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2724|回复: 4

月白风清:体制与腐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3 09: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斗争的不断深入,相当数量的“老虎”、“苍蝇”相继落马。与此同时,有一种不大协调的论调,却在一个不是很小的范围内流传、散布开来,而且调门儿越来越高。持这种论调的大多是那些饱学的“公知”、精英了。他们振振有词地说,官员的腐败,完全是由当前的政治体制酿成的,只抓贪官,不改体制,只能是越反越腐。有的还煞有介事地说,当前的政治体制,简直就是腐败现象的“培养基和制造厂”,贪官污吏的“温床”。一名早已退休赋闲的省部级干部,甚至咬牙切齿地断言,“在这种体制下,鬼都会腐败!”?

  当然,也有更多的人对此并不苟同。他们引用各种材料和数据,对这种“腐败源于体制”的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一时之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莫衷一是。问题聚焦到一点:当前,愈演愈烈的腐败现象,究竟是不是我们的政治体制造成的?也就是说,当前的政治体制,究竟是不是腐败现象的发源地和总祸根?

  古人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无论什么问题,即使是再敏感的话题,众说纷纭,激烈争辩,总比一潭死水、万马齐喑要好得多。倚官仗势,蛮横地下令“不争论”,只能说明下令者心中有鬼,缺乏自信,害怕在“争论”中露出自己的马脚。?

  本人对这个“体制与腐败”问题,思考久矣。虽然自知肤浅,但心里有话,却也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凭借着那么一点儿“无知者无畏”的匹夫之勇,发表一点粗浅看法,既作为一孔之见,与诸位博友探讨、切磋;也作为引玉之砖,就教于对此有专门研究,且又有真知灼见的有识之士。?

  一般来说,所谓“体制”,不过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组织架构、组织制度、和组织形式。例如,一个国家,为了有效地行使权力,治国理政,必然要采取某种形式、某种架构,来组成自己的权力机构。这个形式和架构,也就构成了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固然,任何国家的政治体制,并非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决策者凭借一时的心血来潮和个人的兴趣爱好,随心所欲地搭建的,而要受到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政治信仰、文化传统、历史遗传基因,乃至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体制的形成,其目的、原则、职能和过程,却无不大致如此。??

  历史的经验证明,任何已经搭建起来的政治体制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它既不可能丝丝入扣、准确无误地体现那个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现状和需求,仍然存在着不断改进、完善的空间;同时,也需要随着各种社会要素的发展、变化,进行与时俱进的修改和调整。?

  历史的经验还告诉我们,任何政治体制,无不具有两重性。它既可能为某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例如,廉洁的政风,淳朴的民风和科学的发展模式,等等,提供生存和表演的舞台;也可能给某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例如,腐败的官风,刁滑的民风,破坏生产力发展的组织和行为,等等,提供肆虐的空间。?

  古今中外,即使是再高瞻远瞩、经天纬地的英明领袖,也不可能创建一种只有清官廉吏,没有贪官污吏的政治体制;反之,即使是再昏庸无能、刚愎自用的暴君,其搭建起的政治体制中,也不可能只有贪官污吏,没有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如同有阳光,就必然有阴影;有晴天,就必然有阴霾一样,无论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任何政治体制,清官和贪官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贪官再贪婪,再狠毒,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清官都逐出政坛,而独步天下;反之,清官再刚直,再耿介,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贪官都斩尽杀绝,而独掌朝纲。

  中国历史上名垂青史的“开明盛世”有三个:西汉的“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唐朝的“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和清朝的“康乾盛世”(清朝康熙、乾隆时期)。如果再加上唐朝的“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时期),也不过四个。即使在这四个曾被史家交口赞誉的“开明盛世”,难道普天之下,就有官皆清,无吏不廉,没有一个贪官存在?鬼才相信!

