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5063|回复: 0

中天飞鸿:因与女下属通奸导致党组织遭严重破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 07: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革命时期,罗绮园担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二届主任。

  题记:1931年7月25日,由于发生了中共高层的一名干部与女下属通奸事件,女下属的丈夫愤而叛变投敌,造成党的多位高级干部和地下党员被敌人逮捕,后被秘密杀害,党的地下组织因此遭到严重破坏和巨大损失。这名与女下属通奸的中共高层干部就是曾经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罗绮园。1931年8月28日,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决定永远开除罗绮园的党籍。

  在中共历史上,特别是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历史上,罗绮园曾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广东省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是和彭湃、阮啸仙齐名的广东农民运动领导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二届主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广东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等要职,为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发展和高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他继续留在革命阵营内,一度出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担任党的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主编,后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并兼任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副部长等重要职务。这样一个曾经历血雨腥风斗争考验的人,最终却因思想道德防线脆弱,生活作风腐败而致亡身并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本应如同时代的彭湃、阮啸仙等农运领导人一样在中共党史上留下英名的罗绮园,却因生活作风问题而走向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成为一个反面典型,其人生轨迹,令人警醒深思。

  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为避免更大损失,中共广东区委从广州迁往香港,罗绮园却留下来坚持斗争。5月下旬,罗绮园赶到韶关,将北江农军学校学生、北江各县农民自卫军和韶关铁路工人组织起来,成立了由1千多人组成的广东北江工农自卫军,罗绮园亲自担任总指挥,挥师北上武汉,共同讨伐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

  到武汉后不久,罗绮园奉命前往香港,并带去中央关于领导农民暴动的决议。1927年9月6日,中共南方局在汕头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由张太雷任书记,李立三等为委员,罗绮园为秘书。10月5日,在南方局和广东省委的联席会议上罗绮园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10月底海陆丰爆发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罗绮园满腔热情地讴歌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撰写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反动派与海陆丰苏维埃》等文章,充分肯定了苏维埃政权的地位和作用。1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接着,罗绮园接替瞿秋白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并任党报委员会委员。

  在广州起义失败后的4个多月中,中央两次委任李立三到广东做重建和恢复党组织的善后工作。但在“左”倾盲动路线的指导下,李立三的工作并不理想。1928年3月18日李立三致信瞿秋白,表示要“极力加紧工作”,“计划在短期内造成暴动的局面”,并期望中央调来更多干部,他特别要求希望“恩来同志即来指导扩大会议”,“速请罗绮园回来担任《红旗》编辑”。

  中央没有同意李立三的意见,周恩来和罗绮园也就没有去广东。中共六大后不久,李立三成为党内举足轻重的4位常委之一,担任宣传部部长兼党报委员会主任,罗绮园也出任《布尔塞维克》编辑委员会委员。李立三接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后,为加强宣传工作,决定创办中央机关报《红旗》。此事交由中宣部下属的文化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潘汉年与罗绮园、李求实筹备出版。1928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创刊。

  1930年罗绮园兼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副部长。这时,罗绮园还投身到对陈独秀的批判当中,1930年6月14日,他以“易元”的化名在《红旗》上发表《红军与陈独秀先生》的文章。针对当时认为陈独秀攻击红军是“土匪”的言论作了批判。

  此时,罗绮园的革命热情是高涨的。1930年8月30日,是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四烈士被国民党杀害一周年纪念,作为与彭湃曾经共同战斗过的战友,罗绮园以“易元”化名在中共河北省委机关刊物《北方红旗》第29期上发表了《彭湃同志传略》一文,记述了彭湃革命的一生,他赞扬彭湃说:“彭湃同志是中国农民革命浪潮中第一个潮头,他开辟了这十年来农民革命历史的头一篇。罗绮园在文章中指出:“彭湃同志所以能成为群众领袖,因为他能够发挥以上所说的八点特长,而这些特长,是每个共产党员都有资格并且有机会去学习的。”历史的反讽之处在于,最有可能学习彭湃这些特长的罗绮园并没有真正学到。

  1931年1月至3月,罗绮园成为南方局成员;同年2月任出版部负责人。1931年7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他开始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这是罗绮园人生和事业的顶峰,却也是其人生下滑和堕落的开始。

  6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主席向忠发被捕叛变,在供述中,他提到“经济来源”时说,“红旗报二千元现由罗绮园负责”。这就把罗绮园暴露在国民党的眼皮底下,增加了罗绮园被国民党特务捕获的危险。然而,出卖罗绮园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罗绮园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时,正是白色恐怖极为严峻的时刻。但他没有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却过分沉溺于地位变化、权力膨胀所带来的虚荣与快感中。罗绮园的思想开始变质,生活作风开始腐败。他利用工作关系和权力影响,将党的工作纪律抛诸脑后,与《红旗日报》工作人员胡某的妻子勾搭成奸。胡某为此忌恨在心,遂寻机报复。

