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98|回复: 1

右而左:三年自然灾害和一则关于萝卜的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6 01: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年自然灾害和一则关于萝卜的记忆

右而左 2006-05-15

  我有一个非常美好的童年时代。它的美好只能在童话中才能找到,但那些美好的往事的确是发生在人间,发生在昨天的现实中。比如,在岩崖边上,冒了粉身碎骨的危险,采那朵粉色的百合花,讨好身边的小姑娘;在荆棘丛里,划得满脸血痕,捧出那一束芬芳的兰花,献给那个城里来的教书的“坏蛋”老师,等等。

  心理学家说,一个人如果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就说明这个人有了衰来的迹象,甚至已经衰老了。要是心理学家的话是可靠的,那么,我就很庆幸自己还没有衰老。因为,我一直还封存那些美好的记忆,没有去触碰。

  我的老家在湖北,离长江有约40多公里,是一个丘陵地区,地势比较高,顺缓坡向下路10公里左右,有一个大湖。湖有出入口和长江相连。我小的时候常听父母讲,有一年发大水,大水倒灌进湖里来,一直淹到我们家门口。父母还常常说,59年生我二哥真不是时候,在几乎半年多的时间里,整天吃蚕豆和蚕豆粉做的东西,吃到后来实在吃不下去了。还说,最苦还在后来,吃观音土,吃进去,拉不出。非常可惜的是,我至今也没有搞清楚观音土是什么东西,只知道每次煮饭的时候加一点进去,吃了特别耐饿。我家“传家宝”故事是,有一次从食堂分稀饭,父母让大哥去端稀饭回来,大哥在路上摔了一跤,稀饭当了肥料,回家后被父亲臭骂了一通。在那个饥荒的年代,一大盆稀饭意味着什么?我父母每次讲这个故事时,都充满着当时一样的惋惜,但总是引来我们的哈哈大笑。

  我的家乡是幸运的,在这期间没有饿死人。与我二哥一起出生的孩子,村里还有好些个,有个别因为牛痘而死了,却没有一个因为饥饿而夭折。不仅如此,乡亲们还收留过从河南信阳来的要饭人。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国家的经济调整措施也开始取得良好的效果,丰收重返人间。生产队有了余粮可交。国家统购统销,供应城市。不过,到冬季,国家都会返销一些粮食给队里,分给各家各户。返销回来的不都是稻谷或大米,还有其他的东西,比如土豆(我们叫洋芋)。

  我真正开始记事,大约是在文革初期。那年冬天返销的除了土豆,还有一种白白的,长长的,小碗口粗的,像棒子一样的家伙。第二年开始,家乡的粮食丰收太多,完全不需要国家返销了。

  返销粮没有了,我却一直在记忆里寻找那个大梆子一样的家伙: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哪里来的,怎么见过一次就再也见不到了?父母告诉过我那是萝卜,但我家乡的萝卜都是圆的、椭圆的,一般鸡蛋大到两个拳头那么大,怎么也和那个白白长长的胖家伙联系不上。父母怎么说,那是萝卜,我就是不信,非要再见到,并亲口尝一尝,证明那家伙是萝卜。

  后来读大学到北京,在北京大街小巷看到北方的长白萝卜,故交重逢,十几年的疑问,才豁然释怀。后来我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女朋友和后来的老岳丈岳母听,害得他们哈哈大笑,说我这个家伙孤陋寡闻,但又实在固执得可爱之极。

  我把这个关于萝卜的记忆告诉大家,是想说,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有党和国家的关怀,其实没有后来渲染的那么艰苦。大跃进也不见得就必然为饿死人负责。今天许多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从后来的“资料”中得到的关于那个时代的认识,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尤其对某些出口转内销后“资料”,坚信的不可动摇。我本人对比过许多国产的“史料”和进口的“史料”后发现,在大的定性方面它们其实都是同源。这个饿死3000万的经典故事,就是一个典型。它与 “经济崩溃说”的出笼一样,也不过是对前人成就的污蔑,它伤害的远不只是某些人刻意要伤害的目标人物毛泽东一个人,而是全体中国人民。科学的数字是可信的,但不幸的是,今天没有哪个个体,包括我自己,有能力、有条件获得关于那个时代饿死人的科学的数字,来证明 “饿死3000万”成立或者不成立。因此我们或许只能从逻辑上展开质疑。

  对话一:

  大跃进怎么造成死人的?
  搞浮夸,亩产万斤粮,吹气球,放卫星。
  这和饿死人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有关系?没有那么高的产量,说那么高,还不饿死人?
  亩产万斤粮当然是浮夸,但浮夸不等于没有生产,不等于没有增产。浮夸的意思,一是指标搞浮夸,定了达不到的指标,二是夸大实际产量,比如把300斤说成是2000斤。假设57年亩产200斤,58年亩产300斤,说增产了1800斤就是浮夸,而实际上还是增产了100斤,这个增长是实际存在的,你否认吗?
  我不知道,如果是真的,那也被大食堂吃光了。
  大食堂是另一个问题,钢铁业被浮夸了,但钢铁还是实际大幅度增长了的,粮食也一样,被浮夸了,但也实际大幅度增长了。增长了,怎么反而饿死人了?大食堂,大锅饭,放开肚子吃,的确有很大浪费,但人的食量是有限的,再大的浪费,也不可能导致3000万人被饿死。
  无语。