  中国历史上,每个封建王朝的末期,吏治都毫无例外地陷入腐败的泥潭,无法自拔。贪腐成风的吏治,往往成为该王朝走向覆灭的推进器和加速器。然而,就在贪污腐败像冬天的北风一样,漫卷大地的年代,难道就“有官皆贪,无吏不腐”?难道就没有一个鹤立鸡群的清官廉吏?鬼都不信!

  人世间从来就不存在清而又清、纯而又纯的事物。更何况那么一个由成千上万人组成的庞大的国家官场呢!用绝对化的眼光看问题,既不符合辩证法,也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由此看来,那些声嘶力竭地叫喊,“当前的政治体制,就是贪官污吏的温床和制造厂”的人;那些耸人听闻地说,“这种政治体制下,鬼都会腐败”的人,且不说有没有事实依据,单就思想方法而言,是不是就有点儿“形而上学猖獗”的味道了??

  如今,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和动机,有些“公知”和精英,当然也包括一部分官员,只要一提起反腐,就恶狠狠地诅咒当今的政治体制。当前这个政治体制,果真就那么一无是处、十恶不赦吗??

  非也,非也!?

  我国当前的政治体制,还是建国初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这个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就是,“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党中央领导下,国务院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全国人大是最高立法机关,全国政协是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各族各界代表政治协商机关。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的政治体制,也都按这个框架的模式组成。

  在毛泽东时代,这个政治体制,对于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无疑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大凡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无不由衷地怀念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列举出那个时代之所以令人向往的若干个理由,但令所有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就是,党和政府内各级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他们“拒腐蚀,永不沾”,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从而赢得了亿万民众的高度信赖和拥护,形成了强大的公信力和号召力。??

  毛主席创建的这个政治体制,不仅没有孕育和滋生腐败现象,而且党中央还充分发挥这个政治体制的特有优势,连续发动了“三反”、“五反”、“四清”和“文革”等政治运动,给予刚刚露出苗头的个别腐败分子以及时、严厉的打击。毅然杀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劳苦功高的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的两声枪响,为党和国家的全体官员敲响了警钟,也打出了几十年的清廉盛世。

  毛主席辞世之后,一向善于“韬光养晦”的邓小平,运用各种阴谋和“阳谋”,邪招和损招,击败了所有政治对手,扫除了各种组织障碍,如愿以偿地攫取了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一旦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上台之后,他迫不及待地以荒诞不经的“邓小平理论”取代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时代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进行颠覆性的否定,并对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以“私有制”取代“公有制”为核心内容的“改革”。同时,还居心叵测地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只是由于天不假年,他还没来得及实施“政治体制改革”的“工程”,就寿终正寝了。临终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嘱托继任者,要完成其“政治体制改革”的遗愿。?

  然而,就在这个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年代,官员的贪腐败之风,才由孕育、滋生,到破土而出,再到茁壮生长,直至泛滥成灾,难以收拾。受官风、政风腐败堕落的牵引、拉动,公民的道德水平和社会风气也急剧下滑。不仅毛泽东时代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公德被破坏殆尽,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被冲击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应该承认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当前的政治体制,与毛泽东时代的政治体制,除去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之外,其基本框架,几乎没有任何区别。邓小平跃跃欲试的“政治体制改革”,并未来得及实施,他就匆匆离开了人间。其继任者也只是在文件和讲话中偶尔提上几句,以装潢门面,敷衍塞责,应付邓公的在天之灵。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动作。?

  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政治体制,在毛泽东时代,党风清廉,政风清正,各级官员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而到了改革开放年代,党风、政风就急转直下,陡然堕落到今日这般不堪的地步?这还能把当今腐败现象的严重恶化,贪官污吏的大量滋生,统统归咎于政治体制吗??

