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53|回复: 0

段钱龙:中国最被低估的皇帝是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5 16: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人们经常把他和秦始皇并列。虽然他不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可是他对历史的贡献比老爹可是毫不逊色,至于和其他朝代的茫茫多的昏君庸君相比,更是居功至伟。

  只是,隋炀帝和秦始皇一样,有一个坏毛病,太心急,把一个本该百余年才做完的几项大工程,硬是逼着百姓一口气在短短十余年间做完。结果天怒人怨,十八路反王起兵,自己也落得白绫绕颈的下场。

  因为隋朝过于短暂,之后的唐太宗又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抢功劳高手,于是,在很多人的眼中,隋炀帝几乎一无所成,即便有那么一星半点成就,也完全是因为个人享受。

  隋炀帝的恶名,主要有两项:修大运河,三征高丽。

  在很多人的记载中,都认为是隋炀帝耽于享乐,自己想到江南玩,于是就修凿运河,一路游山玩水,还让万千美女拉纤等等。

  这些事情半真半假,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隋炀帝为何要修建运河?绝非因为一己私欲。从东晋南渡以来,中国的经济中心就在南移。长安、洛阳所在地数百万民众,都依赖江南供应粮食。可是河道不通,使得大半的粮食都浪费到半路上了。即便是修建大运河之后的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皇族们都需要经常带领百官到洛阳躲避饥荒。可见,隋朝时候关中粮食的压力了。

  隋炀帝喜欢美女不假,可他并非一个爱江山不爱美人的皇帝。他下江南,一方面是检查大运河修建,另一方面是促进南北的融合。自从“五胡乱华”,士族南渡之后,南北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鸿沟。历史刻下的伤口虽然已经停止了流血,但是横亘在它们之间的那道无形而巨大的裂痕却难以在短时间内被表面上的统一所缝合。这种裂痕不可避免地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等各个方面,严重削弱了一个统一国家所应具有的凝聚力和稳定性。而京师长安则地处帝国的西北一隅,“关河悬远,兵不赴急”,一旦山东(崤山以东)或江南地区发生叛乱,等到中央得到消息作出反应时,不但已经贻误了战机,而且地方上很可能已经遭到破坏。

  调和南北,促进华夏民族的融合,隋炀帝居功至伟。若无隋炀帝经营多年,极有可能在大乱之后,南北重新分裂。

  正因为如此,隋炀帝才离开安稳的长安,前往民心为附的江南,并且在江都一住就是多年。只是,在一系列的成就面前——比如强大的突厥以及天下各国来朝——隋炀帝沾沾自喜,迷失了自我。

  三征高丽的命令下达,直接把隋朝这个疲惫的大帝国推入了崩溃的境地。高句丽必须打。在灭掉了南方的陈国之后,再消灭北方的高句丽乃势所必然。只是,,数百年的中原混战,使得华北一代兵力空虚。要从中原腹地不远数千里调兵前往辽东,千难万难。高句丽以逸待劳,几次击败隋朝军队。

  隋炀帝逼得实在太紧,使得前线将领伸头一刀,缩头一刀。最后,前方大将叛乱就很正常了。朝廷主力陷于北方,皇帝身在江都,中原极度空虚。在这样的环境下,各路豪强怎能不反?

  不过,隋炀帝三征高丽失败不算丢脸,英明神武的唐太宗也三征高丽失败。一直到唐高宗时期,因为高句丽内部变乱,唐军才借助其被内部叛乱力量,平定高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22:16 , Processed in 0.1250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