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13|回复: 0

黄祖斌:股市投资最关键的能力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1 07: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9个月以来,中国股市的三波杀跌行情不仅令新入市的散户们损失惨重,据说还导致经历过股市大风险的不少亿万富翁们成为万元户。

  实事求是地讲,我个人没有准确择时的能力。今年的暴跌行情中,加仓较早,为公司管理的非公开的产品,一度不仅将去年2个半月积累的10%的浮盈损失殆尽,甚至一度浮亏近11%,即年内最大亏损近21%。当然,我的配置策略决定了账户不可能在股市的大行情中暴富,赚个十倍二十倍的,但在股市的暴跌后,稍微有一个较大的反弹,市值就有可能创出新高。

  我管理的这个账户几个亿的投资成本,自2015年10月中旬成立以下,上证指数从3262点到上周五,5个月左右的时间上证指数下跌9.41%,账户亏损2.24%,亏损率是指数跌幅的23.8%,符合预期。我的投资策略历史表现,上证指数上涨的年份,策略表现一般是指数涨幅的2倍(2006年除外),下跌的年份,跌幅一般是指数的三分之一(2008年除外)。

  自1999年进入股市以来,已经有17年了。我的投资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9-2001年,在股市翻倍的过程中亏损30%多。在新一轮牛市之前,逐渐开始尝到进行基本面分析进行价值投资的甜头,在2007年结束的牛市行情中取得了和股指涨幅相当的收益,并成功逃顶。但在2009年以后的熊市中,发现价值投资并不是很令人满意,熊市就很难赚钱了,关键是收益率不够稳定,需要有新的办法,有更多种办法。上战场的士兵很少有只会一种武器的。因为工作上的机缘,终于在2012年第四季度,在投资方法和理念上都有一个明显的进步。以上说的策略,就保证只要中国股市不关门,我早晚是亿万富翁,我女儿终生也能造这些策略吃饭而不是依赖于名校的学历或是社会的人脉。

  对于普通投资人而言,在股市中成功,最关键的能力就是要有可复制的、可持续的投资策略或是投资能力。多数做股票投资的个人,或是机构投资者,都很难让人相信具备这个能力。但斌、李驰、林园的投资业绩,让人感觉水平似乎自上轮牛市后的八九年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了。被称为中国私募基金教父的赵丹阳去年2款A股产品全部亏损,期货大佬葛卫东据说多款基金产品接近于0.8元的清盘线。去年公募冠军易方达的一款基金,今年一度亏损近35%;2009年的私募冠军罗伟广,在2009年12月至2010年趁名声大噪时发了近10款产品,不少截至上个月,居然在五六年后仍是亏损的。这比较充分地说明,不管有多高的知名度,不管似乎智商有多高,不管似乎有比较可靠的信息来源,不管以前业绩做得有多好,都不是未来投资业绩稳定优秀的因素。

  如何掌握股市中可复制、可持续的投资策略或是投资能力,只能多学习,而且要多思考,要重视任何一种似乎看起来不错的投资方法。只要有这个心,有效的投资方法实在是太多了。我是不大可能公布我所知的方法的,得来不易,于是就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另外我说了基本上也没有人相信,这是股市投资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十多年前就发现了。

  自回到上海后,和不少以前的同事吃饭交流过。有一位已经是整个中国股市中的知名人物,最近和他交流,听到一些比较有趣的东西:

  1、有个中国鼎鼎有名的证券界人物,第一职业是某北方高校的工作人员。据我这位朋友了解,股票投资水平其实相当差,倒是勤换老婆。当他说最后一任已经离婚后,饭桌上另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听到后说“又离啦?”。这位据说招研究生只要女的不要男的。当然,这个人的水平和道德,我早就看出来了。

  2、有一位某家大型券商的首席,我感觉水平还是可以的,名气也非常大,几乎证券行业或是基金行业,99%的人应该都知道他。这个人在和自己校友吃饭的时候,诚实地讲,自己也就适合在卖方做首席,真要管股票账户,是不行的。能这么说,可见是相当有良心的,哪怕不是公开这么说。

  3、另一位在券商做首席的,也是比较擅长讲宏观,讲市场,但他深知自己投资股票是不行的。但他也有自己的盈利模式,就是利用自己的市场知名度,大量募集资金,再招十多个人来管理账户,反正只要业绩做得不是太烂就行。

  所以,普通投资人,千万不要把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人说的话当回事。机构投资者也应该这样。真正有水平的人,早晚或是已经赚到了大家,未必有这个时间和兴趣讲那么多废话。有价值的知识在书中都能找到。我现在还谈不上赚到大钱,但也越来越不愿意写东西了。因为宏观或是行业分析基本上是不用的,我预测错误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宏观的投资策略或是方法又不会公开,有什么好说的?

