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21|回复: 0

杨建文:跑官要官的症结在于“权力的私相授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8 16: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温州市瓯海区旅游局某位同志“跑官要官”短信错发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跑官要官”的短信并不长,兹录如下:

  “陈书记您好,本来不想打扰你,看来不打扰你又不行,今天发信息给你又要请您邦忙,这次纪委要下派,我不想下派,因为旅游局程立剑副局长马上退居二线,我想趁这次机会转岗为旅游局副局长,麻烦你跟叶部长和黄慧部长讲一下好吗?可能马上到位,时间很紧。谢谢关照”。

  本博主所在的单位距瓯海区政府并不远,去瓯海区府办事,碰到那位“跑官要官”的同志也未可知。

  ——这么说,虽有调侃,却无恶意。实际上,“跑官要官”不过就是官场和官员的常态,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无数的官都在“跑”,都在“要”,瓯海区旅游局的这位同志仅是其中之一,区别仅仅是无数同志“跑官要官”都在私下进行,而瓯海的这位同志却因为着急、大意穿帮了。网络世界,真正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能把污水泼到这位同志一个人身上,仿佛有多么不堪似的。本博主在这里说句公道话:这位旅游局的同志,要的不是大官,更不是什么肥缺,心不大,胆也不肥,说起来,应该算是跑官要官的同类中比较“干净”的一个;不过,该同志看来和上级关系不错,一个“又”字,足以说明“陈书记”对该同志的“帮忙”至少不是第一次了。

  有什么样的官场生态,就会催生出什么样的官员行为;所以,除了对跑官要官者加以鞭挞外,还需要从源头上来分析、寻找官员“跑官要官”的根源。

  ——在本博主看来,总体而言,如今实行的是组织内部的官员任免制,偶见政坛大佬推荐制。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在政治生态正常的情况下,组织可以通盘考虑人事任免,合理分配官场人力资源,确保官员队伍流动的有序性和整体稳定性,免去选举制度的繁琐过程和口舌之争,从而提高用人效率。

  然而,在官场风气不正常的情况下,这种官员任免制度存在三个明显的缺陷:

  首先,长官色彩浓厚。即,掌握人事任免实权的上级官员对于下级官员的任免具有决定权,导致所有下级官员的前途基本掌握在少数上级官员手里,由此,下级官员为了自身的前程和利益,只能唯上,只对上级官员负责,对上级官员一味地取悦、巴结、逢迎、交易,不断进行利益输送;而上级官员面对下级官员持续不断的利益输送,基本很难保持定力和清廉,往往通过任免下级官员,获取丰厚的利益,无本万利。

  其次,官场人事任免的私利化,导致官场沦为利益交易圈。上级官员任人唯亲、任人唯利,卖官鬻爵、跑官要官在官场中盛行,充分说明人事任免的私利化,以及官场沦为巨大的名利场和交易圈。

  第三,官场的派系增生。一大批手中掌握人事任免实权的高级别官员,为谋取更巨大、更深远的利益而“深谋远虑”,通过派送官帽的方式施加恩惠,广收官场门生、马仔、下线,拉帮结派,精心编织官场人脉和关系网。诸如周永康的石油帮,令计划的西山会,都是周、令利用自身显赫的地位编织的官场派系,这种派系能确保周、令二人即便离任,也能享有官场影响力,并持续获取红利。当然,官场派系一旦生成,对于中国的政治生态而言是灾难性的,必定成为政治毒瘤,祸国殃民。

  归根结底,当官场趋于腐败和不正常时,官员的任免,难免演变成官场“权力的私相授受”,即,权力原本作为一种公器,一种公共服务资源,本应一切为公,一切利公,公正、公平、公开,任人唯贤,如今却成为官场中少数人假公济私、假公为私的私器,对掌握任免大权的少数人而言,不论对象的高低贵贱,也不论能力大小和品行好坏,只要对方是自己的亲信、亲属或者愿意成为自己的亲信,只要对方给自己输送利益……归根结底只要对方符合自己的利益,就可以任意授予权力,而无需经过严格的组织程序和群众的评议。权力的私相授受,使得权力沦为官场这一特殊利益集团内部的特殊商品,即拍卖品、交易品,要么明码标价,要么价格面议。于是,在“权力私相授受”的官场生态下,我们看到了官场各种令人恶心的怪相:

  权力和职位价格化。权力成为官场的特殊商品,仅限于官场内部交易。各种职位有约定俗成的标价,比如一个派出所所长的职位价格是多少,集团军军长的价格是多少;等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裙带化。周永康、令计划、郭伯雄等人成为大官,而他们的子女、弟弟、哥哥、秘书等亲属、亲信们在官场上谋取一个权力职位,不过是大官们一句话的事情,易如反掌——权力差不多就是大官私家菜地里的萝卜,拔出一个,想递给谁就递给谁。

  官场贵人化。官场大佬有越级提报的权力,看上谁就是谁,授予看上的人一个官职,不过是张口之劳。大佬成为被提携者的贵人,被提携者对贵人一辈子感恩戴德、顶礼膜拜,至于立场、原则,统统无所谓。

  权力甚至成为一种私人奖品。比如,当一个婊子成为某官员的二奶,某官员有本事让这个婊子成为公务员,进而弄个官当当,权力差不多就是他们自己私人壁橱里的物品,想奖励给谁就奖励给谁。

  官场派系化。对于一部分官员来说,谋求的是自身长远的利益,而权力的私相授受,能够作为一种笼络和恩赐的手段,让下级对自己感恩戴德,言听计从。

  跑官要官。至于跑官要官,只是官场“权力私相授受”下衍生出来的常态一种,道理三言两语就能说透:当权力掌握在少数上级手里,下级不向上级要,问谁要?而权力的资源有限,你不主动去跑,自然有人会捷足先登,是不是?官场中人都是机灵的人,这样简单的道理一点就透,官场就是需要去跑,需要去要的场所,想让他们不跑都难。

  反腐败已经反了很久了,依我看,均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反腐败,根本就没有触动“权力私相授受”的官场人事体制,只要这种体制依然存在,反腐败其实基本就是缘木求鱼,更接近于官场自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21:37 , Processed in 0.1563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