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92|回复: 0

占豪:有些中国人的思想,已经配不上这个新时代!是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 09: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时代,新思维,新态度!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世界其实也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但中国还有很多人的思维停留在过去,是需要到改一改的时候了!

  昨天的中美元首会晤,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事件。为何这样说?因为从这一刻起,美国真正开始以平视的姿态看待中国——甚至可以说,在美国的战略认知中,世界已正式形成中美共担关键的“G2格局”。这一点,从特朗普在会后直接将此次会晤称为“G2会议”便可得到印证。

  然而,就在美国已从心理上接受与中国平起平坐的同时,我们国内却仍有不少人未能摆脱思想上的不自信。在今天凌晨占豪发布的《中美元首会晤,这次把美国打服了吗?新的更大博弈,才刚开始!》(点击蓝字可阅)一文评论区中,我们仍看到一些读者对当前形势缺乏清醒认知,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问题上:

  首当其冲的,是他们对于“中国打赢了这一轮关税战”这一结论表现出明显的质疑。他们认为,美国加征的关税后来又调降了回去,美方究竟损失了什么?凭什么说中国是赢家?

  坦率说,抱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今天,占豪就为大家厘清:我们究竟赢在何处。

  首先,美国的战略目标并未实现,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战争本质上是政治的延续——无论是关税战、科技战,还是热战或冷战,若无法达成既定的政治目标,即意味着战略的失败。回顾抗美援朝战争:美军一度推进至鸭绿江边,意图吞并朝鲜,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介入,不仅将战线推回三八线,更在政治上使美国遭受二战后的重大挫折。尽管朝鲜战争在军事上被视为平手,但对中国而言,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我们不但实现了“保家卫国”的战略意图,更是我们的立国之战,自此帝国主义再也不可能也不敢再进入中国国土,连这种想法都不会有了。关于这一点,看看中国在越战中不准美军越过北纬17度线,美国自始至终没有雨果,这就是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打赢后达到的政治目的。

  基于同样的逻辑,在此轮关税战中,美国未能通过施压迫使中国让步,反而主动回到谈判桌前,并最终回到了中国主张的方向,这当然明确标志着美方战略的失败,而中方赢得了这一回合的斗争。

  其次,中国的反制精准有效,使美方陷入被动,最终不得不做出妥协。

  本轮较量中,美国在关键领域受到中国的反制(如稀土等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难以突破困局,只能转向谈判以寻求关系缓和。有人质疑:“光刻机并未对华解禁,何谈胜利?”但请问:中国的稀土全面放开供应了吗?事实上,10月9日之后的管制措施仅是暂缓执行,而非取消;相关物项的出口仍将依法审批。美方发起攻势却无法推进,反而主动要求谈判并做出让步,这充分说明中国通过坚定的反制,成功掌握了博弈的主动权,当然是赢家。

  其三,美国在态度上已公开承认中国的“G2地位”,这是战略认知的重大转变。

  尽管中国不主动倡导“G2”这一概念,但客观上,世界格局已呈现出中美两国影响力并立的态势。过去,美国长期拒绝承认中国与其平起平坐;而在此次会晤后,特朗普公开将中美领导人会谈称为“G2峰会”。这一表述具有标志性意义——它不仅代表美国对华战略心态的调整,更向世界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已是全球格局中与美国段位的关键力量。

  因此,那些仍固守旧有认知、对中国取得的进展视而不见的人,是时候认清现实、转变思维了。时代潮流浩荡前行,逆势否定不仅无助于个人发展,更与民族复兴的大势背道而驰。在国家崛起、国力增强的今天,我们更应树立与之匹配的自信与格局,以清醒的头脑迎接属于中国的新时代。

  还有一类人,占豪认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同样需要更新。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用到了“打服”这个词。这个表述是否准确?我认为是准确的。当前中美之间的博弈,虽未升级为热战或传统冷战,但双方在经贸、科技、外交等几乎所有非军事领域都展开了激烈较量——这本质上就是一场“战争”。既然是战争,用“打”来形容,并无不妥。

  那么,中国是否真的“打服”了美国?

  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看待。从本轮关税战来看,美国确实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服”——若不“服”,特朗普不会在会晤中展现如此明显的尊重,美方团队也不会在谈判中流露出困惑与无奈。这次中美达成妥协,是在中国“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坚定立场下达成的。美方发起攻势却未能得手,最终选择退让并回到谈判桌,这本身已说明问题。也正因美方在这一回合中认清了现实,才有了特朗普口中“G2会议”的提法。

  然而,正如我在《中美元首会晤,这次把美国打服了吗?新的更大博弈,才刚开始!》(点击查阅)一文中详细分析的,这并不代表中美之间的博弈已尘埃落定。美国仍将中国视为“头号对手”,未来的对抗可能会转向地缘政治等更复杂的领域,尤其是台海方向,局势可能进一步升温。因此,从全局和长远来看,中国尚未完全“打服”美国,这场大国博弈仍将延续,“打服”之路任重道远。

  在这个过程中,有读者提出不应使用“打服”一词,认为中国应强调合作而非对抗。这种观点占豪能理解,也符合中国官方一贯的外交辞令。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希望合作,不代表对方也这样想。真正的合作从来不是乞求来的,而是通过坚决斗争争取来的。“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成”,这句话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作为自媒体,我们既要理性客观,也要敢于表达民间的声音。官方出于外交策略的考量,用语必须谨慎克制;而民间舆论则可以在法律与道德底线之上,更直接地传递民意、施加压力。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敢使用“斗争”“打”这样的词汇,又如何在国际舆论场上展现中国民间的态度与力量?

  今天,中国已不再处于“韬光养晦”的时代。我们的思维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与国家的发展阶段相匹配。该合作时积极合作,该斗争时勇于斗争——这才是真正的大国国民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1-23 14:40 , Processed in 0.1406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