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97|回复: 0

边走边品:来自底层的一个声音,救助站老人托我转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5 20: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边走边品 于 2016-5-15 20:07 编辑

      今天周末因为没什么活动安排,一时兴起参加了一个志愿者活动,去陪伴救助站的人。在这里也顺带给一些年轻人推荐个周末的消遣方式,去当当志愿者吧,可以了解平时你根本不会触及、完全没有概念的社会某个角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收获一份内心的充实。

      今天和我交谈的对象是一位60岁的大爷,这位大爷身世坎坷,是一名弃婴,在被养母带大到九岁后就开始流浪生活,年轻时曾以临时工身份在某单位默默工作17年,但因为没有户口最终被踢出,后来因为没户口找不到工作不得不靠拾荒等途径讨生活。他在广州的这六十年间,见证了城市从贫穷到富裕,也见证了人心从朴素到难测。他说六十年代那个时候,当时广州也是很穷的,那种一家人穿一条裤子的境况他是见过的,那个年代没有骗子,人都很正经,说一是一,感情淳朴,但也有因为饿得实在没办法才去偷的情况,他说他饿了就会去河里摸鱼,总的来说社会氛围是很好的。后来邓小平实施改革开放后,他也看到人们开始变得有钱,那个时候没有点钞机,赚钱都是拿秤来称的,分钱都是你几斤他几斤这么来算,这个我倒是第一次听说。但朴素的人心开始变了。接着就是他从原单位被迫出来谋生,到流浪拾荒,最后一直留在这救助所。老人说,他活了这么大岁数,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一个广州户口。


    对于流浪汉,我的印象一直都是浑身煤黑、头发皱长,衣着不修边幅地尺度很大。但眼前这位老人竟给我一种儒雅的感觉,气息安详,精神很好,头脑思路清晰,我和同伴一致认为他是有学问的。但他不会写。简历是找人代写的,和照片如下:
      说下重点,这次之所以决定写一篇,是因为这个老人他系统地分析了当前流浪汉现状、谈到自己站在流浪汉角度思考,对这一社会问题的一些建设性的想法,思路很清晰,能概括性地总结分析问题。当时说实话报名这个志愿者纯粹就是好奇好玩而已,当时还以为只是和他谈谈生活,看看电视,下下棋什么的,没想到谈着谈着我就变成了记者,我把他的想法整理如下:


     流浪者这个群体大类是分为残疾的和肢体正常的, 其中收入高的乞丐群体算是比较特殊的,比如一些职业的残疾乞丐或肢体正常乞丐,他说到一个我之前路过的某个天桥也认识的,一天收入可达两千多,听完我都觉得汗颜(表示下次经过会以不一样的眼神看他了)。残疾的一般都是选择当乞丐,职业乞丐幕后会有老板支持,一些形象气质够惹眼的也会被这些老板相中并收归门下(虽然我这里这么说,但因为他们确实是以乞讨为生,丐帮算得上是社会的一个标签了,有的残疾人无亲无故,自己也没能力保管乞讨到的钱财,只能靠他们老板照顾他们,个人觉得要是觉得有缘继续施舍也是可以的)。老板会提供他们日常所需,关照起居,然后每天的收入自己则拿部分提成。除了这些赚钱高手外,其余普通的流浪汉则是长期在流浪与讨饭之间游走。


     这些普通的流浪汉,拿他所在的救助站来说,他觉得像他这样情况的流浪汉,在这个救助站的比例是在40%左右。这类群体的特征是,无家可回或者逃难出来,有意愿付出劳动,这类人体制一般都偏弱,如果还像他这样没户口,那么一些较轻松的活他们是肯定找不到的。一些累的活又干不了,找不到可以做的工作,慢慢地就变成拾荒者流浪汉。我听到这里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质疑,因为之前我一直认为,社会之所以有流浪汉这个群体,是因为他们本意就是要过这种流浪汉的生活,自甘堕落, 别人想帮也帮不上。老人这么跟我说,现在流浪汉的时代已经变了,换做六七年前,你这么说是对的,在以前,混点吃的容易些,但现在随着城市的建设越来越规范化,以前可以赖以生存的路子正在一个一个的消失,现在做什么都越来越有规范,关关卡卡的门槛越来越多, 靠那种随性懒散地混生活生存模式已经越来越难,越来越都市化的气息逼得他们开始转型,  他也是因此才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住进救助站的这个机会。



     我一直觉得流浪汉是很自甘堕落的,这位老人说到,谁愿意过这种被人瞧不起的生活呢,我也想工作,但因为没户口,找工作也找不到,慢慢地连流浪讨生活也越来越艰难,流浪汉里只要头脑还能有点思考的,绝对不希望过这种不知明天在哪里的日子,如果能安稳下来是最好的了。老人还说些过往的辛酸事,一度快要落泪,我赶忙说点轻松的话题。我跟老人说,等我今天回去,我会给你们写一篇帖子的,您最想说的是什么?


     老人说,现在社会有我们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愿意付出劳动,我们不偷不骗不抢(我补充说一点,这种群体之所以不知道在社会上混还在于他们思想比较简单,意志也较薄弱,属于非常胆小老实本分这种的),但我们找不到我们的立足之地。他有个建议, 现在有很多基金会、救济会等等,他觉得社会上这些爱心人士的捐赠,其实最后真正用到他们弱势群体身上的不多,与其领救济,他说他更希望政府能用这笔钱,在各地为他们这种弱势群体建立一些比较特别的公司,比如说像一些作坊, 像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简单加工的商品生产,工作强度身体可以承受又能付出自己劳动,体现自身价值,然后这种工作岗位的排他性可以通过把工资定得很低来避免正常劳动力的进入参与。老人说这是他活这么大岁数觉得解决他这种群体最好的一个办法了,他说能有吃有住就已经很满足了,如果有这样一个工作的地方那他绝不想再继续流浪了,像他这样想的流浪汉也不在少数。 要是能再领点工资,真的都会觉得生活都好有奔头,每天就算是十块二十块那都是满满的成就感,老人说这个的时候幸福感溢于言表。 老人补充说,如果真存在这么一个工作的地方,那么以他在这附近混的经历,他可以马上找到附近二百来号像他这样的流浪者去上班,去做这种简单又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工作。如果有这种生存方式的话那绝不会去选择流浪的。 按老人的说法,以刚才的数据来说就是,这种政府扶助的模式应该可以解决目前40%底层群体的生存问题, 对应他们这部分群体的社会救助资金不是去领取,而是可以换成用工作赚取的形式。




     当时承诺会给这位老人写一篇,那我就尽绵薄之力写了这些内容,我觉得这位老人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他想表达的意思我想大致应该都说了。当然由于这方面我了解不多,今天的感受差不多就是这些。老人名叫高家财,电话为13710762203。 他还说,要是过段时候还拿不到户口就要去北京,习总还是挺得民心的,他觉得习总的反腐让他觉得大快人心,过去受的各种气释怀了不少,他还是比较关注时政的,他有提到令计划,也有提到本土的万庆良,老百姓看贪官被打倒永远都是一件很爽的事啊。最后,再说下我们志愿者的领队,初次见面咱们的徐队看起来有些不羁,像个摇滚妹子,后来我才了解到她已献血8000毫升,8000!换做我直接要被吓得不要不要的,嗯,也鼓励大家有空当当志愿者吧,这边有不一样的风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0 10:06 , Processed in 0.1875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