃间谍。

  实际上,普京只是在加入克格勃的第一年参加了例行的培训,显然并不是那种对于特勤人员的训练。1976年,他就开始正式的工作,在办公室里分析各种经济情报。1985年,33岁的普京被派往东德,也是作为经济情报的分析人员的。

  也就是说,普京进入克格勃的主要专长,是他的经济学专业,他的工作,就是办公室文员类似的岗位。

  04

  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前苏联的一些高层领导,因为不满于当政的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发动了政变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并试图将苏联改革来一个急刹车,重新回到荣耀的勃列日涅夫时代。这个政变,就是由当时的克格勃组织的。遗憾的是,这次政变只维持了一周,就宣告失败了。

  以普京当时在克格勃内基层文员的身份,似乎不会受到政变的影响。但是奇怪的是,在政变发动的前几天,普京就毅然辞去了在克格勃的工作,而去了一个大学里,找了一份助理的临时岗位。

  普京为什么会离职,老杨猜测,可能他对这次政变并不怎么看好,也就是说,虽然身上写满了红色基因,但普京的思想更倾向于改革和亲西方的戈尔巴乔夫。

  离开克格勃后普京的生活并不是很好,有传言说,这期间为了补贴家用,他会在下班后开出租车以多挣一点。

  人们当然想不到,一次短命的政变,把一个毫不相关、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给逼到了生活墙角,更想不到,在这个墙角,小人物开始迅速变成了大老鼠。

  05

  第一位伯乐

  1991年,作为支持改革的著名知识分子索布恰克,当选为圣彼得堡市的市长。索布恰克从1963年开始就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经济学,是戈尔巴乔夫“新思维”运动的坚强支持者。而普京,曾经是该校法律系的学生,曾经上过索布恰克的经济学课。

  索布恰克当选市长后,非常需要一个懂经济,尤其是西方经济学的同僚,很快,普京在德国做经济情报分析的履历以及他们的师生关系,让索布恰克将普京吸纳进了市政府的班子,并很快出任了该市对外联络委员会的主任。

  普京初入政坛,表现可圈可点,但毫无疑问,恩师的提拔和保护至关重要。有两件事值得一提:

  当时圣彼得堡市面临严重的经济短缺,直接影响到了市民的供应。所以市政府有一个计划,就是用一部分的资源向国外企业换取进口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须品。

  这件事情,自然归普京主管。奇怪的是,已经被大大低估了价值的9300万美元的金属,却在半年后没有换来一个面包。几个进口商分掉了这笔物资,然后就消失了。另一件事也在同时发生,当时圣彼得堡市要改建一个住宅项目,资金却进入了几个皮包公司,然后同样消失了。

  半年后事发,市民甚至发起了游行抗议,要求彻查作为对外联络委员会主任的普京。然而,检查人员查了一半,就收到了上面的命令,停止查案。据说还有一个不听话的探员莫名其妙地死于非命。

  很显然,恩师帮助普京度过了难关,而普京,也利用这两笔巨款,开始营造自己信赖的富豪班底,当然,这一切还仅仅是开始。

  06

  混江湖,义气为先

  1994年,普京在恩师的提携下,担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兼外事委员会主任。这时候44岁的普京已经跻身于高级领导之列,他很快将迎来报恩的机会。

  两年后,索布恰克案件爆发,由于滥用职权,涉嫌腐败,被迫下台。就在面临起诉,人人喊打之际,普京,这位当年的学生毅然伸出了报恩之手。

  普京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将索布恰克秘密送出了国,“因病到巴黎治疗”。

  实际上,普京此举,是冒着一定的政治风险的。但事情的另一面是,这种不忘旧日恩情,拔刀相助的义气之举,在当时的俄罗斯人走茶凉,尔虞我诈的政客中,却极其罕见。

  普京的幸运在于,另一位高高在上,位极人臣的最高领导者,看到了他身上的另一面。

  这个人,就是苏俄最高苏维埃主席,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02:43 , Processed in 0.1250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