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84|回复: 1

碧翰烽:基层领导提早退休说明三大改革难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5 11: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下,延迟退休是社会热议话题。国务院日前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但在湖南一些地方,近期却有一些年龄并不算大的“局办委”或乡镇“一把手”、重要班子成员向上级打报告,要求按照地方“公务员50岁(或50多岁)以上可退居二线、享受比在职时更高待遇”的政策,自请“早退”,成为“休而不退”的“散吏”。《瞭望》新闻周刊调查发现,上述现象的出现,与机构改革、利益嬗变、“为官不易”、能力不济等因素息息相关,对干部队伍建设带来的影响十分微妙。(新华网2016年4月5日)

  关于这样的政策,其实在早些时候就一直存在,只不过在那个时候,没有给什么更高的待遇。

  严格的说,这是过去在调整干部时的一种“提前退职”政策,是为了缓解基层年轻干部提拔困境的对策,所以当时称之为“年龄一刀切”或“干部低龄化”。几年前,关于这种“划定年龄”的干部调整政策被废止。

  这有利于维护政策法律的严肃性。但也给基层的干部选拔造成困境,尤其是干部年轻化的问题,以及干部活力、动力不足的问题。

  新一轮机构改革,由于机构合并、撤并,以及前些年一些地方超职数配备干部需要消化,导致一些领导干部需要让出位子。那么,怎么让?怎么退?就成了一些地方领导头疼的问题。

  如何解决?又想到当年所用的一招,那就是用“年龄”来解决。这似乎是一个公平的做法。但这种公平又有多少公正或合理、合法,还很难说。所以,即使是按“年龄”来提早退休,也是通过做工作或请干部写申请自愿来规避政策的。

  在碧翰烽看来,这说明了几个方面的改革难题:一是机构改革难。机构改革之难,主要难在干部如何消化安置,难在如何剥除部门利益。而机构改革的多变性和灵活性,又往往让一些地方在改革时存在观望和变相心理。二是干部能上能下改革难。尤其是官员能下问题,目前普遍的做法主要是用“年龄”说话,如何用实绩、能力、群众评价来决定官员能下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三是官本位和利益思想改革难。为什么有人不愿意离开领导岗位?恐怕很大的因素在于官本位的思想和利益思想,有的人做官觉得有地位、有利益、有特权,所以往往就恋恋不舍。

  所以应该考虑,在机构改革方面,应该坚持法定原则,坚持机构名称、设置的统一性,以及相对的稳定性。另外,要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干部能上能下细则,而不只是靠年龄来解决问题,这无论是对于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往往都不太公平,否则何以显示干部任免的“德才兼备”原则。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坚持去官本位化、去特权化,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敢改革、有担当的干部涌现出来,而不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08:32 , Processed in 0.1719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