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54|回复: 0

戎评:揭开朝鲜大阅兵几大遮羞布,连中国都蒙在鼓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2 12: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热点

  10 月 10 日,朝鲜将在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纪念劳动党成立 80 周年的大阅兵。

  导弹车队缓缓驶过,海啸-2”型核鱼雷,两款无人侦察机“新星-4”和“新星-9”引人注目,朝鲜“导弹总局”首次公开亮相。10月10日夜间,朝鲜大阅,吸引了全球目光。

  很多人疑惑:一个被联合国多轮制裁、经济长期封闭的国家,为何能在导弹领域持续突破?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苏联就向朝鲜提供了SA-2“萨姆-2”地空导弹系统,这是朝鲜首次接触液体推进剂导弹技术。此后几十年间,朝鲜通过拆解进口或缴获的外国装备,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导弹研发体系。例如,“火星-5”和“火星-7”短程弹道导弹,明显借鉴了苏制“飞毛腿”系列的设计思路。

  进入21世纪后,朝鲜的技术获取方式更加隐蔽多元。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1718委员会专家小组2024年发布的报告,朝鲜通过设立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的数百家空壳公司,绕过金融监管,采购碳纤维、高强度合金钢、陀螺仪等关键材料。这些设备常以“民用工业机械”名义申报,最终流入咸镜北道的新城洲际导弹生产基地。

  朝鲜还通过和伊朗、巴基斯坦甚至缅甸合作来引进技术。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伊朗向朝鲜转让了固体燃料发动机技术,但两国在弹道导弹外形设计、再入飞行器热防护结构上存在高度相似性。美国智库CSIS在2024年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火星-12’中程导弹与伊朗‘霍拉姆沙赫尔’导弹的气动布局几乎一致,暗示可能存在技术共享机制。”

  除此以外,朝鲜还构建起一套“以资源换技术”的生存策略。据韩国统一部2024年披露的情报,朝鲜曾向俄罗斯提供数万吨煤炭、铁矿石及廉价劳动力,换取俄军退役雷达系统、电子战设备甚至部分导航组件。这类交易虽不构成大规模武器转移,却极大提升了朝鲜军工系统的配套能力。

  尽管朝鲜宣称其“火星-18”为全球首款搭载固体燃料的洲际导弹,具备快速响应与二次打击能力,但多个细节暴露了其真实水平的局限。

  然而,再强大的宣传也无法完全掩盖现实的技术瓶颈。此次展示存在三大疑点:

  为何选择夜间阅兵?

  历史上朝鲜重大阅兵多在白天举行。本次却罕见地安排在晚间。韩国国防情报本部分析认为,“可能是为了规避光学侦察,隐藏导弹发射筒的真实结构或密封缺陷”。夜视镜头下,新型导弹发射筒表面反光不均,疑似未完成热屏蔽涂层处理。

  新型洲际导弹是否真为固燃?

  虽然官方宣称“火星-18改”为全固体燃料,但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根据运输车辆重量分布推算,该导弹总重超过80吨,远超典型固燃ICBM(如中国“东风-41”约63吨),极可能仍使用液体燃料主级+固体上面级的混合构型。这意味着它仍需较长准备时间,战备响应能力受限。

  能否实现“冷发射”或车载直射?

  阅兵中展示的导弹由大型TEL(运输起竖发射车)携带,外形类似中国WS-51200车型。但美韩情报人员注意到,部分发射筒底部无排气孔设计,无法支持“冷发射”(即高压气体弹出后再点火)。若只能采用“热发射”,则对发射平台烧蚀严重,难以重复使用,限制了实战部署频率。

  此外,有迹象显示朝鲜仍在依赖外部技术支持。2024年以来,俄朝高层频繁互访,俄罗斯向朝鲜提供了用于导弹导航系统的光纤陀螺仪和低温电池组件。这种“以粮食换技术”的交易,反映出朝鲜本土供应链仍存短板。

  抛开技术短板,朝鲜军事发展的最大挑战其实是可持续性。

  一方面,金正恩推行“核武与经济并进路线”,但在现实中,军工优先政策严重挤压民生投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2024年朝鲜仍有约1800万人面临粮食不安全问题,占总人口七成以上。在这种背景下维持高端武器研发,代价高昂。

  另一方面,随着AI、卫星侦察与开源情报(OSINT)技术普及,朝鲜的隐蔽行动越来越难逃监控。Maxar Technologies等商业卫星公司已实现对主要导弹基地的每周高清成像覆盖,任何大规模集结或试射准备都可能提前暴露。

  但从长远看,只要朝鲜政权仍将核导能力视为政权存续的根本保障,其军事投入就不会停止。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黄靖所言:“对平壤而言,导弹不仅是武器,更是谈判筹码与国内合法性来源。”

  总的来说,我们不能低估朝鲜的韧性,它在封锁中成长起来的军工体系,确实走出了一条非典型的突围之路;但我们也不能高估其实战能力,许多“新型武器”更像是原型机展示,距离形成可靠战斗力仍有巨大差距。

  在这个核阴影仍未散去的半岛,真正的和平不会来自一次阅兵、一枚导弹或一场试射,而在于对话重启、信任重建与区域安全架构的重塑。或许有一天,当平壤不再需要用夜晚的灯光来掩饰技术的不足时,那才是半岛迎来曙光的真正时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0-22 17:23 , Processed in 0.0937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