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39|回复: 0

品味:节前反弹基本到位,行情进入鸡肋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3 21: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品味观点】金融交易的全部秘密就是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长期地占据概率优势,持之以恒,严格地贯彻执行交易系统及规则;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
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应广大投资者的强烈要求,我们决定将每天金融时事解读中的部分重要观点公开化、(争取)长期化。

我们精准且免费的大盘趋势判断,希望能够对群友们的证券投资有所帮助。

高质量的金融时事观点,尽在微信号:品味观天下



一、盘面综合分析:


本周一沪深两市开盘涨跌不一,其中沪深主板股指小幅高开,而创业板股指小幅低开。

开盘之后权重个股异动,包括主板中的军工、有色金属的相关个股,以及创业板中市值较大的个股等纷纷上行,带动三大股指齐头并进,联袂冲高。

但是好景不长,沪指冲至前期的小高点3130点位置,创业板股指冲至1900点整数关口附近后均显示出疲态,同样都是出现冲高回落的走势。

整体上来看,今日冲高回落,虎头蛇尾,不过三大股指仍以红盘报收;同时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涨停板个股家数均较前一个交易日有所提高,显然是为春节前的最后一周开启了一个好头。

板块来看,形成普涨格局,船舶、地热能、有色金属、工程机械、建材等品种涨幅居前;区块链、酿酒、银行、日化等少量品种微跌。


二、金融新闻回顾:


从消息面来看:

首先,2016年经济增速6.7%,今年经济有望维持中高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  

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16年经济增长速度6.7%是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优化看,服务业的比重继续提高,消费贡献率占了将近2/3,高技术产业加快增长;

从转方式来看,单位GDP能耗下降5%,清洁能源比重上升,企业效益提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2016年第一到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6.7%、6.7%、6.7%、6.8%,全年运行基本平稳,第四季度有所加快。

第三产业增长提速是第四季度GDP上升的重要原因。全年,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4%,比上年度上升4.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历年最高。

从三大需求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6%,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其次,上市公司不合理融资利空A股,证监会叫停先融资后理财

上市公司不差钱却大量融资的现象在A股并不少见,1月20日,证监会终于开始对上市公司变味的再融资进行了表态,

明确表示目前再融资市场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部分并不十分缺钱的上市公司过度融资,导致公司募集资金大量闲置最终变成理财资金或者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还有就是融资结构不合理,定增募资占主导,配股和债券募资占比较少,募集资金使用多变,随意变更募投项目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  

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IPO及再融资合计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再融资规模创历史之最,占融资总规模的90%以上。

2014年和2015年A股市场总体融资额分别为7490亿元、15215亿元,其中再融资占比分别为91.1%和89.6%,2017年再融资市场依然火热。  

A股市场一直以来让投资者担心的利空就是公司持股5%以上大股东的不断减持,而这些减持股东持有的筹码大部分来源于再融资市场,市场对监管层如何看待目前A股市场再融资非常关注。  

在1月20日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对于市场关心的再融资政策,证监会有了明确表态,证监会表示,“再融资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融资结构不合理、募集资金使用随意性大、效益不高等”。  

证监会称,2016年以来证监会就加强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监管,严格审核及规范募集资金投向,多家上市公司知难而退,主动撤回再融资申请,调减再融资金额。  

最后,8券商晒2016年成绩单,净利最大降幅近六成

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1月20日,共有8家券商(7家A股上市券商、1家“借道”上市的券商)发布了2016年度业绩快报,

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80.0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68亿元,暂居首位。

2016年受全球政治、经济风险多重叠加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遭受较大冲击。

国内金融市场也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经历了股市、债市各类风险事件,市场震荡调整,活跃度大幅下降,股票二级市场交易量同比大幅下滑。  

受此影响,多家券商经营业绩同比明显下滑。从营业收入指标看,上述券商中,同比降幅最大的是光大证券,2016年全年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91.72亿元,较2015年的165.71亿元下降44.65%。  

光大证券表示,全年资本中介、承销等业务稳中有进,股票质押、债券承销市场地位提升,但受资本市场股债齐跌、交易量萎缩的影响,公司2016年度业绩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中信证券、光大证券、长江证券、东吴证券、东北证券去年全年营业收入均超过40亿元,位列前四位。太平洋证券去年营业收入仅18.04亿元。  

从净利润指标看,光大证券实现净利润30.73亿元,同比下降59.82%。东北证券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13亿元,同比降幅50.56%。  


三、大盘趋势展望:


在上周五的股市解读中,我们认为:

我们预计,在正常情况下,下周一大盘将继续震荡反弹,且有潜力挑战我们前期给出的重要技术3135点;

