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0|回复: 0

[时事漫谈] 东方漫谈-2025年8月23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期话题主要内容:

  一、聊聊《管子?乘马数》,稷下学宫如何孕育古代 “经济国策”;

  二、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发射成功,对载人登月、火星探测意义重大!

  三、怎么看6艘903A型补给舰同时建造?

  四、美国军舰又着火了!这次是“新奥尔良”号两栖船坞登陆舰

  五、解答网友关于中美、台湾、经济金融等相关提问

  一、聊聊《管子?乘马数》,稷下学宫如何孕育古代 “经济国策”

  ●管子不仅在政治上(尊王攘夷)很有造诣,在经济上也很有一套

  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犹如古代的“战略研究所”,不仅是管子思想孕育与传播的核心阵地,还凝聚了众多学者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

  《管子》一书的诸多论述并非管仲本人亲撰,更多是稷下学宫学者们的智慧结晶,但始终贯穿着管子的核心治国理念。其中,“乘马数”作为管子经济思想的精髓,值得深入探究。从文化源头来看,乘马的内涵可追溯至天文与农耕文明的关联——湖北博物馆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上记载的星象(漆箱盖面中央绘有北斗,周围环绕着二十八宿的名称,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和文字(“民祀隹<惟>坊<房>,日辰<晨>于维,兴岁之四<驷>,所尚若陈<阵>,<经>天<常>和”),印证了乘马与农事(农业、农时)的密切联系(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天文,跟周易也有关)。在中国这样的农耕文明古国中,农业即经济的代名词(现在是信息社会,AI就是经济的代表),因此乘马数本质上是通过制度化的量化手段,实现国家资源的系统治理与分配。

  管子的智慧在当代仍焕发着生命力。他提出,当国家经济遭遇重大困难(“若岁凶,旱水泆,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时,政府应“修官市台榭”,这一理念与当代的大基建、大投资思路不谋而合。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公共工程创造就业,让老百姓“有事做”,进而带动关联产业发展,这正是“以工代赈”的古代原型。

  现在,全球经济满地鸡毛正在从浅水区滑向深水区,中国在应对压力时,对管子思想的实践尤为鲜明。近期大领导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背后是川藏铁路、雅鲁藏布江电站、新藏铁路三大巨额投资项目的同步推进。这些工程不仅能聚集几十万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更将带动特高压输电路、水能机组、铁路公路配套等一系列产业发展,形成强大的经济联动效应。这正是管子“修官市台榭”理念在当代的生动演绎。

  从资源禀赋来看,中国对新疆、西藏的开发同样延续了管子“因势利导”的智慧。新疆凭借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优势,近年已扩展近七八百万亩耕地;西藏虽矿产运输不便,但高海拔带来的强日光与低温度,让光伏电站转换效率远超普通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也为能源开发提供支撑。这些举措通过激活区域特色资源,既保障民生就业,又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两千多年前,管子用精巧的智慧应对物资匮乏时代的治理难题;今天,中国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从古人智慧中汲取养分,通过大基建拉动就业、依托资源优势谋发展。这种跨越时空的理念共鸣,不仅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展现了古今智慧在治国理政中的一脉相承,老祖宗的智慧真正令人着迷。

  二、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发射成功,对载人登月、火星探测意义重大!

  ●瑞士太空监视机构偷窥实践21号与实践25号卫星“太空接吻”

  让“实践25号”引发全球关注的,是一项突破性实验——瑞士太空监视机构披露,7月28日实践21号与实践25号卫星在3.6万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进行了“太空接吻”,也就是燃料加注操作。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该轨道实现此类操作,连航天强国美国都未曾涉足。

  众所周知,卫星的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料存量。燃料耗尽就无法进行轨道维持,卫星便会面临报废。此次燃料加注实验意义重大:当卫星燃料将尽时,通过“太空加油”可延长其寿命,尤其对中低轨道卫星而言,能避免因轨道下降丧失工作性能。一颗卫星经燃料补给后,可能再服役若干年,无需重新发射,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这项操作的技术难度极高。参与实验的卫星如同“太空无人机”,依靠高度自动化技术完成精准对接与燃料传输,背后是中国AI、电子技术和测控技术的硬核支撑。

