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53|回复: 0

云石:解码伊斯兰7—是什么导致了伊斯兰的衰落?【地缘政治5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7 01: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人类三大主流文明之一,伊斯兰在中世纪时曾经无比辉煌:在范围上,它是当时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文明;在与其他主流文明博弈中;它从华夏文明手里赢得了中国的西域,从印度文明手中夺走了印度河流域和孟加拉,基督教文明最惨,中东的叙利亚、迦南、小亚细亚;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南欧的伊比利亚半岛,东欧的巴尔干半岛,都曾落入或现在仍在伊斯兰文明手中;甚至君士坦丁堡,这个农耕时代亚欧大陆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枢纽,罗马帝国的象征,也被伊斯兰文明征服,成为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
  但到近代,伊斯兰文明却迅速衰落,被欧洲文明全面压制。直到现代,曾经被基督教文明压制的其他主要文明许多已逐渐停止下滑甚至开始翻身,但伊斯兰却依然深陷泥沼,全面复兴依然遥遥无期。

  为什么伊斯兰文明会衰落?云石君在此做个分析。

  按照通常解释,随着大航海时代来临,基督教文明实现了由大陆文明向海洋文明的转变,进而凭借对新海上通道的开发和掌控,获得了东西方贸易控制权。这种变化,打破了伊斯兰对东西方贸易的垄断,使欧洲获取了东西方贸易的大量利益;另一方面,欧洲对新大陆的征服和开发,聚敛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
  物质基础的发展是文明体系发生质变的基本条件。有了这些天量物质基础的积累,欧洲逐渐摆脱贫穷,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近代化,取得了对伊斯兰的绝对优势。

  这种理解当然没错。但它却无法解释两个问题:

  首先,海上贸易并非是欧洲人的专利,甚至不是欧洲人的强项。自伊斯兰创教开始,伊斯兰世界便垄断了东西方的海陆贸易,在这千年时光里,他们同样通过贸易聚敛了大量财富,甚至因此使自己的文明规模和质量均远远高于欧洲。也就是说,在人类迈向近代的关口,伊斯兰世界的基础条件要比欧洲优越的多,海洋基因也比欧洲要强烈的多。虽然基督教文明后来通过开发新大陆,拓展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至少在新大陆开发的头两三百年内,由于开发程度有限,且财富转运回欧洲的成本较高,所以它创造的价值,仍不足以支持欧洲与伊斯兰世界相抗衡。

  其次,就是新航路本身,都不足以与旧航路相媲美。虽然达伽马开辟的环绕非洲至印度洋的东半球新航线;和麦哲伦发现的横跨大西洋至美洲,再穿越太平洋到亚洲的西半球新航线,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打破了中东对东西方贸易线路的垄断,但从性价比而言,这两条航线与传统的中东线路相比还是不划算的。就算当时苏伊士运河尚未开通,就算当时陆路运输趋于没落,但哪怕仅就海路相比拼,欧洲将货物运到苏伊士地区转运一下,再在红海地区装船运到东方,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也决计比新航道要少的多。

  所以,在美洲的大规模开发获得显著成效之前,新航道的价值是不能和传统贸易线路相抗衡的。换句话说,它虽然打破了伊斯兰世界的贸易垄断,但总体而言,伊斯兰世界仍有巨大的相对优势。

  早在欧洲近代化之前,伊斯兰世界就已经具备了近代化的物质基础,甚至在欧洲近代化的早期,伊斯兰世界仍有反超的资本。而伊斯兰世界又不像中国,它与欧洲大面积接壤,尤其是当时的伊斯兰世界领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位处东地中海,欧洲出现的变化它随时可知,技术进步更是随时可以感受。(云石公众号:yunshi911)按道理说,就算一开始伊斯兰世界昧于大势,但很快它就可以调整过来。以伊斯兰世界的物质基础,在近代化中前期,反超欧洲并不困难。
  那么,是伊斯兰世界的思想陈旧,或者政治分裂,导致它无法转型?固然,当时的伊斯兰确实思想比较落后,政治上也四分五裂。但中世纪的欧洲更加保守,政治上更是群雄割据,既然欧洲都能转型成功,政治格局和意识形态更不可能构成伊斯兰转型的根本阻碍。

  那究竟什么阻碍了伊斯兰世界的转型呢?在云石君看来,主要是利益驱使的模式限制。而这模式限制背后,又反映了中西亚地理环境上的缺陷。

  无论是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还是近代中前期的欧洲,它们都通过商业贸易来聚敛财富,完成资本积累。虽然白人也通过对美洲的殖民和开发来创造财富,但这些财富依然是通过贸易的方式回流到欧洲。

  但是,在聚敛到财富之后,如果使用方面,二者却有很大不同。

  通常来说,财富的使用无非两方面:一是直接吃喝玩乐消耗掉,二是为未来投资,以确保能在将来赚取更多利益。
  第一点自不必说,这是人类的共性,无论伊斯兰世界还是欧洲,赚了钱都是要享受的。但在第二点上,欧洲与伊斯兰的投资方式却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具体来说,欧洲的投资方式,更多的是将其用于本土农业和手工业的再生产,通过财富的创造来确保未来利益的增长;而伊斯兰世界,则更多的是用于军事扩张,以建立强大的军事武装,寄往通过更加有力的对外扩张,进而攫取更多的利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这实际上与欧洲与伊斯兰世界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首先是气候:欧洲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降雨丰沛。而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资源。