但是我们也认为,春节前也就剩下四个交易日,而这四个交易日的走势一定不会平淡:对于春节前的小红包行情我们持谨慎的观点,有希望但不期待。

今天的走势基本符合预期,早盘沪指强势上攻,顺利突破第一阻力3135点,但在第二阻力位3145点附近果然遇阻回落。

从盘面分析,虽然大盘最终是以红盘报收,但是盘中已经显示出一定的疲态,同时今日盘中部分个股的冲高回落,也会对明日的市场形成一定的制约。

今天军工板块受利好刺激,早盘集体走高,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北斗导航等相关概念股全线启动。

北斗星通、通达股份、红宇新材、尤洛卡、天和防务涨停,振芯科技、高德红外、金信诺、天海防务、海特高新、耐威科技、钢构工程等涨幅居前。

我们预计,明天大盘将继续震荡反弹的概率不低,但很难顺利突破3145点的技术阻力位。

虽然大多数投资者对今年的红包行情有所期待,都认为短期继续杀跌动能不足,市场预期已经改善,熬过冬天就是春,节前红包行情的可能性不小。

但我们依然维持前期的观点:对于春节前的小红包行情我们持谨慎的观点,有希望但不期待。


四、金融新闻解读:


我们注意到,去年的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万亿元,创2009年来单月最高纪录,令市场咋舌。不过有分析师预计,今年1月信贷投放有可能超过去年的天量。

从近年的数据看,1月信贷规模往往呈冲高之势,而且过去三年的1月信贷年年递增。

2016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而这一数据大幅超出历史同期均值水平。

历史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5年1月,新增人民币信贷均值为1.1万亿元。2015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7万亿元,同比多增2899亿元;2014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2亿元,同比多增2469亿元。

中金固收团队指出,1月在走访银行类机构的时候,不少机构都表示1月份的信贷投放很快,甚至有可能超过去年1月2.5万亿的贷款量。

天风证券分析师孙彬彬、高志刚在报告中表示,自1月16日起,春节间现金漏出、1月份企业所得税上缴、外汇占款流失、准备金上缴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

银行间资金面大幅度、持续紧张,其中准备金上缴因素反映的是银行1月份信贷投放规模较大,尤其是1月份月初投放规模超预期。

天风证券指出,虽然银行存在“早投放早收益”的贷款投放传统,但作为已经被银行和市场纳入预期的惯例,仍然对市场带来超预期冲击,反映出1月信贷投放与市场存在预期差的地方。

据天风证券分析,虽然2016年11月-12月单月信贷投放规模较大,但从2016年全年来看,总体新增信贷规模为12.6万亿,小于年初13万亿的预期,当年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3.5%,创2008年以来最低增速水平。

这表明,2016年年末仍然可能存在积压的贷款项目延后至2017年1月份投放,这也与央行在2016年年末窗口指导银行信贷投放比较吻合。同时,也形成了市场预期与实际投放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异。

其次,天风证券称,预差最大的地方或许在于企业中长期贷款。

而企业中长期贷款投向中,最具季节性特征的应该是基础设施类项目。

从发改委工程项目批复到新增贷款大幅增加,大概有2-4个月的滞后期,也就是说,重大工程的密集批复期滞后的2-4个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环比增长。

此外,从滞后时间来看,2016年以前,滞后期一般是3-4个月,而在2016年,这个滞后期缩短至2个月。

这反映出,2016年发改委项目投资从批复到落地的速度在加快,配套银行贷款的跟进也较为迅速,前期批复项目带动1月信贷大规模投放。

另外,从2016年8月-11月的项目批复投资额持续攀升的趋势来推测,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的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规模也会呈现出逐步攀升的态势,

合理推测,2017年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较多,也是1月出信贷投放超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天量信贷投放背后,隐藏了两个有意义的现象

德商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称,从广义货币(存款)到银行业总资产,看到了剪刀口的扩大,这体现为银行业的扩张与存款的联系开始减少。

如果说社会融资总量更加接近银行的资产端,那么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从2015年开始,银行业的总资产扩张速度开始明显与M2拉开剪刀口,而这样的剪刀口的存在,事实上挑战着一种传统思维:

银行业的资产并非与自身的负债(主要是存款,即M2)亦步亦趋,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银行业的“加杠杆”,而这样的杠杆率背后似乎并没有明显的资产充足率下滑问题,背后的原因不外于这样几个:

加权风险资产并未与总资产同时上升——表外业务的迅速扩张,可能是出现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商业银行通过融资补充资本金;抑或留存收益增多。

周浩称,另一个现象是,M2与基础货币之间的相关性降低,货币乘数明显上升。

长期以来困扰市场的中国极低货币乘数的问题,迎刃而解了。目前的货币乘数已经上升至有数据统计以来的最高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

总的来看,在经济整体面临下行压力的状况下,货币乘数的上升似乎并不反映经济的活跃,而是反映出整个金融系统的脱媒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5-25 23:33 , Processed in 0.0781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