  目前,给卫星加注燃料只受到接口限制,只要有受油接口就行,相对简单,类似“空中加油机给飞机加油”。但航天技术的探索不止于此:若卫星元器件等零部件损坏,如何更换?未来,中国或将建立有人太空修理站,甚至组建“航天器巡检大队”。

  想象这样的场景:空间站飞到3.6万公里轨道,将故障卫星“捕获”并带入太空舱,宇航员对其进行“体检”“维修”,甚至更换部件、升级功能——比如把原来短的天线换成长的,让卫星性能提升很多倍。这种从“燃料补给”到“维修升级”的跨越,将彻底改变航天器的运行模式。

  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并非仅服务于航天。高精度遥控、自动化对接等技术本质上属于军事技术,能直接助力导弹技术发展。如今中国军工已经实现面突,在部分领域已形成代差——仅高超音速武器就曝光四五款,而美国尚未有同类装备服役,这正是航天技术与军工实力相互促进的生动体现,甚至传说美国军方某高管因感觉追赶中国无望而要辞职。这些技术未来还会应用于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等。

  “实践25号”就像一位深空探索的“先锋”,在人类奔向宇宙的征程中,提前攻克技术难关、积累关键经验。从验证核心技术到完成世界首次轨道燃料加注,它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在深空探测领域迈出坚实一步,更彰显了中国在航天技术与军工领域的硬实力。未来,随着更多技术的成熟,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将离现实更近一步,而“实践25号”已为这趟征程点燃了关键的“技术火种”。

  三、怎么看6艘903A型补给舰同时建造?

  ●903型补给舰的密集建造是中国海军根据战略需求作出的精准选择

  当前我国903型补给舰的出勤率已高达90%,几乎全年无休。亚丁湾护航、西太平洋常态化训练等任务密集,每支远洋编队标配1艘903型,现有数量早已供不应求。海军任务的持续扩容,让“多造快补”成为刚需。

  海军任务并非都需要“大阵仗”。亚丁湾护航通常由1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组成,搭配2万吨级903型已足够;若换成4万吨级901型,反而因油耗高、成本大造成浪费。在西太平洋等中远洋区域活动时,903型的吨位和补给能力更贴合常规任务需求,实现“花小钱办大事”。

  随着075、076型两栖攻击舰持续建造,海军对“中等体量补给力量”的需求激增。075、076执行岛礁攻防、远洋投送等任务时,无需4万吨级“奶妈(901型)随侍”,2万吨级903型的补给能力已能满足其常规行动需求。大量建造903型,正是为这些新型两栖舰艇编队提前储备“后勤底气”。

  我国补给舰的发展走过了从“引进摸索”到“自主创新”的漫长道路。80年代从乌克兰购入的905型“青海湖号”(满载排水量2.2万吨),更是成为重要的技术参照,其意义类似从乌克兰引进T10原型机对歼15研制的推动。正是这些“先行者”的积累,让我国逐步掌握远洋补给核心技术,才有了如今903型的成熟量产和901型的精准突破。

  903型补给舰的密集建造,并非“技术妥协”,而是中国海军根据战略需求作出的精准选择。它与901型形成“高低搭配”,前者支撑常规任务、填补兵力缺口,后者保障航母编队、突破远海极限,共同构成多层次远洋补给体系。

  从亚丁湾的常态化护航到西太平洋的实战化训练,从两栖攻击舰的远洋投送到航母编队的深蓝突破,这些“移动粮仓”的身影,正是悄然撑起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底气。未来,随着更多903型的入列,中国海军的远洋行动能力将迈上新台阶,为维护海洋权益提供更坚实的后勤保障。

  另外,当年苏联解体的时候,我们也引进了不少专家,这些专家为我们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当然,我们国家也没有亏待他们,为他们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

  四、美国军舰又着火了!这次是“新奥尔良”号两栖船坞登陆舰

  ●“好人理查德”号“新奥尔良”号接连着火,不排除是现代版的“火龙烧仓”