  虽然很长时期内,欧洲文明的范围大都限于气候舒适的地中海沿岸。但实际上,由于北大西洋暖流的滋润,西欧、中欧、东欧甚至北欧,也不是那么不宜人居,还是具备开发潜力的——只不过农耕时代中前期,人类文明水平落后,征服自然能力有限,所以对这些地方暂时无力开发。但到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时,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已足以支持对这些板块进行大规模开发。

  大航海时代来临后,欧洲获得了商业贸易的渠道,而这些商业贸易的利润回流到欧洲,除了被挥霍之外,更多的是投入到了对欧洲本土的开发中——科技发展水平,已能极大程度的帮助人类克服欧洲北半部的严寒,而海外贸易赚取的收益,又为开发这些地方提供了雄厚资本,既然如此,通过开发本土获取长期受益,成为欧洲实现财富积累的一大方式。换句话说,欧洲的发展,是建立在本土生产和海外贸易两大基础之上的。

  而伊斯兰则不同。伊斯兰世界核心区在中东,此地气候炎热,干旱少雨。这对伊斯兰文明质量的提高构成严重阻碍。

  首先,过于炎热的气候,降低了人的劳动生产率,欧洲农民多穿点衣服,就可以抵御户外的严寒,在农田里持续的劳动;欧洲手工作坊的工人,也可以在封闭的工场里不间断的劳动;但伊斯兰世界不行。你就是把伊斯兰农民扒光,他也不可能在不停的在阳光的持续照射下刨土;至于手工作坊,光凭那闷热,就让人受不了。
  其次,降雨量的稀少,也使中东地区大片荒漠化,土地可开发程度较低。一方面,中东地区大范围荒漠化,可开发程度较低——欧洲只是冷一点,但水还是够的。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进步,即便是较寒冷的北温带乃至亚寒带,欧洲人也能开发出来。但中东是淡水严重不足。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淡水这个人类基本生存要素,科技水平再怎么进步也是枉然。

  当然,也不是所有地区都缺水,比如奥斯曼土耳其的核心地区: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降水量就相对丰富。但这两个地区均为山地高原,适合生产和流通的低地平原十分缺乏,所以也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开发。

  总而言之,炎热的气候和淡水资源、可开发低地平原的缺乏,极大限制了伊斯兰地区人类文明的发展。仅靠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有限河水,完全不足以支持伊斯兰世界的大规模生产,甚至连人口大规模增长都做不到。

  这种情况下,伊斯兰世界虽然也可以通过海外贸易获取大量利益,但却无法将它运用到本土生产上,而只能投入到军事中,通过扩张掠夺来实现收益增加。但是军事扩张也是有限度的。在中西亚和北非倒也罢了,一旦深入到基督教、华夏、印度教等强势文明的核心区,遇到强力阻击,这种扩张也就到头了,接下来,伊斯兰虽然依然将资源投入军备,但其作用,已只是维持既得版图,不仅无法获取更多收益,反而成为一种不得不为的消耗。换句话说,伊斯兰世界的发展,完全建立在东西方贸易基础上,本土生产能力较弱,而且这种贸易优势地位的维持,还需要军事的源源不断投入。

  综上,欧洲由于可开发程度较高,所以可以通过海外贸易反哺本土生产,二者相辅相成,推动欧洲文明的量级提高——诸多原先无法开发的地区,现在也能被开发利用。

  而且,当欧洲本土开发规模到一定程度,技术积累也到相当水平时,便具备了文明形态从量变到质变的可能。正因为如此,欧洲才最先开始近代化,并在18世纪后期爆发工业革命,使基督教文明从农耕时代迈入工业时代。
  伊斯兰世界由于传统海外贸易收入已经到顶,甚至在后期受新航路挤压而萎缩,加上本土没有大规模开发的条件,所以不存在推动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虽然伊斯兰世界一向重视军事,但受其文明规模和成色限制,其军事力量的发展已触及达天花板。而反观欧洲,随着文明的发展,其军事力量的规模和技术水平迅速增长,最终在工业革命后发生质变,取得了对伊斯兰世界的压倒优势。

  而伊斯兰也由此走向了没落。而在随后的几百年内,由于中东气候和地理环境没有根本性改变,人类科技水平也一直没有发达到可以大规模的实现海水淡化,所以中东仍然不存在大规模工业化的理论可能。既然缺乏内力驱动的空间,伊斯兰世界的衰落趋势也就没有反转。

  自然条件上的先天不足,注定了伊斯兰在向工业化转型过程中走向没落。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伊斯兰文明体系虽然衰落,为什么却没有崩溃?

  在之前《地缘政治63:伊斯兰为什么会从统一走向分裂》一文中,云石君已经说过,伊斯兰世界内部地缘结构支离破碎,又缺乏强大的地缘核心,本不具备形成统一文明体系的基础。只不过是中世纪东西方贸易的兴起,使这个位于亚欧大陆中部的中间带,因共同的商业利益驱使,而形成了统一文明体系。到近现代,海洋贸易兴盛,伊斯兰世界衔接中西的地缘价值已经消失,本身又受欧洲文明强势打压,再加上地缘结构的天然不足,统一文明体系的崩溃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但在现实中,伊斯兰虽然已趋没落,但作为一个文明体系,其势力范围并没有退缩太多。不仅中西亚核心区,就连北非、南亚、东南亚等边缘地带,依然坚守伊斯兰意识形态。为什么伊斯兰会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会让这么多国家和地区在利益驱使消失,甚至对现代化构成严重阻碍的情况下,仍坚持留在伊斯兰文明体系内?云石君下一节继续分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08:5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