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05|回复: 4

右而左:认识毛泽东的起点、经纬、立场和态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9 01: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认识毛泽东的起点、经纬、立场和态度

  本人新来强国论坛,偶一浏览,发现关于毛泽东的争论如火如荼。例如,今天就有春天的惊雷网友贴出《毛泽东,一个“真”字了得 》(春天的惊雷: 2005-06-06 09:39:44),网友思闻即跟贴:如真“正确对待工作中缺失”,搞高指标错了,就不应偏要再搞大跃进,搞大跃进错了,就不应偏要再搞文革。(思闻: 2005-06-06 10:40:23)。有理由认为,像思闻网友这样对一段历史,对毛泽东的晚年,按照自己的“正确标准”或者符合当前政治氛围的“政治正确标准”,坚持所谓“正确看法”的人不少,这样就有了对毛泽东,尤其晚年的毛泽东的广泛争议。争议当然是件好事,但应该有个看问题的起点、立场和态度,有一个争论双方都能认可的认识坐标,以便争论朝理性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提高双方的认识,不要仅在一些大家知道的事情的表象上转圈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例如,说大跃进是对的,对在哪里?为何对?用什么标准判断它对?说它错了,错在哪里?为何错?用什么标准说它错?谁对错应该负直接责任?分清责任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责任者,还是为了总结历史教训更好地向前?说文革的对错也是一样。仅仅说它对,是不够的,必须提供相关论证;简单用“政治正确性”做标准判说它错,显然也是不能服人的。遗憾的是,说大跃进错的,说文革错的,都是遵循某个“政治正确性”标准,这个标准,到底是某些人主观意志的产物,还是实际历史事实的客观反映,本身就充满争议,用其做判断标准怎么能不引发更大更多的争议呢?

  起点:许多人往往拿华盛顿比照毛泽东, 其实,这个比照值得商榷。华盛顿挂甲归田时的美国和毛泽东“赖着不走”时的中国各自历史条件、文化背景、社会基础、经济发展、民众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人生价值取向以及各自面对的国际外部环境,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两个人完全不同的历史选择。毛泽东在1953年就提出中央分“一线”和“二线”开展工作,有归隐之心,并在1956年之后实际退居“二线”了,他最终没有归隐,背后的原因除了以上这些因素之外,还有更为根本的党内主导思想发生了变修,出现了偏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问题。我们决不能简单说,他没有归隐,就是没有华盛顿的境界和自觉。毛泽东之所以为毛泽东,就是因为他能当华盛顿而不当,拒做一个廉价的完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尤其晚年文革的发动,最为大家所不理解,许多人据其完全否定毛泽东的晚年。这其实也深值商榷。毛泽东深知中国的问题所在,深知他领导建立起来的带着5千年历史包袱的新中国和华盛顿反抗宗主国英国获得独立的毫无历史包袱的美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他明知可能因为发动文革而身败名裂,却还是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去做这件事。这便是伟人的使命感。它和我等既没有多少学问,又没有多少能力,为老婆孩子争几片面包,几件新衣裳,一辆车子,一套房子的使命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就是我们认识毛泽东需要的起点。

  经纬:看待毛泽东晚年的所作所为,必须把它们放到毛泽东的一生中去认识,而要认识毛泽东的一生又必须把他放到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中去:“儒佛道”三家到底如何合谋陷害了旧中国,使一个泱泱大国,虚弱到手无缚鸡之力,还自以为雄狮猛虎。尤其儒家,这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标榜“修齐治平”的道貌君子,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必须把它晾晒到光天化日之下来,让普通老百姓认识个清楚明白。晚年的毛泽东不就是在做这些事吗?这是认识毛泽东的经。那么,纬在哪里?世界是怎么走到今天的?为什么几个鸦片贩子可以把个大清帝国搅得乌烟瘴气?林则徐怎么就抗英还要遭革职查办? 好好的一个圆明园怎么就瞬间灰飞烟灭?“伟大的”北洋水师怎么发了几炮,就葬身大海了?日本人怎么说炸张大帅,就炸了张大帅?还要说进宛平城就进了宛平城,要杀你南京30万人,你就不能只给299999条人命?为什么美国人什么牛皮都敢吹,就是不敢吹它的朝鲜战争,那可是由飞机坦克大炮武装起来的16国部队对付几条破枪几袋小米的事,本该是a piece of cake (“小菜一碟”)!可惜那位颇有长者风度的麦克阿瑟,没有兑现承诺,让他的“孩子们”“在圣诞节之前回家”,就是到了次年的复活节,也没有让他的“孩子们”回美国吃火鸡,倒是把不少“孩子”的小命,留在了朝鲜的荒郊野岭,成孤魂野鬼。谁看见过美国像吹“二战”那样吹朝鲜战争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吗?怕是连意淫越南战争那样的精神胜利法的东西都难找到!这都是毛泽东看到过的世界和他回敬给这个世界的。换句话说,要把毛泽东放在世界历史中,尤其是中国与世界对接的那段世界历史中去考虑。这是认识毛泽东和他的晚年的纬。