  2020年7月12日上午,4万多吨的“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黄蜂级)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海军基地进行中期维护中突发大火,大火持续了4天,导致舰体结构、电路和机械系统严重受损,14层甲板有11 层遭到不同程度损坏,前桅杆和上层建筑均被烧毁,舰岛也严重受损,最终无奈报废。事后调查虽未完全公开,但美国媒体披露的“贪腐窝案”传闻令人震惊——有说法称纵火是为了“烧账本”毁灭证据,这与中国古代“火龙烧仓”的典故如出一辙。当时就有分析指出,这绝非简单的意外,而是海军内部管理溃烂的缩影。

  如今,“新奥尔良号”的火势再次牵动人心。作为美国最先进的两栖船坞登陆舰,虽然排水量只有2.4万吨,但其单舰造价高达23-24亿美元,相当于3-5艘中国055型驱逐舰的成本。然而,这艘“天价战舰”却在日本冲绳白滩海军基地燃起大火。更引人猜测的是,美国内部已开始流传“又是火龙借仓”的怀疑——毕竟,“好人理查德号”的前车之鉴犹在,贪腐阴影下的“自毁式灭火”似乎成了某种不祥的“传统”。

  比火灾本身更荒诞的是救火过程:美国海军一会儿允许日本方面参与救援,一会儿又突然叫停,混乱的指挥让火势错失最佳控制时机。这种低效背后,是美国海军能力的全面滑坡。

  即便大火最终扑灭,“新奥尔良号”的修复也几乎无望。第一,维修能力欠缺;第二,该舰采用的一体式桅杆是核心装备,但其生产商(生产一体式桅杆的格尔夫波特船厂于2015 年7月宣布破产倒闭)早已倒闭——连最先进的福特号航母都因缺乏技术支持,不得不改用简易桅杆。若“新奥尔良号”的桅杆被烧毁,等待它的或许只有用“晾衣架式”老桅杆替换的命运。这种“想修却修不了”的窘境,直白展现了美国造船业的衰败:产能萎缩、技术断层。曾经的工业巨头已难以支撑海军的装备需求。

  更严峻的是,这类先进两栖舰在美国海军中数量本就有限,可谓是烧一艘少一艘,“好人理查德号”报废后再失“新奥尔良号”,战力空缺短期内无法填补。而这背后,是美国海军全球部署的过度透支——西太平洋等关键区域的舰艇长期高强度作业,船体锈迹斑斑、舰员自杀率攀升等问题频发,装备与人员的双重耗竭早已埋下隐患。

  无独有偶,俄罗斯海军也深陷类似困境。其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在维修中多次发生事故,最终曝出“修理费被贪污一半”的丑闻,导致航母修复计划搁置,濒临报废。这种大规模贪腐现象,让人联想到清末北洋水师“炮弹装沙子”的荒唐往事——当一支军队的内部从根上腐烂,再先进的装备也不过是纸糊的老虎。

  美国网友曾翻出2021年的一份400页调查报告,其中列出36名军官和舰员的过失导致军舰报废,虽非铁证,却为“管理失序”提供了注脚。如今的美国海军,似乎正陷入“大厦将倾”的困局:人员优先考虑“赚钱跑路”,装备维护沦为贪腐温床,曾经的全球霸权,正在一场场大火中显露出内里的空洞。

  与美国海军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海军正以“下饺子”的速度发展:075、076型两栖攻击舰批量建造,配套补给舰同步跟进,055系列驱逐舰持续升级。这种稳健发展的背后,是体系化建设的支撑、工业能力的保障,以及对装备管理的严谨态度。

  两场大火,烧掉的不仅是两艘先进战舰,更是美国海军的信誉与底气。从“火龙烧仓”的疑云到造船业的衰败,从内部贪腐到全球部署的力不从心,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国海军,正在一系列连锁反应中,慢慢褪去“蓝星霸主”的光环。而这些不断冒出的“火光”,或许正是一支军队由盛转衰的预警信号。

  AJX002之谜:是无人潜艇还是“中国版波塞冬”?