  对于罗、胡出现的腐败堕落的情况,有关部门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7月下旬,胡某被派去温州工作,开船前五分钟他借口上厕所跳上岸向国民党告密。同行人员发现时,船已开行无法报警让特科红队采取措施。胡某赶到南京向国民党告密后,陈立夫立即布置大抓捕。

  曾是国民党中统特务的黄凯回忆说,顾建中带来一个姓胡的黄埔四期生,此人自称中共军委干部,他写信给老蒋告密,并提供了一批重要干部的住址。我们根据胡某的线索按图索骥,首先以中共中央监察委员杨匏安为目标。1931年7月25日清晨,在捕获杨匏安的同时,罗绮园也遭逮捕,据史料记载,国民党特务此次行动一共抓捕了16人。中共中央《红旗日报》美生印刷厂也遭敌人破获,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巨大的损失。

  黄凯说,杨匏安被捕后,我曾经秘密亲自找他谈话,劝他为家庭为个人前途着想,考虑自首,但被杨先生毅然拒绝。他说:“杀了一个杨匏安,杀不尽千万个杨匏安。”接着我就赶到南京向陈果夫汇报,并建议将杨匏安软禁,因为杨匏安在民国十三年担任过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是陈果夫的上级,陈果夫也颇赞成这个方案。

  曾是国民党中统特务头子的徐恩曾在《我和共产党战斗的回忆》中这样描写这段历史:一位曾受莫斯科训练的共产党员胡君,回国以后,被派为共产党江苏省委。他有一个年轻而又美丽的妻子陈小妹,也是共产党员,同被派在江苏省委的妇女部工作。夫妻二人的感情很好,同在一起工作,鹣鹣鲽鲽真是一对理想的配偶,可是好事多磨,有一天陈小妹忽然接到共产党中央转来的命令,派她去和中共的另一要员罗绮园“住机关”。根据共产党的工作纪律,任何命令事先都毋须征求同意,只有绝对服从,此事当然也不例外,陈小妹接到命令,立刻和丈夫商量,二人心里万分不愿意,但是鉴于“纪律”的森严,不敢违抗,只好忍痛分手,不过,问题也从此发生了。

  当时,罗绮园和杨匏安都是中共中央委员,在共产党的地位,仅次于陈独秀、李大钊,而和瞿秋白、毛泽东等领导人地位不相上下,在所谓“国共合作”的跨党时期,他又是国民党的中央常委,当时是属于瞿秋白、李立三的一派,而与留俄派的王明等人素来不睦。

  胡某本来已对“领导方面”这种“乱命”非常愤恨,经不起他的爱妻的一再哭诉,更感无法忍耐,只是夺走他的爱妻的是共产党,不是一个普通人,这将如何处理才好呢?想来想去,没有主意,后来想到老同学王明足智多谋,就找他想主意。王明想起自己的郁积已久的心事,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向胡某说:“除了向国民党告密,无法救回你的妻子。”结果地下党组织遭到重创,罗绮园和杨匏安等人被捕。

  杨匏安是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国共合作时期在国民党内地位也很高,蒋介石知道他受过共产党的处分,竭力进行劝降。杨匏安每天都被看守叫出去“会客”,来者都是国民党要人。面对诱降,杨匏安的回答只是:“死可以,变节是不能的。”同狱难友无不为之感动,连看守的狱卒也敬佩地称他为“铁人”。

  而罗绮园被捕后却发生了动摇。杨匏安与罗绮园共事多年,他觉察到罗绮园被捕后垂头丧气,为劝说罗绮园振作精神,保持革命气节,他口诵《示难友》一诗,赠与罗绮园和同狱难友: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

  杨匏安虽身陷囹圄,仍大义凛然、威武不屈,但是,罗绮园却苟且偷生,写了自首书,成了革命的叛徒。敌人想把杨匏安也劝降过来,最后蒋介石亲自把电话打到狱中要杨匏安接他的电话,但杨匏安却将话筒摔到了墙上。拒绝与蒋介石通话。

  罗绮园、杨匏安被捕后,党组织曾通过宋庆龄、何香凝出面营救,并准备在敌人将他们从上海解往南京途中武装劫车,但国民党方面却下达了就地枪决杨匏安的命令。1931年8月的一天晚上,杨匏安被敌人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时年35岁。

  鉴于罗绮园因生活作风被捕叛变给革命带来的巨大损失,1931年8月28日,中共中央通过《中央关于叛徒罗绮园、廖划平、潘问友的决议》,决定永远开除罗绮园等人的党籍。出卖了自己和同志、企图苟且偷生的罗绮园,并没有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饶恕,不久便遭到枪杀,时年37岁。就这样,罗绮园为自己本应是轰轰烈烈的人生画上了耻辱的句号,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为可耻的叛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3-2 17: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卖了自己和同志、企图苟且偷生的罗绮园,并没有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饶恕,不久便遭到枪杀,时年37岁。就这样,罗绮园为自己本应是轰轰烈烈的人生画上了耻辱的句号,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为可耻的叛徒。
判徒的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30 10:02 , Processed in 0.26571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