  立场:关于毛泽东晚年的争论,很多时候体现的是争论双方阶级意识。毛泽东所推翻的,是有数千年阶级压迫历史的封建的旧中国,是世界列强连续不断蚕食和凌辱了100多年的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被推翻的封建地主阶级,被赶出中华大地的各个帝国主义,对于毛泽东拯救民族、拯救被压迫人民的事业,当然是恨在心头。毛泽东在世的时候,本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受到管制和改造,他们在党内的代理人,也在文革中被削去权力,他们无法操纵舆论说毛泽东晚年错误;帝国主义在社会主义全球进攻的态势下,封锁禁运也没有把新生的共和国搞垮,美国这样的不可一世的霸权国家,反而自顾不暇,要请求毛泽东去协助他们抽身在越南的泥潭,当然也就顾不得说毛泽东的错了。可是,毛泽东一去世,乾坤不久就反转过来,内部的变节者,外部的敌人,里应外合,颠覆了社会主义制度,复辟了资本主义。封建地主,帝国主义,终于又可以在中华大地扬眉吐气了,可以说毛泽东错并罪该万死了。今天,说毛泽东错与罪的,很多是出于阶级的仇恨。但是,正确认识毛泽东的晚年,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站在被压迫者的立场。

  态度:实事求是!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什么“不学无术”,从来就不是只知道读线装书的老朽。他晚年读线装书,不过是寻找最合适的历史典故,以毒攻毒,教育那些浸染在传统文化中不可自拔的党内同志。那位刚愎自用,搞了一个不成功的乡村建设,还要把这个不成功的经验推销给毛泽东,没有达到目的,就气急败坏说毛泽东“不学无术”的梁簌溟公,误导我国民深也!不学无术者,正是我等,我等不能仰其项背,却敢血口喷骂他!而他实则一个真正前看历史五千年后看未来多少年我还无法断定的货真价实的无产阶级的文化精英。要理解毛泽东,重在一个“文”字,而不是那个“斗”字,“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文”才是目的。哲学起源于怀疑,知识也如此,知识回应哲学问题,关于毛泽东,若上来就否定,就只会扼杀有关知识,最终扼杀人民的觉悟,扼杀民族的进步。人类要是只知否定而不怀疑的话,早已在没有走出埃塞俄比亚之前,就灭绝了,因为人类的祖先,很容易就会说,除了我们这里之外,别的地方都没有果子好采摘,于是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游牧,定居,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社会,毛泽东以及关于毛泽东的争论。这个怀疑而不轻易否定的态度,是科学的、理性的,所以我取而用之。

  右而左
  2005/06/06

  (注:“立场”一段 为整理时增加,用以对文字暗含的立场加以明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6 23: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右而左 你好 你的文章在2003年有发表的间隙 2007年就没有了 现在又可以发表了 能说明一些问题吗 我看你的很多都是2005年的作品 有现在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7 01: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认识毛泽东,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站在被压迫者的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7 20: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星天际飞 发表于 2013-6-17 01:29
正确认识毛泽东,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站在被压迫者的立场。

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7 21: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大参考的版面调整,把右而左靠前。某猴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十个馒头里塞那么几个毒馒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01:44 , Processed in 0.17193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