  ●“AJX002”或许是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无人潜艇,也可能是中国版“波塞冬”

  “AJX002”或许是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无人潜艇,也可能是中国版“波塞冬”——类似俄罗斯核鱼雷的战略装备。不过,具体细节等待阅兵那天的权威解读。

  我们国家不仅有能力做中国版“波塞冬”,更有能力将其升级为无人攻击平台。20米的体长意味着充足的载荷空间:可装载鱼雷执行常规攻击任务;若作为核鱼雷则直接成为战略威慑力量;可搭载潜射导弹,比如,把导弹装在圆筒型发射装置里,需要的时候,将其推到海里,或垂直浮在水面或在悬浮水下数米水深位置;可以发射鹰击17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另外,还能扮演“水下无人僚艇”的角色,与093、094、095、096等核潜艇协同作战:若将核潜艇类比为歼20、歼20S这类主力装备,AJX002便可在其周围负责侦查、警戒或辅助发射任务,而水下通讯技术的突破,已为这种协同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

  另外,它还能当“水下无人僚艇”,配合093、094、095、096这些核潜艇使用。095等潜艇就像歼20或歼20S指挥无人忠诚僚机,那样指挥这些无人僚艇,让它们在周围负责侦查、警戒,或是作为辅助发射平台——现在咱们的水下通讯问题已经解决了,这种协同作战模式完全能实现。

  从战略威慑角度看,它与096等核潜艇形成了有效互补——096作为“大杀器”,受技术复杂度限制,建造周期长;但是AJX002可以实现规模化建造,能快速提升水下作战体系的覆盖能力,同样具备“大杀器”的威慑力。

  通过阅兵这类方式展示它,是“非战争立威”的好办法——既能体现咱们在水下无人装备和战略武器领域的实力,又不用付出战争的巨大代价。估计这一展示,够对方的研究员忙一阵了,说不定五角大楼都要加班研究应对方案。

  六、解答网友关于中美、台湾、经济金融等相关提问

  【闭门提问】寡人很急(龚):最近猪肉市场价新低,国家开始收储,这一行为与管子的乘马论是否有关?

  ●国家对猪肉的收储行为与管子的经济思想高度契合

  在我们看来,国家对猪肉的收储行为与管子的经济思想高度契合。管子在乘马数中明确提出通过财政手段调节经济波动的主张,强调通过收储与抛储平衡市场供需。猪肉作为周期性产品,对CPI影响较大,国家通过收储稳定价格,避免“谷贱伤农”或“谷贵伤民”,正是对管子“轻重之术”的现代实践——通过国家调控平衡行业波动,维持市场在合理区间运行。这种通过制度化手段调节资源分配的思路,与管子强调的“量化管理、动态调控”核心思想一脉相承。

  【闭门提问】漏屋重完:新疆已经成为新的粮仓,经济步入满地鸡毛深水区,新疆还有潜力继续扩大开发种粮吗?

  ●降水线北移乃“天助我也”

  我们认为新疆的种粮潜力巨大。近年来新疆已扩展近七八百万亩耕地,若能解决水资源问题,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解决途径包括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合作开发水资源,推广滴灌等节水技术,更重要的是,自然条件的利好——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通过物候记录、考古发现和文献分析,揭示了气候波动与文明兴衰的关联性。其研究显示,当东亚季风增强、降水线北移时,往往对应着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现在,竺可桢曾预言的降水线北移已逐渐成现实,真乃“天助我也”。新疆、甘肃、内蒙等地的戈壁沙漠逐渐绿化甚至出现了河流湖泊,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此外,新疆不仅可扩大耕地,还能拓展养殖、特色种植等多元产业,在“内循环”战略下,其农业与资源开发的潜力将持续释放。

  【闭门提问】张洪伟:高调庆祝西藏成立60周年,大领导也去了,和当前的国际局势有什么关联吗?