  显然,把党和政府内腐败现象蔓延、泛滥的“屎盆子”,武断、鲁莽地扣到政治体制的头上,让无辜的政治体制代人受过。这显然是一个逻辑不通、理由不足、证据缺乏、凭空捏造的冤假错案!?因此,必须理直气壮地为政治体制辩诬,还政治体制以清白。

  既然不能把腐败现象的恶化、泛滥,归咎于政治体制,那么,当前,腐败现象的发生、扩散,以致严重恶化,罪魁祸首究竟在哪里呢?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贪腐现象的本质和源头。

  贪腐现象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但万流归宗,其核心和本质就是一个字——“私”。贪官污吏们贪污也罢,受贿也罢,以权谋私也罢,巧取豪夺、化公为私也罢,其原始的推动力都是“私”欲作祟。无论任何人,急剧膨胀起来的“私欲”,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对于手握公权力的官员来说,要满足“私欲”,就必然心生“贪欲”,借助于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私欲”和“贪欲”,本来就是一对无法切割的连体婴儿。“私欲”越深,“贪欲”越大;“私欲”膨胀一尺,“贪欲”就增长一丈;“私欲”一天不除,“贪欲”一日不止。这是无数个贪官的惨痛教训,昭示的一条“铁律”。永远也无法改变的。

  从根本上说,自从人类进入私有社会,私有财产出现,人的私有观念也就随之出现了。物质决定精神嘛!有了私有观念,“私欲”也就产生了。对于普通民草民来说,“私欲”不过就是试图增加一点儿私有财产的可怜巴巴的欲望而已。而对于掌握一定公权力的官员来说,“私欲”可就大不相同了。官员的“私欲”,往往表现为对自己、自己家族,远远超出社会一般水平的巨额财富的疯狂追求。这种病态的“私欲”,必将转化为日益膨胀的“贪欲”,演变成以权谋私的贪腐。因此,官员“私欲”膨胀、产生“贪欲”的历史,以权谋私的贪腐行为的历史,与私有制、私有观念的历史同样久远。完全可以说,私有制,不仅是私有观念和“私欲”的亲生母亲,同时也是官员的“贪欲”和贪腐行为的亲生母亲。只要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存在一天,人们的“私欲”和官员的“贪欲”,就将存在一天,官员的贪腐行为也将存在一天。从这个角度讲,官员的贪欲、贪腐,与私有制和私有观念血脉相连,息息相通,相伴而生,同始同终。与政治体制的性质和形态,反倒扯不上多大关系。

  不管什么样的政治体制,都可能上演反腐肃贪的大戏;反之,不管什么样的政治体制,也都可能导致贪腐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在封建主义的政治体制之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运用那个专制体制赋予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曾一度把反贪斗争搞得风生水起。他相继发动了四次反贪运动,让官员“人人过关”,凡贪污60两及以上银子者,“杀无赦,斩立决”。即使是追随他南征北战多年的开国大将,即使是当朝驸马,一旦贪腐罪行败露,都不能幸免。有的贪腐大案、窝案,一次就杀掉七、八万人。朱元璋在位30年,杀人确实多了些,手段确实也忒狠毒、凶残了些。但四次反贪运动,毕竟为明王朝近三百年的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元璋也以有胆略、有作为,敢担当的正面形象和煌煌政绩,被永远铭记在史册上。

  同样是在封建主义政治体制之下,许多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都对贪官污吏当道,贪污贿赂公行的困局,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眼睁睁地听任他们胡作非为,腐蚀、瓦解政权的根基,眼睁睁地看着政权一步步走向覆亡。?

  在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之下,开国领袖毛主席同样利用体制赋予的权力,开展了一波又一波的反腐斗争,开拓了新中国近三十年风清气正、官民融洽的政治局面,令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至今还为之神往。一个心系百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嫉“贪”如仇的英明领袖的形象,如同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亿万民众的伟大心坎上。?

  同样是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之下,邓公理论主导的改革开放时期,却是贪腐丛生,怨声载道。把个好端端的中国搞得乌烟瘴气,官民对立,危机四伏,险象环生。

  这就如同两个演员,相继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出。前一个表演者赢得了满堂喝彩,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后一个表演者却招致“倒彩”连连,嘘声一片。目睹此情此景,某些评论家不是从两个人演技的高低上寻找原因,反倒喋喋不休地抱怨、诅咒那个舞台。这岂不是无理取闹,滑天下之大稽吗??

