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3|回复: 0

格兰:又出利好!节后这个板块还能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8 11: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的科技圈,一天一个大消息。

  Open AI继续制造话题,和AMD超威半导体联姻,达成战略合作。

  合作大体是,Open AI答应在未来几年里建一个总容量高达6GW的AI数据中心,并且这里面所有GPU芯片,全用AMD的。

  实话实讲,这个项目想象力确实够大,仅次于上个月刚刚公布的Open AI和英伟达10GW项目,是目前公开的第二大AI数据中心。

  AMD在合作中的身份是核心战略计算合作伙伴,从这个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双方已经不是简单的买家与卖家关系了,进入到深入协作的层面。

  也就是说,这次合作是多代际的,OpenAI会提供技术方面输入,先延伸到AMD未来的芯片设计中,再帮助AMD塑造未来产品,让芯片更适配先进AI需求。

  整个合作中,最有意思的,是付款方式。

  AMD给了Open AI一个权利,允许Open AI未来以0.01美元的价格,购买最多1.6亿股AMD的普通股,差不多占了公司总股本的十分之一。

  当然,这份大礼肯定不是白送的,Open AI需要达成一系列解锁条件,我们可以看成一套很强的奖励机制。

  一方面,OpenAI得老老实实按约定购买AMD芯片,从1GW一直买到6GW,各阶段都有相应的认股权证解锁。

  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AMD的股价得实实在在地涨上去,只有达到特定目标后,才能生效,最终解锁目标定在每股600美元。

  这个结构把双方的关系从交易转向共生。

  双方战略利益高度绑定在一起,AMD拿到Open AI的金字招牌背书,证明自己在AI芯片上没有掉队,方便拿下更多市场份额,OpenAI则可以直接享受到双方合作成功带来的资本增值。

  更深层看,这是一个极其精密的金融工程。

  Open AI缺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特别是在采购天价算力硬件方面。

  通过这个认股权证,OpenAI实际上给自己未来的硬件支出创造了一种对冲机制。如果合作成功,OpenAI通过大规模采购推高的AMD的股价,就能用认股权证抵消掉这部分的成本支出。

  有人算了笔账,如果AMD股价真的涨到600美元以上的话,相当于OpenAI花160万美元,买到了近1000亿美元的股票资产,盈利幅度高达6万倍。

  Open AI采购AMD的GPU,AMD又给Open AI开放低价认购股票的权利,形成了一套相互驱动的 AI循环生态,左脚踩右脚。

  采购推动芯片需求与 AMD 市值,市值增长又为 OpenAI 降低硬件成本。用未来的股价上涨来支付今天的算力账单,这才是这次合作最亮眼的地方。

  除了赚钱之外,这次合作也是双方战略上的必然选择。

  Open AI这边,拼命寻找更多算力是头等大事。

  当前英伟达在AI加速器市场里,占到了8成的份额,在英伟达的角度看,这是绝对的市场占有率,是产品统治力的体现,但对于买家来说,供应商太过单一则意味着更多不可测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在Open AI眼里,算力需求实在是太大了,算力采购并不是非要整到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随着一个个超级项目落地,整个供应蛋糕做大之后,最终要实现的是AI与硬件设备结合,推向市场,完成商品化。

  AMD这边,代表着它从一个单纯的硬件供应商,向生态系统架构师升级的决心。

  只卖芯片早已满足不了AMD的发展需求,和重要的客户深度捆绑、共同开发、提供机架级解决方案,才是AMD梦寐以求的业务方向。

  这和英伟达通过销售DGX集成系统和利用CUDA生态系统取得成功的策略,非常相似。

  AMD很清楚,在AI时代想要赢,就必须拥有全栈式能力、这次合作,正是大规模构建生态系统的时机。

  对于投资来说,一次又一次的AI新闻足以证明全球对算力的需求远没有见顶,Open AI用前后共16GW的算力让市场看清AI基础设施正在以惊人的规模加速建设。

  这种军备竞赛级别的投入,将直接带动AI服务器及组件的需求,尤其是进入AMD或达链的供应商,将直接从订单增长中受益。

  就像我在北京卫视接受采访时说的,不要去猜科技股什么时候见顶,待在主轴上,比什么都强。

  后天市场就要重新开盘了,来看看大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Laura Wang是怎么看当前市场的。

  市场里很多人认为这波行情是流动性驱动的,是水牛,害怕水一停,市场就熄火了。

  但Laura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盈利,这个股市中最核心的基本面,在过去三个季度已经稳住了,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MSCI中国指数的季度盈利,已经持续达到市场预期。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叫盈利修正广度,简单说就是看分析师们是上调盈利预测的多,还是下调盈利预测的多。

  从今年8月份开始,MSCI中国指数的盈利修正广度就已经转正了,这意味着,市场上调中国公司盈利预期的声音更多。放眼全球,我们是继老美之后,第二个进入正值区间的市场。

  由此看来,基本面改善是实打实在发生的,只不过是很多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市场的上涨动力,已经从放水逻辑切换到盈利逻辑,这是市场上涨最硬的底气。

  另外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全球流动性充裕,对估值偏低的中国市场来说,也是利好。

  既然基本面转好了,是不是所有版块都能买呢?

  很遗憾,不是的。

  现在的市场和宏观经济有些脱钩,注意力全部集中在AI和创新上,并且盈利预期正持续上调,一直延续到明年。

  这也是为什么宏观数据看着一般,但科技板块却能走出独立行情的根本原因。

  关键问题来了,科技,尤其是AI,是不是已经炒过头了呢?

  Laura的观点可能会颠覆很多人的感觉,AI交易不仅没有过度拥挤,尤其是对头部互联网公司来说,价值甚至是被严重低估的。

  如果把国内正在向AI领导者转型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和美国同行放在一起对比,无论是总市值、自由流通市值还是估值水平,全部落后于美国。

  这些公司手握着十几亿用户产生的海量数据,电商、社交、云计算、游戏等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足够的财力和吸引力招揽全球顶尖AI人才。

  AI对于这些互联网大厂来说,并非一个从零开始烧钱的概念,更偏向于能为现有业务赋能、创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工具。

  过去几年,由于监管和行业竞争的原因,市场普遍给了这些龙头公司很低的估值,这反而创造出了巨大的预期差。一旦AI业务开始贡献实质性利润,市场便会开始进行彻底的价值重估。当业绩真正兑现时,之前被压抑的估值有可能迎来爆发式修复。

  需要注意的是,真正的机会,来自于拥有稳健盈利交付轨迹和市场份额提升潜力的龙头企业,估值已经炒到天上的那些小公司,反而要格外小心。

  外资对我们的态度正在从战略性抄底,转向战略性配置。

  现在超过9成的美国投资者都希望增加中国股票配置,不光是因为看到我们的市场现在能赚钱,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看到我们在人形机器人、自动化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已经建立了世界级的领导地位。

  想参与进这场全球性的科技变革,就必须直接投资中国。

  我们,已经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科技动力之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0-18 02:27 , Processed in 0.2188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