  再说说和投资有关的几个问题:

  1、宏观经济的分析对股市投资有价值吗?

  我的话或许没什么影响力,但彼得林奇作为传奇基金经理的话应该有说服力,他曾不客气地说,一年中如果关注15分钟宏观经济,有10分钟就是浪费时间。我也不记得巴菲特曾准确预测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倒是克鲁格曼准确预测了亚洲金融危机,末日博士鲁比尼准确预测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他们都没有持续准确的预测记录。我知道国内有些人永远看多,也有些人永远唱空中国经济。反正就是一只坏钟,一天之中也有两个时间点显示了准确的时间。《非理性繁荣》的作者,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罗伯特希勒,曾是准确预测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下跌,但却是下跌开始前大概三年就说要下跌。

  宏观经济不是那么好预测的,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国女王曾问英国顶尖的经济学家们,为什么没有准确预测出这次危机,这帮大爷直翻白眼。美国导演斯庇尔伯格以前都拒绝参加达沃斯经济论坛,因为感觉自己也不懂经济,不好意思去,后来他发现经济学家们也就那水平,也毫不客气地参加了。有笑话说,金正恩和奥巴马聊天,金说自己最大的烦恼是自己有100位卫士,但其中有一个是叛徒,自己不知哪个是叛徒。奥巴马说:“你这算什么烦恼?我有100个经济学家,但只有1个人是正确的,我不知道谁是正确的。更大的问题是,每次只有1个人是正确的,每次正确的人都不一样。”

  放眼全中国,真正有水平,对宏观经济有客观理性的看法,对经济的预测有比较靠谱记录的人区指可数,我感觉华生还可以,其他的实在没有特别的印象。许小年、张维迎、郎咸平之流,水平就相当差了。最关键的是,国际国内的经济学家们,有几个在股市中赚过大钱的?

  2、准确择时的能力是普遍的吗?

  今年股市的暴跌,我是一点都没有预料到。其实去年的第二波下跌,我也完全没有预料到。关键是股市中的择时能力,99%的人都是没有的。巴菲特、林奇、索罗斯等全球闻名的人,都没有持续准确的择时记录。罗杰斯这方面做得不错。最近几年有个叫狄马克的美国人,几次准确预测了中国股市的拐点,但并不是每次都准确,也有预测与事实大相径庭的记录。

  通过技术指标判断股市拐点,是比较有效的办法,不过人们往往只喜欢验证自己判断的技术信号,而忽略自己不喜欢的技术信号。更何况不同的技术信号,或是同一种但不同周期的技术指标,往往发出互相矛盾的信号。这也是我未能准确择时的重要原因之一。

  3、个股的基本面分析有用吗?

  当然是有用的,但不是一直有用的,也不是全面有用的。不久前曾有一位去年行业新财富第五名的分析师来我公司面试。由于他工作时间大概才三年,所以知识不够全面也是正常的,我恐怕毕业后第六年都不如他的水平。我发现他去年新财富排名还可以,是因为推荐了3只牛票。但其中一只他推荐时只预期上涨20%,结果后来翻了一两倍。另一只在大概去年5月,在已经涨了近2倍后还预测要翻倍。他又说自己不懂技术分析。可见上涨完全在基本在分析之外。

  如果是做价值投资,基本面分析一定要全面,片面的事实和谎言一样害人。基本面分析做到位了,股价也未必马上就涨。香港H股指数曾长期在5倍市盈率,直到2003年巴菲特买中石油,才唤醒了这个睡美人。基本面分析也不能脱离股市的基本规律,比如股价往往是一种先行指标。以茅台为例,2013年业绩还在30%左右增长时,股价开始暴跌了,2014年茅台业绩几乎零增长,股价反而暴涨近50%。

  不管怎么说,很多行业对努力的人偏爱有加。林奇就是非常勤奋的人,他业绩当然做得好,中国的分析师们如果像他一样努力,基本面研究肯定会成功。

  有人说我学习比较努力,其实不是这样。如果我努力的话,就不会在经历的第一个牛市中亏损了。我目前的水平,我感觉真正想在股市中成功的人,愿意努力学习的人,在5年之内就能掌握,而不是在入市17年以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8 09:39 , Processed in 0.1093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