  那么,原本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中国,形势发生如此逆转,祸根究竟在哪里呢??

  伟大领袖毛主席60年代的一句名言,“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早就预见性地点明了问题的要害。?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建国以后,毛主席始终不渝地围绕“消灭私有制”这个基本点,治国、理政、安邦。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了农业合作化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和全民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奠定了共产党执政,人民当家做主的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经济领域逐步消灭私有制的同时,又在意识形态领域广泛开展了以“灭资兴无”、“破私立公”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克服个人主义私心杂念,树立集体主义道德风尚。“文革”期间,毛主席又进一步发出了“要斗私批修”的号召。在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引导下,全国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破私立公”的口号,如“宁为‘公’字前进一步死,不为‘私’字后退半步生”,“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公字是传家之宝,私字是万恶之源”等等;涌现了许多一心为公的先进典型,如雷锋、王杰、焦裕禄、王‘铁人’,等等。在毛泽东时代,破私立公、先公后私、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克己奉公,蔚然成风,成为社会道德的主流,人人崇尚,个个践行。而贪图个人私利的思想和行为,则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受到社会普遍的鄙薄和谴责。干部稍有“贪欲”之心,不轨之念,则立即招致广大群众疾风暴雨般的口诛笔伐,变成被人唾弃的“另类”。在这种宏观态势和思想氛围之中,各级干部的“私欲”、“贪欲”自然就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和压抑。哪有一个“糊涂油蒙了心”的干部,还敢“猫舔虎鼻梁——自取其辱”?于是,各级干部中,一种“不想贪”、“不敢贪”的机制初步形成。固然,当时的规章制度与现在相比,既缺失,又简陋,甚至“网漏吞舟之鱼”。对于试图贪腐的官员来说,可乘之机,随处可见;可钻之洞,比比皆是。然而,各级干部却自觉扎牢“不能贪”的思想篱笆,不越雷池半步。各种贪腐现象,极为罕见。一个冰清玉洁的清廉盛世,曾经引来无数中外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为之惊讶、艳羡的目光。?

  毛主席辞世之后,邓公横蛮地抢过了历史的接力棒。他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的理论,颠覆了毛主席治国理政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打着“改革”、“接轨”的旗号,肆无忌惮地推行一整套“瓦解公有制,复辟私有制”的路线。在农村,他强令解散人民公社,大搞“责任承包”、“分田到户”,重创了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方才建立起来的农村集体经济;在城市,他极力推行股份制,把许多中小型,乃至大型国企,贱卖给私人,把全民所有制的财产化为一小撮富豪的私有财产;他极力提倡“招商引资”,一个个优惠条件,把境外、国外的私人资本引入国内,把庞大的市场和巨额的利润拱手让人,使民族工业横遭摧残;他极力鼓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某些不法之徒侵吞国有和集体财产、违法犯罪大开了绿灯,也为某些官员以权谋私,积聚个人财产,颁发了“通行证”,从而打开了通向贫富两极分化的方便之门;他还极力推行“GDP中心论”,把整个社会导入了“一切向钱看”的金钱拜物教的泥潭,导致了社会道德水平的普遍下滑,使“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

  有比较才能鉴别。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人们将毛泽东时代和改革开放时代进行对照、比较,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毛主席始终坚持的思想和政治路线,其核心是“公”,是千方百计地教育、引导、培养全社会的“公有观念”,确立克己奉公、大公无私的社会主义道德,以此来推动、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全民族的共同富裕。这条思想政治路线,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是预防贪腐现象,确保党风、政风廉洁的科学武器。而邓公奉行的思想和政治路线,其核心是“私”,是处心积虑地唤醒、刺激、诱发人们的私有观念,试图利用人的私欲,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少数人的富裕。显而易见,这条思想政治路线,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同时,也成了党和政府内腐败现象恶性泛滥的总祸根。?