  ●西藏从农奴社会发展为与内地无代差的文明区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树立了示范

  在我们看来,庆祝西藏成立60周年与国际局势关联深远。从政治意义看,西藏从农奴社会发展为与内地无代差的文明区域,在人类历史上也具有现实意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治理落后地区的能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树立了示范——中国能让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样有信心带动尼泊尔、孟加拉乃至印度等南亚国家进步。从战略布局看,川藏铁路、雅江电站等工程的推进,将使西藏成为向南亚辐射的经济枢纽,强化中国在区域合作中的影响力。

  对于中印关系,印度受美国压力试图打“中国牌”,但中国通过西藏发展展现的实力,告诉印度若选择合作可搭上发展快车。不过印度抗压能力有限,如果美国下决心以搞乱印度经济相逼,莫迪政府很可能投降,所以,我们对其不要抱太高的期望。

  总体而言,西藏的发展既是国内治理成果的展示,更是应对国际局势、拓展战略空间的重要举措,体现了“经济筑基、战略先行”的深远考量。

  新疆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重新打通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一环,所以,这几年国家对新疆的投入非常大,比如,通往新疆的高速公路(战备公路,可以起降战机)、中吉乌铁路等。西藏与新疆的发展,不仅是中国内部边疆建设的重要组成,更是应对国际局势、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布局,彰显了中国在复杂环境中兼顾发展与安全的深层考量。这就是伟人说的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

  中国现在就差一场战争来立威了,但是,战争的代价很大,我们93阅兵,要展示很多先进武器,从气势上压倒对方,以最小的代价取得相当于战争的效果,甚至慢慢打消对方对我们核讹诈的心思。

  【闭门提问】闭门直播①群@火天大有:东方老师说双普会减弱了93的政治意义,没听太懂。再说说可以吗?

  ●九三阅兵的政治意义不取决于阅兵本身,而是取决于俄罗斯面临的压力与特朗普在时间上的压力

  双普会对九三阅兵政治意义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国际局势动态调整。最初我们认为双普会可能降低中俄在九三阅兵中达成重大突破的可能性,但乌克兰问题的新变化让局势反转。欧洲向俄罗斯提出“停火后北约驻军”等条件被普京坚决拒绝,导致美欧分歧加剧,双普会未获实质成果。此时普京即将参加九三阅兵,俄罗斯对美国“狂打中国牌”,通过强化与中国的互动提升自身博弈筹码。加上传闻俄罗斯考虑向中国让渡部分领土(如从珲春沿图们江俄罗斯一侧至日本海区域),释放出中俄可能实质性联手的信号,这时候,九三阅兵的政治意义又增强。所以,其意义不取决于阅兵本身,而取决于俄罗斯面临的压力与特朗普在时间上的压力。

  【闭门提问】欧盟在关税问题上对美国“跪了”,这是否是美国对欧盟施压的表现?欧盟在经济上让步后,传统安全层面态度会更微妙或强硬吗?

  ●欧盟在关税问题上对美国做出让步,本质上是一场交易

  欧盟在关税问题上对美国做出让步,这本质上是一场交易。欧洲最核心的关切是安全,而其安全高度依赖北约,北约又离不开美国的支撑。美国凭借这一点拿捏欧洲,就像对德国和韩国那样,一句“撤军”便能让其妥协。欧洲多国政要在与特朗普互动时姿态被动,经济上的让步本是为换取美国在乌克兰等政治问题上的支持,然而普京对相关政治条件坚决不接受,导致欧洲的政治诉求落空。这使得欧洲经济让步是否会收回或打折扣成为新的变数,若欧洲收回让步,特朗普将从欧洲一无所获,双普会的成果也可能归零。

  乌克兰问题陷入僵局,特朗普对此态度矛盾,一边称战争由拜登挑起,一边又含沙射影表达对普京的不满。在此背景下,出现了俄罗斯可能向中国让渡部分领土的传闻。此前我们曾有建议提出,俄罗斯若想与中国实质性联手,可将珲春到图们江沿俄罗斯一侧到日本海的部分领土租给中国(如49年或99年),传闻或与此类似,不排除是俄罗斯故意放风以警告美国,实在不行“老子投八路”。这也为即将到来的九三阅兵增添了更多期待。

  特朗普面临内外部双重压力,内斗愈发激烈。他在与欧洲、日本的谈判中常以空口协议推进,文本滞后。在乌克兰问题遇阻后,其可能转向“双向讹诈”,对内施压美国资本,对外考虑再把伊朗胖揍一顿,而以色列或成为其在伊朗问题上的同盟。

  但是此举风险极高,如果导致波斯湾被封,美国资本的金融游戏就无以为继了,甚至危及特朗普的政治前途乃至生命安全。同时,特朗普在华盛顿调派军队的决策反复——从收回国民警卫队权力到计划调用正规军,这一反转也印证了美国内斗的加剧,不排除九三阅兵前美国出现内乱的可能。

  【闭门提问】漫谈⑤群@Phil:请东方点评一下上证指数破新高为什么会有银行的影子?

