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63|回复: 0

孙立平:这是一个重要而艰难的坎儿:从柴米油盐到房子汽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 13: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

  在《牛奶的误导》那一讲当中,我曾经提出两个概念,一个叫生活必需品时代,一个叫耐用消费品时代。生活必需品、耐用消费品这两个概念当然不是我提出来的。我提出来的是,把这两个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而这两个时代对于我们认识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以想,一个在柴米油盐的基础上运转的社会,一个是在房子汽车基础上运转的社会,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在这两个非常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活是完全不同的。

  这里我举个例子,就是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首先,我想问,改革之后,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比改革之前是更严重呢,还是比那时候要更好一些?这个问题我在不同的场合问过很多人,答案很不一样,有人认为现在要更好一些,也有人认为现在城乡二元结构比过去还要更严重。其实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回答,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一点还是差一点的问题,这涉及到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同类型。改革前的二元结构主要是由种种行政制度安排造成的,比如说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主副食品的供应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有人数了一下,有十几种。正是这种种的制度安排,使得城乡之间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城乡之间形成了一条巨大的鸿沟。这个鸿沟有多大呢?从一条就可以看得出来,就是当时的城乡之间,事实上是不通婚的。而且这样一个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身份,以至于后来农民出来做工还要被称为农民工,“农民”指身份,“工”指的是职业。所以说当时城乡二元结构是很僵硬的,但是我们得注意到一点,那个时候中国是处在一个柴米油盐的阶段,就是生活必需品的阶段。也就是说,那时候虽然为城市居民社会地位高,收入也高,但是,由于那个时候整个社会处在柴米油盐的阶段,城市居民绝大多数收入是用来购买农民生产的产品的,也就是农业品和以农业品为原料的工业品。那个时候假如说城市居民两口子上班,一个人工资四五十块钱,两个人在一起百八十块钱,然后每个月你把柴米油盐这些最基本生活必需品买完了,可能至少得六七十块钱进去了。也就是说,那时候城市居民收入的绝大部分是用来购买农民生产的产品的。换句话说,那时候城市居民的收入的绝大部分是要到农村去走一圈的。

  我想,说到这里大家能意识到现在的问题在哪了。那现在呢,我们进入到耐用消费品的时代了,房子汽车的时代,伴随着这样一种时代转换,最明显的是,城市居民的绝大部分收入不到农村去走一圈了。假如说现在一个城市家庭,夫妻两人上班一个月工资一万块钱,那么用来购买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的,能有多少呢,可能大部分要用来购买房子、汽车、家用电器以及其他的工业品。

  我们能意识到,现在这事儿可有点麻烦了。原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主要是由种种行政制度造成的,但是我们知道,制度是人定的,人定的人也能改变它,能找到改变它的办法。但现在的问题是什么?现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经济的力量、市场的力量造成的,现在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我们连办法都想不出来。现在的现实是什么呢?就是原来由行政造成的二元结构还没有完全破除,现在又加上了一种由经济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形成的二元结构。所以现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实际上比过去要深刻得多,也难办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能感觉到的,即使是户籍制度取消了,实际上城乡二元结构也很难真正消除。

  我上面所说的,是从柴米油盐的时代到房子汽车的时代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影响,这样一个转变阶段的重要性。下面我想说另外一层意思:这样的转变同时又是一个极为艰难过程。有人觉得从柴米油盐到房子汽车,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是很好么?但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当中,包含着两个子过程,一个是生产的过程,一个是消费的过程,但是这两个过程是不同步的,也就是说,生产的过程实际上是比较容易过来的,但是消费的过程要过来却非常艰难。所以这个过程有时就像过一个门槛一样,往往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这是历史上很多国家在这个阶段上面临的一种困境,也是我们今天中国社会面临的困境之一。

  首先说生产的过程是比较容易过来的。也就是说,把耐用消费品大量生产出来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从历史上看,无论一个国家多么落后,只要致力于发展的过程,那如果不折腾、不对外打仗、不对内搞阶级斗争,那么一般的说,有二三十年的时间,足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过去四十年经济发展的过程、老百姓生活变化的过程也足以说明这一点。但是消费的过程不一样。消费的过程是指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用得起、消费得起这些耐用消费品。这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消费模式变得非常不一样了。首先,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是刚性的,而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带有很大弹性。饭不吃就饿,水不喝就渴,为了生命的延续,这些生活必需品是你必须得消费的。当然,不同的人消费的数量、质量不一样。但是房子汽车它本身就有很大的弹性,房子可大可小,可以是别墅,可以是贫民窟。汽车、家用电器也不一定是必须有。另外一个,柴米油盐的特点是数量多、单价低。粮食几块钱一斤,一年得消费几百斤;肉十几二十几块钱一斤,一年可能至少得消费几十斤。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有正常的收入,哪怕这个收入低一点,他消费这些生活必需品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是房子汽车不一样。房子现在在中国,动辄就几百万。也就是说你为了买套房子,不但要用你现在挣的钱,现金,而且要用你以前挣的钱,储蓄,甚至还要用将来可能挣到的、但是还没挣到手的钱,也就是按揭。说的更极端一点,甚至这一代人可能还不完这个按揭,可能还要用下一代人的钱。那问题就来了,这个钱你有吗?即使可以凑够一部分,但是这个钱你敢花吗?尤其是将来可能挣到、现在还没挣到手的钱,你敢花吗?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生活必需品消费的消费模式。那么这样的一种消费模式要形成,也就是说在一个社会,能够把大量的耐用消费品生产出来的同时,老百姓如果能够消费这些,这个社会的生产能力如果能得到消化,这个经济能正常运转,他必须创造种种的条件使得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模式能够真正得以形成。那么这个条件究竟需要涉及到什么样的因素呢,我们下次再讲。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10:21 , Processed in 0.1562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