  在邓公这条思想和政治路线引导下,某些干部头脑中,被毛泽东思想批评、压抑了几十年的“私欲”、“贪欲”,就如同《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误走妖魔”里,被锁在“万丈深浅地穴”中数千年的那帮魔鬼,“刮喇喇一声响亮”,迫不及待地冲了出来。这些饥肠辘辘、嗜血成性的魔鬼,一旦来到人间,岂不要张开血盆大口,复仇式地拼命吞吃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于是,那些自以为拿到了邓公赐予的“上方宝剑”和“通行证”的官员们,以权谋私的贪腐行为,就不是什么偶然的现象,个别人的失足,而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大面积的塌陷了。?

  就在同一个政治体制的大舞台上,毛主席曾经成功地导演了一出党风廉洁、政风清正、民风纯朴、令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威武壮观的历史剧。毛主席刚刚谢幕离去,邓公接下来导演的却是另一出惨不忍睹,令中国人民颜面尽失的“闹剧”、“悲剧”。同一个舞台上,两出截然不同的大戏,泾渭分明。。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大概就不需要徒费口舌地争论了吧?请问诸位看客,这巨大的落差,究竟应该问责于导演,还是问责于政治体制这座舞台呢?请君深夜抚心,深长思之好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02:30: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混乱了!贪起于私,不是私有制;贪止于公,不是公有制。私有制不拒廉吏,公有制也养贪官。那个时代干部腐化不及今日,非公有制之功,更不能用冰清玉洁这字眼。国有资产流失,是制度不健全之失,而非改革战略性错误。作者刻意迴避国企改革的真实历史原因,以国企乌托邦假想搪塞,实不敢苟同。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举报

发表于 2015-1-18 20: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土人 发表于 2015-1-14 02:30
'有些混乱了!贪起于私,不是私有制;贪止于公,不是公有制。私有制不拒廉吏,公有制也养贪官。那个时代干部 ...

国企要改的,不是私有化、变相廉价出卖国有资产,而是国企的管理方式和结构改革,不要成天上纲上线什么制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5-1-18 20: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再回头看“文革”,其实战略上是正确的,只是,思想超前了,不能适应那个时代,且战术错误,打击面太广,并被四人帮利用,走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5-1-18 22: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主席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他老人家的思想真是前无古人,到现在还无来者啊!文艺界有“曲高和寡”之说,用在国家治理上说的就是他老人家。当人们明白这个道理时,资本主义已经复辟了,加之“私”这个恶魔在人们的心中无处不在,一旦激活就是洪水猛兽,势不可挡。那个年代我们学政治经济学,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相对过剩的危机,说社会化大生产必然要求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可有几个人信了,不:官员们不是不信,而是在那样的体制下他们根本无法“巨贪”,无法随心所欲的“巨贪”,只有私有化后,让绝大多数人都附着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过问与自己无关(只是表面上与自己无关)的贪污盗窃事,他们才能得逞。否则,在众目睽睽之下,贪污盗窃事很费事的。说是体制的问题也没错,因为现在的体制根本就是矛盾的: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和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能兼容吗?想当年,我们说:资本主义民主是虚伪的,因为经济上的不平等就决定了政治上根本不可能平等。看看今天:产能严重过剩、贫富差距巨大、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间就爆发,那一条不是在毛主席时代就说过的。纵观当今社会,简直就是一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活教材。只是毛主席时代演绎着社会主义部分,邓时代及今演绎着资本主义部分。那些向体制发难的人,是要把政治体制的社会主义形式也全部去掉,之所以目前还没有去掉,这也得益于文革的教育活动,现在50.60后还占社会的很大一部分。若干年后,恐怕真就要去掉了。唉,悲乎,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4 02:5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