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9|回复: 0

格兰:最新事件解读!A股能创出新高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最火的事儿,是小鹏2025年科技日的发布会。

  整体看下来很震撼,今早在圈里都在议论,以后不能再把小鹏看成一家简单的汽车公司了。

  要用物理世界AI应用公司去看它。

  发布会说了什么事呢?

  简单来说,焦点放在智驾、Robotaxi和机器人上。

  这背后的底层,是AI技术。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小鹏的野心,把AI从数字世界,真正带入到物理世界。

  我们分开来看。

  智驾是这次的重头戏,全力押注第二代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

  这个第二代VLA比第一代厉害在哪呢?

  简单来说,第一代是图像转文字,文字再转成行动。

  而第二代,把中间的L,也就是语言拿掉了,直接从视频图像转为行动。

  这就更像我们平时开车一样,凭看到的情况,直接做出反应。

  免去了看到前面有车,判断要踩刹车减速,然后再去踩刹车的过程。

  这意味着智驾的反应更快,损耗的信息更少。

  更关键的信息是,这套系统会率先搭载小鹏自研的图灵芯片Ultra版。

  并且这个自研芯片,还获得了大众的认可。

  这是一个很强的信号,它代表小鹏的智驾技术,已经从自用拓展到对外供应,成了一门实打实的生意。

  小鹏的智驾,不再只是车的配件、卖点,变成了能赚钱的产品。

  智驾搞定了,那么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自然而然会提上日程。

  目前,小鹏是国内第一个明确说明,要自研量产Robotaxi的车企。

  他们的说法很有意思,明年,会推出三款车型来做Robotaxi,并且会和高德合作。

  以后我们在高德上打车,很可能直接叫到小鹏的Robotaxi了。

  而且,用在B端Robotaxi运营和C端L4智驾的车,将是同一平台、同一车型。

  这样一来,L4就有了更多的真实数据,对迭代和成本来说,都是好事。

  争议比较大的,是展示的新一代机器人Iron。

  外形做得非常逼真,以至于很多网友质疑是真人假扮的。

  最后搞得何总不得不亲自上场辟谣,发了一个一镜到底的视频澄清。

  那么问题来了,小鹏要把人形机器人做得这么逼真呢?

  按照他们的说法是,机器人必须要用和人类完全一样的形态去收集数据,才能真正适应人类社会。

  从这个角度出发,短期降本不是最高优先级,长期发展才是。

  在技术上,机器人和智驾同源,用的都是VLA和视觉语言模型VLM。

  应用场景上,小鹏也更改了思路,从去年让机器人进场打螺丝,改成了先进入商业场景提供服务,当当导购,做做导览。

  那么,对于之前调整比较充分的机器人板块,我们要怎么看呢?

  我在上周日的书院周策略的判断是,可以动动手了。

  事实上,小鹏的技术路线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按照卖方的话说就是,想要理解机器人,最好的参考就是智能驾驶。

  因为这两个产业链的进化路径非常像,从最早的电动化,到现在的智能化。

  周期演进都是从感知到推理,再到执行。

  以前的机器人,更多是扮演自动化的工具,最典型的是工厂生产线的机械臂,流程都是设计好的,没法改动。

  现在的人形机器人,强调的是主动和物理环境交互。

  这就需要机器人自己主动去获取信息、理解环境、做出决策、最后行动。

  并且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适应新场景,自我成长。

  那么,顺着感知、推理、执行这个思路,我们就能看清智能化的核心。

  感知层面,关键增量在3D相机。

  道理很简单,想要机器人干活,就得让他看得见。

  但我们所处的世界是3D的,以前的2D摄像头用在安防上还可以,想要精准抓取3D物体,是办不到的。

  这就好比是智能驾驶里的激光雷达。

  机器人需要3D相机来获取物体的几何形状、物理属性,判断出自己在空间里的位置,才能调整好姿态抓取。

  有了感知,就要开始思考和行动,也就到了推理和执行层面,这是大脑和小脑的任务。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一个信息,大脑和小脑的任务,是分开的。

  以GPU为主的大脑,主要负责感知、跑大模型、做规划决策。

  小脑则相对简单,负责具体的运动控制。

  从价值来讲,大脑的价值量是小脑的十倍以上。

  从投资来讲,硬件是先有放量行为的,芯片和控制器厂商会率先受益。

  有了前面的基础,机器人就要开始仿真了。

  事实上,机器人要学会人类的动作并不容易。

  平衡、灵巧抓取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动作,需要海量数据去训练。

  但是,这个领域,数据极度缺乏。

  现在的做法是,构建一个虚拟的物理世界,让机器人在里面低成本、高效率、无风险地训练。

  这样我们就得出了一个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兑现顺序。

  感知的业绩已经开始高速增长。

  往明后两年看,随着机器人本体逐渐上量,控制器放量是大概率事件。

  物理AI作为训练的基础设施,则会贯穿整个智能化进程。

  回到市场。

  昨天文章分析了美国流动性的问题,今天再多说两句。

  现在市场里最大的疑问是,流动性危机真的发生了吗?

  我找美国的前同事和国内的专家核实了一下,结论是,只是回购市场局部有压力,没有大范围蔓延。

  我们直接看数据。

  价格方面。

  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也就是金融机构以美国国债作抵押的隔夜借贷利率,与隔夜利率互换OIS的利差达到了11。

  虽然超过了4月的高点6.4,但距离2019年回购危机的高点16,还有些距离。

  这就说明,回购市场流动性确实有些紧张,但还没有到非常极致的情况。

  额度方面。

  美国财政部一般账户TGA规模,从6月的2608亿美元,升到现在的9250亿美元。

  隔夜逆回购协议工具ONRRP用量,从6月底的4607亿美元降到接近零,没法再对冲缩表的影响。

  银行准备金消耗到2.83万亿美元,占总资产比例降到11.5%。

  这个比例已经略低于12%到13%的适度充裕分界线,不过也远没有到2019年钱荒时7.9%的低点。

  种种迹象表明,回购市场的局部紧张,还没有扩散到信用和波动率上,算不上真正的危机。

  更何况,目前相关指标,已经有缓和迹象。

  比如刚刚提到的SOFR,已经从4.22%回落到4.13%。

  美联储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常设工具SRF,使用量也有所回落。

  等过些天老美政府重新开门,恢复正常支出,自然会释放流动性。

  退一万步说,即便老美真的出现流动性危机,美联储也可以通过重启扩表、定向投放等手段解决问题。

  最后说两句大盘。

  指数重新站上4000点,上周对市场回调的担忧,好像一下子消失了。

  带动指数反弹的功臣,还是我们的主线,科技。

  正经板块的赚钱效应,又回来了。

  但这里我们要注意,从3400一路走上来最舒服、确定性最好的那一段,已经过去了。

  现在赚的是博弈的钱。

  既然参与博弈,那就要有博弈的觉悟,做好回撤的准备。

  要先想清楚,如果指数回撤、持仓波动,自己该怎么面对。

  不要因为今天指数涨起来了,就认为能继续创新高,甚至再走出几百点牛市行情。

  后面反复震荡,才是这个阶段的常态。

  在这个过程中,资金会在不同板块之间来回切换。

  把握住结构性机会,是当下的主要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1-7 18:47 , Processed in 0.0937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