  对话二:

  你凭什么说三年自然灾害是大跃进造成的?
  因为大跃进破坏了自然环境,毁坏了森林,导致了生态失衡,引发了三年自然灾害。
  那么说,你是承认自然界灾害的存在,只是认为它是大跃进造成的。
  是的。
  我80年代中到河南许多地方去,看到秦岭山脉的河南段森林正在遭受破坏。老百姓一方面在政策和眼前利益的驱动下滥砍滥伐,一方面又知道这是造孽,是断子绝孙的勾当,只好在无奈中发着抱怨。我问当地人,大跃进的时候这里的森林破坏怎么样。回答说,跟现在比起来那算什么呀,那时秦岭山脉的边还没有沾上,而且破坏很快就停止了。
  可全国大炼钢铁,几万座土法炼钢炉上马,的确破坏了森林。
  我没有否定当时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森林。我想说的是,河南是当时大跃进的重灾区,具有典型性,这20 多年里它还是具有典型性。两次破坏,一次不过一两年的时间,一次却长达20多年,相比之下,哪个破坏更严重。
  当然是这20多年。
  那么,这20多年的破坏,什么时候开始引发灾害的。
  最近这几年,例如北京的沙尘暴。
  也就是说,破坏森林不会立即引发自然灾害,对不对?自然界的生态循环不是人吃饭排泄,早晨吃进出下午排出来那么简单,那么快速,对不对?
  那当然。
  那么,大跃进与三年自然灾害之间有多长时间间隔,即使当时全国的森林全部被破坏,会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间隔引发那么大的自然灾害?
  无语。

  第一个对话是我上个月与三位刚退休不久的人士闲聊时的对话。他们显然误把浮夸当作了粮食没有增长,甚至减产和无收,因此也都对饿死3000万确信无疑。从这个对话中大家可以看出,坚信者的坚信凭的是感性而不是理性,思维逻辑极为混乱,几乎不知道科学的归因论为何物。这不是人群中的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

  第二个对话是在2002 年左右,有许多人在场的情况下,我和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的一次争论的片断。他本人对于毛泽东时代的全部知识,来自后一个时代各种渠道的宣传,包括许多出口转内销的所谓真相。但他坚决不承认,他认为都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一直是我的一位年轻的好朋友,每次争论输了,过一段时间就有备而来,每次都是备着自以为无可挑剔的逻辑和证据来,却带着一堆的逻辑不通和矛盾回去。一段时间不和我争论,他就觉得思想空空荡荡,就要请我吃饭,重开战端。我从来没有打算说服他,只希望在争论中彼此修正看法,接近真相。我写这些帖子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许多人都声明自己是独立思考者,不相信宣传,却又都基本忽视自己明显落入了矛盾之中:一方面不相信“当下”的各种宣传,一方面又对“当下”宣传中对于过去的某些不实之词确信无疑,尤其某些宣传出口转内销后,他们更是坚信的不可动摇。这个饿死3000万就是一个典型。

  大跃进违反了经济规律不假,浮夸风导致被国家按浮夸产量为基础征购的粮食过多,加上后来自然灾害严重,造成了饥荒,在一些地方可能出现了饿死人现象。这里的问题是:一,大跃进和当时的自然灾害没有直接联系?二者时间上相邻,大跃进在先,自然灾害在后。二者产生过“共振”,使饥荒被一定程度放大是可能的,但不能仅因为时间关联,确立因果关联,在归因时,把大跃进看作是三年自然灾害,进而是大饥荒的原因。二,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人在检讨自己的失误时,没有文过饰非,而是真诚反省,甚至默认了刘少奇在这个问题上代表党向人民所做出的检讨: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但这不表示,天灾对当时的饥荒真就只负有三分的责任。三,在文革中搞忆苦思甜的时候,的确有贫下中农在给学生忆苦思甜的时候讲到过1959-1960年那会儿,跟解放前一样苦。我上小学时就听过这样的忆苦思甜。但这不表示,大跃进是饿死人的直接后果,不表示大跃进没有粮食增产,不表示大跃进在农业上没有取得实际成就。有些人可能还怀疑三年自然灾害是不是真的存在,有这样怀疑的人可以去查有关气象科学年鉴。

  最后我要说的是,随着毛泽东时代那根在我眼前消失的萝卜在北京被我重新找到,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许多善良的人们,怀着希望紧跟时代步伐,但不幸的,一种没有被意识到的危险,悄然降临到他们头上,演变成抛荒土地、失去土地、下岗、失业、买不起住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6 10: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尊敬先生,对于3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饿死的事,确实存在。河南、山东(我的老家在鲁豫交界处)真是存在。但这并不是人民公社的问题,(如先生所言不是战略问题,是战术问题,是大食堂的执行出了问题,没计划,浪费、浮夸等)是真的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导致的歉收、绝收。就算放在现在,3年的连续自然灾害发生,不见得就不会饿死人。饿死人不能巴掌打在毛的身上。建议先生组织团队,研究历史,还原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01:04 , Processed in 0.1875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