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货币的升值/贬值和一国与其他国家利差的高低密切相关,主要原因是跨国资本的套利活动。由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直到上世纪80年代起才开始被广泛使用,为比较美国与其他主要国家的利差,我们选用了货币市场利率。[2]从图2可以看出,美元相对于全球的利差和美元指数(US Dollar Index)之间具有大致类似的变化趋势,且利差变动往往提前于美元指数变动,特别是在加息周期,美元指数一般不会同步上涨。此外,剧烈加息时美元指数并不一定会大幅变动,比如美联储在2004-2006年期间连续17次加息,导致利差上升,但美元指数并没有显著上涨。
2、购买力平价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应该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即通货膨胀越高,货币的购买力越低(趋于贬值),反之亦然。考虑到从长期来看,新兴市场国家通胀率普遍较高,我们主要考察了主要发达国家与美国的相对通胀。[3] 从图3可以看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对美国的通胀水平与美元指数(US Dollar Index)的走势有一定的吻合性,特别是在币值剧烈变动的第一个美元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