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37|回复: 0

王传涛:代际传递贫困,是最无力的致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9 09: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村贫困大学生是“贫二代”中颇引人关注的群体。高失业率意味着大学4年的书本知识并未给他们带来一份体面的工作,意味着他们无颜面对父老乡亲,意味着“贫二代”中本来最有希望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一部分人,他们的梦想还未出发,在现实面前就已折戟。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份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毕业即失业;毕业即无业——对许多即将面临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而言,就业问题是个很难勇敢面对的话题。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当城市里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公平竞争,一些方面的差距就可能会凸显出来。就群体的整体特性来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和“寒门出贱子”等说法,总能找到确凿的证据与强大的数据支撑。

  农村大学毕业生失业率高达30.5%,已经是个很可怕的结果。然而,即便已经登记为“就业”的另外70%。想必在就业后的工作环境、收入水平等方面,也未必能和城市学生一较高下。这说明,无论是贫困还是富裕,都在各自的群体内出现了代际传递。富裕的问题自然你好我好,但贫困的代际传递,却会让整个社会的公平备受质疑。理论上讲,在市场化改革大潮中,出身从来都不是决定能否就业和能否实现好的就业的唯一因素。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农村学生就业率低,有一些灰色原因。比如,新闻中经常性报道的“萝卜招聘”;再比如,现在许多单位都讲究“子承父业”,尤其是一些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家长,喜欢把孩子送到一些和自己单位有关的专业院校就读,这些学校分数不高,但容易找到工作,尤其容易进入自己的单位。比如,石油系统的喜欢让孩子进石油学院,矿业系统的家长喜欢让自己的孩子进矿院,政法系统的家长系统的喜欢让孩子进政法类院校……在家长的“指引”下,城里的孩子自然会比农村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在上学时也会有更加明确的目标。

  更重要的,还有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农村出来的学生,往往少一些“未来的人生规划”。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是进入企业,还是从政或是创业,以及从事什么专业,职业目标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准,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适应未来在城市的生活……在这些问题的考虑上,农村的学生基本全面处于劣势。而且,在大学校园里,农村学生往往因为“见识少”而缺少自信,因为文艺专长或技能少而参加活动少,至于评优选先之类,也不能与城市学生相比。对比来看,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不如城市学生。

  各方面原因的叠加,共同造成了农村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一些困局。而要解决好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实现真正的就业公平,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公开透明招聘,确保给更多的人以更多的机会,剔除“萝卜招聘”、“因人设岗”的所有可能。二是,要让更多的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在关键时间点也要接受更专业的辅导。而广大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更要争一口气,既要提早谋划自己的人生,也要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上进心,要在大学里比出身城市家庭的同学更要用心用力,以此弥补一些欠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23:42 , Processed in 0.1719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