  ●我们要严防死守银行资金非法涌入股市

  对于银行资金非法流入股市的现象,我们认为需要严防死守,银行的钱进入股市,绝对是资源错配。上次疫情之后,中国房地产有段时间疯涨,就是因为银行资金非法(不少中小企业拿到贷款之后,不用于生产,而是炒房)进入房地产,其中,深圳最典型,因此,那一届深圳政府几乎被一撸到底。希望此次股市不要出现这样的事情。

  本来现在大家没有太好的投资渠道,股市一旦上涨,可能吸引银行资金通过违规渠道涌入,这会严重破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中小企业本需资金支持生产,却可能将贷款投入股市投机,造成资源错配。中国目前仍在处理房地产泡沫问题,若再形成股市泡沫,将加剧金融风险。因此,必须严防银行资金非法入市,避免重蹈房地产市场的覆辙。这也是我们不支持股市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金融稳定比短期市场繁荣更重要。我们国家绝不能犯这个错误,因为,现在已经是接近于摊牌的时候了。

  【闭门提问】上证指数“长时间在3700点以上运行”的“长时间”有衡量标准吗?是多久?比如一周、一个月?

  ●即使上证指数在3700点仅维持几个月,也可能吸引散户资金“跑步入市”

  核心是警惕“时间积累效应”,即使上证指数在3700点仅维持几个月,也可能吸引散户资金“跑步入市”,甚至引发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海南封关本是一个潜在时间节点(封关后外资可能更便利进入A股),但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如特朗普摊牌)可能打乱原有计划,经济可能转入“战时状态”。

  当前美国内斗加剧,特朗普在华盛顿调动正规军的举动显示其内部风险升级,93前不排除美国发生内乱的可能性。在这种背景下,股市长时间高位运行的风险会被放大,一旦外部冲击来临,调整可能更为剧烈,机会和风险严重不成比例。

  【闭门提问】上证指数在周五站上3800点,而您之前常关注3700点上下的位置,网友非常想知道您对3800点这个位置怎么看?

  ●在两种情况没有出现之前,我们对股市的观点暂不调整

  对于当前股市,我的核心观点没有调整,仍然认为股市不应该大幅上涨,当前上涨存在较大风险。从国际形势来看,美国内部局势复杂,特朗普政府存在孤注一掷的可能,比如通过打击伊朗进行“双向讹诈”,甚至出现了考虑对华盛顿进行军管的苗头。在这样的局势下,股市大幅上涨并不合理。

  我们再次强调,只有在“特朗普摊牌”和“美国大规模印钱”两个条件出现之后,我们才会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调整对股市的观点。比如,特朗普选择摊牌,打击伊朗导致波斯湾被封,我们的观点也就不必调整了。“美国大规模印钱”分两种情况:若美国强行印钱且未获中国配合,红巨星的规模会严重缩水,内部蛋糕不能做大,拜登们也许会选择跟他摊牌,这时候,美国也可能爆发内乱;若美国在得到中国默认后印钱,会形成红巨星效应规模大且持久——美国股市繁荣带动消费,间接刺激中国出口,这时我们会调整对股市的观点。但目前这两个条件均未出现,因此对股市的谨慎态度不变。

  我认为当前股市运行最好的区域是,上证指数以3000-3200点为中轴,上下震荡500点。在国际形势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如果股市长时间在3700点以上盘旋,与未消化的房地产泡沫叠加,可能导致资源错配。

  同时需要提醒大家关注上证指数的成交量变化,当前指数在创新高的同时,成交量却在持续萎缩,熟悉技术分析的人都清楚这一现象背后的风险信号。

  另外,上周五半导体类股票出现大幅上涨,这与英伟达股票大跌有关,也和我国政府大力扶持以华为为代表的软硬件及AI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不过即便如此,我对当前股市的整体观点仍未改变。

  【闭门提问】漫谈③群@成:现在的股市上涨,有没有可能是部分外资里应外合,先提前拉高,然后在9.3之前再猛烈地砸下去,催动小型股灾,进而对大阅兵造成负面影响?

