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2|回复: 0

北风:洪承畴与康熙,三百多年前的段子为何当下全民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2 20: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一段时间,相信许多人都刷到了【洪承畴与孝庄太后有私情,然后康熙是两人私生子】的传闻。

  洪承畴是康熙生父的这个野史传闻,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线下,都出现了反对辟谣方列出10条辟谣证据,立刻就会有验证方甩出20甚至30条佐证的局面。

  而且这段野史的传播方,将洪承畴、康熙和孝庄三人的关系代入历史长河之后,会发现清朝初年许多说不通的历史矛盾,反而能够通过这个传言得到解释。

  因为反对方和支持方各有几十条论据,相信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从不同的途径都已经看到了双方的一些观点,这里就不重复了。

  我今天主要想讨论的是,洪承畴和孝庄之间的关系,在300多年前清朝统治刚刚建立时,民间已经有传闻。

  这段300多年前的旧闻,为何在今天、在当下引发全民热议呢?

  截至今天,正式的清史都还没有修完。

  所以对于清朝这几百年的统治如何定义?当前史学界并没有统一而服众的标准。

  洪承畴是康熙生父这一野史的广泛传播,其背后的第一个背景,是我国当前民族史观与团结史观的激烈对立。

  按照我国官方宣传的团结史观,数千年华夏史无论是中原汉族建立的汉人王朝,还是少数民族入侵内地最后建立的王权,都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同时也要求今天的汉人,将历史上历次入侵的外族,都视作祖宗的一部分。

  这一观点符合官方的政治正确,但是在民间这却不符合绝大多数人的传统认知。

  用通俗的话讲,这一认知带给人的错觉,就是凡是打到你家里面,抢你女人,杀你祖宗干成功的,你都要认他做祖宗。

  最终失败的,最终被赶跑的,没有能够站住脚的,才被定义为是外国侵略,成功了的都是你的祖宗。

  这显然很不符合民族史观的立场。

  就在团结史观和民族史观两方的支持者在网上吵到兵戎相见的时候,洪承畴是康熙生父这个野史,经过当下比较流行的画像对比、基因检测等短视频时代的新概念旧瓶装新酒,重新爆火网络。

  我们也注意到,洪承畴曾经被认定是明末清初保三争一的大汉奸。

  将一个大汉奸传说成是康熙皇帝的生父,这对许多老一代民众来说,并没觉得是多荣耀的事。

  相对老一代的网民,对这段野史也并没有多少热情,因为他们小时候都是看着乾隆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乾隆和陈家洛是亲兄弟这样的故事长大的。

  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即便乾隆皇帝本人是汉人,他是汉族,但也改变不了他是清朝文字狱执行最严厉的皇帝,是维护满人对汉人压迫式统治执行最坚决的皇帝。

  有了乾隆是陈阁老儿子也改变不了满清对汉人压榨这个前车之鉴,这个时候说康熙是洪承畴的儿子,是汉人。有什么意义呢?

  很显然,老一代的网民还没有把这个历史传言,放到阶级史观的视角去解读。

  站在阶级史观的视角,恰恰证明了无论康熙皇帝是汉人血统,还是满族血统,他所代表的阶级如果是压迫性的,如果是腐朽的,如果是反人民、反文明的,他就没有政权的正当性。

  这恰恰体现了阶级历史观,超越民族历史观和团结历史观的地方。

  在相对年轻的新一代网民视角里,洪承畴是康熙生父这一传言,在多个官方媒体下场辟谣之后,在各大平台都已将野史认定为谣言之后,流传依旧越来越广。

  其背后是因为它符合了更广大年轻一代网友的共同爽点。

  这包括:民族主义派,洪承畴作为汉人里一个看不上的人物,最终给满清皇室戴了帽子。让满清皇室的传承变成汉家王朝的种,显然站在民族主义者的角度是赢了。

  站在团结派的角度,我们国家官方层面用了几十年时间来宣传汉族和少数民族亲如一家,讲究民族和解,民族融合。

  但实际情况是,只要是历史上,特别是近代历史,出现过极限压榨和奴役,以及大屠杀等罪行,那彼此之间心里的疙瘩,不是宣传一两句团结就能解决的。

  但如今,康熙都成了汉人洪承畴的儿子,这还不是满汉一家吗?这还不是满汉融合吗?

  所以站在团结派的立场上,也觉得自己赢了。

  站在女权的角度,孝庄想和哪个男人在一起就和哪个男人在一起,想让哪个儿子继承产业,就让哪个儿子继承产业。

  她用自己的选择,改变了一个王朝父系传承的铁律,最终实现了她的母系传承。

  从这个角度来讲,女权似乎也赢了。

  于是,皆大欢喜!

  在洪承畴是康熙生父这个段子广泛传播的过程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个极为讽刺的现象。

  那就是20多年前,咱们国家的文艺工作者拍摄了大量的清宫戏,或者称之为辫子戏。

  这些影视剧当年遭到了很多批判,认为是为了满足一些遗老遗少的复辟梦,向广大老百姓的脑子里硬塞他们祖宗的皇权正统性。

  结果在当下的网络上,恰恰是当年的影视剧资料成为了更广泛传播的铁证。

  因为在唐国强、鲍国安等国家级老戏骨主演的清初历史正剧里,公然安排了皇太极让庄妃,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侍奉洪承畴一夜这样的剧情。

  同样的,马景涛、宁静、刘德凯等人主演的孝庄秘史里,也有洪承畴公开声称,希望在孝庄身下牡丹花下死这样的剧情。

  这也更加证明了,洪承畴与孝庄之间的野史关系,并不是今天的网友蓄意造谣。

  人家20多年前,国家级的央视级的大剧,都是这么拍的。

  从300年前的文人,到30年前的文人,传的都是同一套野史,那这个板子就不该打到今天新一代的网友身上。

  当初那些遗老遗少,希望为大清的法统正名而拍的一些辫子戏。

  他们在那些影视剧里想呈现的是大明朝最尊贵的、最高阶的一等一的权臣,最终都折服在大清一个女人裙下,想凸显的是大清女性的魅力。

  结果如今成为了污染大清皇室血脉的铁证。

  这一次传闻,绝大多数人都喜闻乐见。但很显然,大清的遗老遗少们就仿佛被踩了尾巴,成为这场全民狂欢里最激烈的反对者。

  不过在他们纷纷跳脚式辟谣的当下,我们依旧有两个视角需要反问。

  第一。过去宣传朱元璋是回人,宣扬嬴政是吕不韦儿子的时候,为什么激烈辟谣的力度没有如今这么大?

  所有的先贤圣贤都被说成是回人,是少数民族,是中西亚人种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当下这么大力度的辟谣?

  第二,围绕在孝庄身上过去几十上百年,一直流传的是孝庄下嫁给小叔子多尔衮这个传言。

  虽然正史也没有这一段记载,但是遗老遗少在过去一些年,对孝庄下嫁多尔衮,并没有任何激烈辟谣的声音。

  由此可见,这帮遗老遗少可以接受孝庄在皇太极之后,和满洲贵族多尔衮继续发展私情。

  唯独不能接受,他与汉人洪承畴发展私情。这是什么心态?

  到底是汉族人排外,还是某些人见不得自身沾染一点汉人血脉?沾了一点就跳脚?

  要特权的时候讲团结,谈历史的时候搞双标,谈血脉的时候搞切割,哪些人内心更敏感?哪些人内心更极端?

  在这场传谣与辟谣的碰撞中。让吃瓜群众看得更加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1-22 02:25 , Processed in 0.1094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