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4|回复: 0

格兰:突发暴雷!当下A股怎么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8 10: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的A股市场,有点惨。

  如果说昨天还是连滚带爬,那今天就是丢盔弃甲。

  在昨天的文章里,我说过这么一句话,上涨往往不持续,但下跌却不需要什么原因。

  如果非要给今天的下跌找个理由,最大的变化在于,老美那边有两个区域银行,暴雷了。

  实际上,暴雷的说法并不准确,应该说这两家银行被人骗了。

  先是一家叫Zions Bancorp 的区域性银行,突然发了个公告。

  说它旗下有个叫加州银行信托的公司,借了6000万美元给几个投资基金。

  这些基金要钱时说得很好听,要拿这些钱去收购那些快违约的商业抵押贷款。

  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成,银行把储户的钱借给小贷公司,然后小贷公司去买不良资产,赚了钱大家分。

  乍一听是个挺好的买卖。

  可问题是,这些作为抵押品的房产、票据、早就被偷偷转移到别的地方了。

  银行把钱借出去,手里没有任何抵押物,很容易肉包子打狗。

  所以这6000万美元的贷款,直接计提了5000万美元的坏账,认栽了。

  紧接着,一家叫Western Alliance的银行也被爆出,放出了差不多一亿美元的贷款,也快收不回来了。

  最让市场害怕的,是小摩CEO戴蒙,抛出蟑螂论,原话是这么说的:when you see one cockroach, there's probably more.

  翻译过来就是,当你看见一只蟑螂的时候,你家里已经有蟑螂窝了。

  华尔街大佬亲自提示风险,这下就把紧张情绪调动起来了。

  自从2023年硅谷银行那波倒闭潮之后,整个市场对美国中小型区域银行一直不太信任,总觉得这些银行内部风控是有问题的。

  虽然在美联储的帮助下,美国银行业开始稳定,至少看起来风平浪静,可这次显然又拨动了市场的脆弱神经。

  已经有人把这次的事件和2024年硅谷的事联系在一起了。

  想得更远的,甚至已经联想到了2008年雷曼兄弟倒下引发的金融危机。

  好了,故事讲到这里,对于今天市场下跌的理由,就说的差不多了。

  后面的问题是,真的这么悲观吗?

  答案是不会。

  因为问题根源有明显区别。

  2023年那次,是美联储加息太猛了,导致美国的银行手里底层资产,债券亏得一塌糊涂。

  储户们怕银行手里钱越来越少,怕银行倒闭,开始疯狂取钱,银行顶不住那么多人挤兑,就倒了。

  后来美联储搞了个紧急救助,允许银行用亏损债券的面值去换现金,一下就把市场稳住了。

  这是典型的流动性问题。

  现在这两家银行,问题出在贷款方面,被客户骗了,钱回不来了。

  这是贷款质量问题。

  即便是出现损失,也不会伤筋动骨,还不上储户的钱,毕竟巴塞尔协议管着呢,对资产负债率是有硬性要求的。

  所以,我的判断是,现在还不至于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只要不发生大规模存款出逃,不出现挤兑,就不具备系统性和传染性。

  担心基本面变差的同学们,可以放心了。

  那为什么A股市场还跌成这样呢?

  最大的问题是情绪。

  中美贸易摩擦仍在继续,双方在见面前还在不断给自己变牌出来,争取更多谈判筹码。

  这种不确定性是投资最讨厌的东西。

  市场滞涨后,对AI的质疑也开始有了矛头,到底有多少公司能真正靠AI赚钱?现在高得离谱的估值还能不能持续?

  当这类问题越来越多,一致做多的乐观情绪则开始松动。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市场已经不需要再理性、认真地分析什么了,直接进入应激模式。

  只要有一丁点儿不好的消息,都被当作大利空,并且无限放大。

  所以从老美那边到我们这里,整个的情绪传导路径是这样的:

  美国地区银行传出消息,老美那边担心的是收紧信贷,导致市面上的钱变少。

  对流动性的担忧,让投资者开始抛售股票类资产,美股加剧波动。

  美股大幅波动后,恐惧情绪传递到更敏感的亚洲市场,并且被放大。

  最终我们便看到,包括A股在内的整个亚太市场,几乎全军覆没。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并非基本面变差,只是情绪太脆弱,需要宣泄。

  所有人都往出口涌,最终的结果只会是踩踏,讲道理是没用的。

  散户们的心理,已经被这一周的行情折腾得够受了:

  周一百点低开,本以为要崩盘,结果低开高走,收了一根大阳线;

  周二看到前一天市场那么强,开盘继续做多,可惜冲高回落,收了中阴线;

  周三原以为会继续下跌,结果又是低开高走,再来一根中阳;

  周四上午还好好的,结果下午就开始个股跳水,收盘指数没什么变化,可个股普跌;

  周五收关,又直接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大阴线。

  130点的周振幅,实在是把大家折腾得够呛。

  很多股民朋友,在这种反复拉扯的行情下,神一天鬼一天,都快精神分裂了。

  我相信有人在这一周的行情中,节奏完全是错的。刚想卖,股价就涨了,觉得稳了要加仓,反手又被捶。

  在这一次次折腾的过程中,成本反而越堆越高。

  现在复盘回想整个一周的节奏,再回想直播的四字箴言和文章的提示,是不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呢?

  在这个不允许唱空的时代,我觉得摸着良心跟大家讲这么明确的提示,是冒着极大风险的。

  这是我作为老师,最诚挚的表达。

  最关键的问题,现在还有没有可以参与的方向呢?

  在我看来,科技仍然是核心主线,并不是说现在科技调整,以后就起不来了。

  从短期配置来说,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找红利等板块避险,也是可取的。

  但如果想在红利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成长引擎,那么自由现金流策略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很多人选红利,无非是看股息率到底给多少。

  但是,这是会骗人的。

  自由现金流策略,听着很专业,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专门去挑那些家底厚、真有钱的优质公司。

  市场通常叫它们现金奶牛。

  这种公司不光能赚钱,手里攥着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现金,值得长期信任,能帮助大家扛过市场的风风雨雨。

  找出这种股票的难点,是要从上市公司里,翻财报、分析财务数据,属于专业能力比较强的脏活累活。

  如果自己实在搞不定,也不用硬来。

  可以直接看看自由现金流ETF(159201),是个既不费心还比较稳健的选择。

  对于A股市场而言,现在更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做一定的配置。

  如果风险偏好较低,可以多做一些避风港的方案,买些国债、红利之类的,少配太极端的科技。

  留一些现金,市场信号更明确了再动手。

  当然,在反弹的时候,红利不会反弹那么猛,只求个现在安稳。

  如果风险偏好比较高,那就趁着下跌多捞点科技,涨上来再做降本。

  毕竟调整结束之后,科技仍然是主线。

  一定要管好自己的仓位,千万注意不要因为想抓低点,捞在半山腰。

  如果有更专业的能力,还可以配一些期权或者期货的空头,给自己的仓位做一个保护。

  周一,反弹可期。

  但真正的避险周期结束的信号,需要越接近11月1日,才越容易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0-30 22:43 , Processed in 0.0937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