  ●即便A股短期下跌200点,对整体经济和阅兵也没有影响

  这种风险对阅兵的实际影响有限。中国股市当前仍处在地板上,即便短期下跌200点,对整体经济和阅兵也没有影响。真正的风险不在于“影响阅兵”,而是上证指数长时间在3700点之上运行,风险积累会越来越大。

  【闭门提问】股市上涨对消费有好处吗?影响有多大?

  ●单纯想靠推高金融资产价格来刺激消费,这种观点其实很片面

  股市上涨对消费有好处是肯定的,但这种好处的实际效果需要客观看待。从现实情况来看,股市上涨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往往有限。比如,即便普通投资者有10万股票仓位,股价翻倍赚得10万,多数人可能不会因此增加消费,反而可能把更多资金投入股市继续投机,这种现象很常见。

  更关键的是,中美老百姓的财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美国民众的财富更多集中在金融市场,因此股市上涨能明显带动其消费能力提升;但中国老百姓的财富主要沉淀在房地产领域,股市上涨对消费的直接拉动作用自然较弱。

  单纯想靠推高金融资产价格来刺激消费,这种观点其实很片面。若按此逻辑,甚至需要重新吹大房地产泡沫,但当前房地产领域的泡沫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显然不可行。国家的经济方向早已明确: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才是根本。历史案例也能说明问题,比如疫情期间部分企业将银行低息或免息贷款拿去炒房地产,而非投入生产,这种资金投机行为不仅没拉动消费,还积累了风险。

  当前更需警惕的是,若股市上涨引发大量银行资金非法涌入,可能在房地产泡沫未消的情况下又催生股市泡沫,这会给经济带来更大风险。真正的消费提振和经济发展,终究要依靠实体经济的扎实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那时候,特朗普就会说:我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蹦不了你,跑不了我,我们的情况一样,只能一起印钱,甚至你还不如我,因为你要管老百姓的死活,我们是流氓不管这套。

  【闭门提问】货币发行出来后,只要没有被毁掉就不会消失,但现在个人、企业和国家都负债累累,这些货币到底去了哪里?

  ●货币并非凭空消失,而是沉淀在了多个领域

  货币并非凭空消失,而是沉淀在了多个领域。首先,房地产领域沉淀了大量货币,这是资金集中的重要去向之一。其次,不少货币沉淀在闲置产能中,比如投入的生产线未能全速运转,资金就此“沉没”其中。

  城建也是货币沉淀的关键领域。像武汉的高架路这类基础设施,建设时通过借贷投入了大量资金,虽大幅提升了通行效率,但资金也随之沉淀在这些项目中;包括高铁在内的大型基建项目,很多是靠借贷建成,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货币也长期停留在这些资产里。此外,股市中也有大量货币。近期股市涨到3700多点时,总市值突破100万亿,这些都是货币的具体体现。

  需要明确的是,人民币尚未有效走出去,主要在国内循环。对于我国这样的经济体而言,当前庞大的人民币存量是符合经济活力需求的。我们反对说中国人民币超发的观点,因为在人民币主要依赖国内循环的背景下,房地产、基建、股市等领域沉淀的资产都需要相应的货币支撑,这是维持经济活力的必要条件。货币虽未消失,但以不同形式沉淀在各类资产和项目中,并非简单的“消失”或“超发”。

  【闭门提问】石油矿产需要进口,应该是最大短板吧?

  ●2028年收台的所有条件基本成熟

  在我们看来,如果对方不选择摊牌,继续拖着,那么到2028年,我们就应该收回台湾,不能再等下去了。这是我们经过评估的,不是随便说的——到2028年时,所有条件基本都会成熟,包括能源安全问题届时也能得到保障,其他方面的准备就更不用提了。现在不收台,是利大于弊,那时候,如果再不收台,恐怕就是弊大于利了,也就是所谓的“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23 12:22 , Processed in 0.1093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