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81|回复: 0

钮文新:债市:打破刚兑≠放任爆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0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晨集团终于公告债务违约。据称,目前华晨集团已构成债务违约合计65亿元,对应利息逾期1.44亿元。原因是:企业资金紧张,续作授信审批未完成,造成无法偿还。与此同时,河南永煤控股的债务违约问题也在发酵。随着11月10日永煤控股一笔10亿元超短融违约后,11月17日,永煤控股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流动资金不足,两只超短融“20永煤SCP004”和“20永煤SCP007”兑付存在不确定性。这两只债分别应于11月22日、23日兑付,应付本息金额分别为10.32亿元、10.25亿元。

  从目前情况看,债券市场违约似有扩散迹象。WIND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至11月12日,中国债券市场已有109只债券、1260.83亿元债务违约。这个数据在2016年为56只、393.77亿元,2017年为34只、312.49亿元,2018年为125只、1209亿元,2019年为184只、1494.04亿元。可见,过去5年,债务违约事件总体呈上升趋势,今年是否会超过2019年?恐怕关键要看未来不到两个月的情况,而华晨、永煤两家公司债务违约事件之所以被市场关注度较高。原因是:它们似乎都存在违约前转移资产的情况,因而被债权人质疑恶意逃废债。市场担心,这样的高等级国企债券如果以一种“不光彩”方式违约,势必起到恶性示范效应,以致整个债券市场受到严重质疑。

  说到底,债券市场是最需要信用直接支撑的市场,如果市场因信用溃堤而发生危机,那必然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我们认为,在中国信用杠杆出于历史高位之时,任由信用债券市场溃堤是非常危险的。但很遗憾,到目前为止,除国家发改委11月17日在新闻例会上就企业债安全问题公开回答社会疑问之外,其它金融主管机构无一就债券市场问题发表看法。

  或许正因“预期管理不及预期”,17日下午多只债券大跌。14时20分左右,PR伊宁债(124493.SH)突然大跌39.9%,报18元,随后临停,直至14时57分恢复交易;19泰达02(155451.SH)价格当日下午大幅下跌,从前日78.10元收盘价暴跌至62.01元,跌幅超过20%,盘中临停,14时57分恢复交易;14时51分,13平煤债(122249.SH)在上交所固收平台的最新成交价78.534元,较前一交易日中债估值96.4748元,偏离-18.60%。

  说实话,这样的情况最令我们非常担忧:是否有人刻意以此作为打破刚兑、教育投资者的手段?如果是这样而放任债务违约无度发酵,甚至对恶意逃废债视而不见,那势必更大范围引爆债务危机。我们始终认为:建立良性的金融市场必须打破刚兑,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我们必须防止事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所以我们需要大声疾呼:打破刚兑≠放任爆雷,打破刚兑≠取消刚兑,打破刚兑更不等于恶意逃废债的可趁之机。

  完善的市场经济基于完善的法制。同样,完善的金融市场也必须依托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和秩序,基于强有力的金融监管。否则,任何金融市场的完善都将变成谬言。我们当然知道债务违约事件最终都会通过司法路径加以解决,但我们必须接受历史教训,上世纪90年代,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的做法实际对企业逃废债起到了保护作用,而实际让司法效果大打折扣,近而伤害债权人实际利益。从那之后,许多银行将某些地方列为高风险地区,甚至一概拒绝这些地区的贷款需求。

  我们今天是不是还要允许悲剧重演?是否让中国债市蒙受信用恶化之苦?是否任由债券市场连锁反应?我们希望中国金融监管者不要采取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态度,我们需要打破刚兑、需要教育投资者审慎投资,但绝不能让它变成弱化监管的理由,更不让它变成恶意逃废债者的可趁之机。我们认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也必须尽快补齐监管短板,建立信用强监管体系。我们认为,面对债务违约日益频繁和花样叠出,中国金融监管者有必要站到一线,以制衡地方保护主义的再度抬头。

  从历史经验看,恶意逃废债往往伴随着“欺诈”,正所谓“借钱时好话说尽,还债时坏事做绝”。在发达国家,对债务欺诈行为司法约束是非常严重的。比如“麦式骗局”中的麦道夫,最终获刑99年,哪怕你曾担任纳斯达克董事局主席。

  我们认为,打破刚兑≠放任爆雷,打破刚兑≠取消刚兑,打破刚兑更不等于恶意逃废债的可趁之机。实际上,债务是否刚性对付,这是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一种信用交易,是债权人认同低利率的重要条件,它本应是商业行为,而无需监管者强行干预,更不应当把“打破刚兑”实际执行为“取消刚兑”。

  历史地看,的确有债务人利用刚兑承诺吸引投资者,结果导致投资者受骗上当。但问题是:取消刚兑是否可以抑制金融骗子行骗的冲动?相反,取消刚兑似乎弱化了债务人责任和道德约束力,同时放大了债权人风险,这是否符合金融监管的一般规律?是否符合中国最广大老百姓低风险投资的强烈愿望?是否符合金融普惠的基本理念?

  实事求是地说,打破刚兑之后,中国金融监管者似乎退出了“制衡债权、债务市场地位差异”的功能,这势必导致一些债务人有恃无恐,在“打破刚兑”的旗号下,想方设法钻监管弱化的空子,以最小代价去赖账、违约。这显然不行,这会让原本属于高级市场的金融市场蜕变为“愿打愿挨的、低级而原始的自由市场”,这不符合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11-1 07:0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