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30|回复: 0

张敬伟:“两会”奢侈之风为何不见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3 09: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会”是中国的春天政治,也时时折射出中国政治春天的意味。对此评价不是空洞的政治抒情,而是现实的政治存在。

  据3月12日新京报报道,今年,节俭之风在全国“两会”继续升级,成为一种“新常态”。“会风会纪督查组”首次亮相政协大会秘书处,确保会议的风清气正。对比往年两会照片,鲜花红毯、代表委员身上的奢侈品等,在两会上已难觅其踪影。

  “两会”节俭风,应是应有之义。作为公开宏大的国是论政平台,会场场面和代表委员的言谈举止,会时时刻刻地通过发达的立体化信息载体传递到中国的每个角落。而且,与会全球媒体,也会以自己的视角,选择符合自己立场的细节,展示给本国受众。在此严苛的监督背景下,“两会”节俭风不仅攸关国家(人)面子,亦关涉国家(人)里子。

  中国大而不强,强而不富,结构调整不仅在于经济系统,也包括社会系统。经济转型可以靠法治健全、市场完善来实现;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转,除了理性的制度构建,更多在于舆论场与民意面的感性体察。

  即如“两会”,场面宏大的权力美学带来的视觉冲击或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让人对官场作风滋生方案。代表委员身上的奢侈品,也会发酵公众的仇官和仇富情绪,怀疑精英主义能否代表民意,关切民生诉求。

  至于“两会”吃喝,更容易成为舆论民意呛声的催化剂。

  从2013年开始,“两会”奢靡之风三区,迎来节俭新风,到今年“两会”,节俭已成新常态。这体现中国政治方面的系统化进步,是与政风整顿、制度反腐、法治跟进、政务公开、舆论监督和民意倒逼诸种因素分不开的。

  今年“两会”的一些小细节还是挺能说明问题的。有些习惯穿戴奢侈品的代表委员开始素装待人,会场布置和各种新闻发布会也都少了鲜花簇拥,餐饮服务变成了自助餐,会场茶水供应只有瓶装水(而且是注明代表委员名字的小瓶装水)...代表委员习惯了节俭办会低调开会的节奏,但在“两会”论证的话语表达上,更少了官腔语调,多了鲜活语汇。譬如总理的“有权不可任性”的金句,还有“创客”和“互联网 ”这样期许中国创新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词汇等等。

  代表委员议案、提案的质量和公共发言,也比过去多了技术含量和专业性。说白了,这也是公共治理提升和社会监督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中国式民主进步的特色与成果。

  当然,由于“两会”曝露于海内外舆论的全方位监督下,会场内外形成了几无任何死角的阳光空间。“节俭”也是必然的--既有制度规范和纪律要求,更是监督下的结果。

  公共行政也好,民主政治也罢,最本质的并不在于政治人士的内敛自律--有此个人品格自然最好,但最重要的还是制度约束下的不逾矩。在法治成熟国家,制度和监督是使权力沿着正轨前行的利器。中国要依法治国,制度与监督,同样不可偏废--无论“两会”论政还是常态化的公共决策与执行。

  “两会”刮来的节俭风,是中国政治清明的现实表象,公众希望此风长存并漫及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4 20:22 , Processed in 0.4228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