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0

格兰:周一,开盘必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到了周一必读的时间,本周指数虽然继续创下新高,无限接近3900点,但周四和周五的回调却让不少同学感到不安,害怕市场掉头转熊。

  当前市场该如何判断,如何应对呢?今天的文章把它聊透。

  老规矩,先从宏观开始。

  美联储降息的事儿告一段落,降息25个基点,与我的预测完全一致。

  这也标志着,美联储在暂停9个月后首次降息,将开启新一轮的宽松周期。

  我们必须明白一点,这次降息本身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预期管理,市场早就通过各种方式把降息的概率定价过了。

  所以,我们的关注重点,不该是在这次降息上,而是要像鲍威尔说的,得看整个路径(the whole path)。

  从点阵图上看,这个路径已经基本画出了草稿,年内可能再降50基点,明年一季度还有可能继续降,直到利率最终回归到3%左右的中性水平。

  这背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美联储的角色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过去一年多,美联储唯一的使命,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抵抗通胀。为此,它可以容忍经济增速放缓、容忍金融市场波动。

  可到了现在,情况不同了,美联储的政策目标权重向保就业方向调整。

  鲍威尔记者会上更强调防范就业恶化,这句话表述看似平淡,实际上是美联储发出的最强音。它背后隐藏的含义是:美联储愿意在一定程度上容忍高于2%的通胀,用来换取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健康。

  换句话理解,美联储要出手托底了。

  鲍威尔将这次的行动称为一次“风险管理式降息”。

  这是个很重要的术语,其实就是我多次跟大家说过的“预防式降息”。就像你感觉快要感冒时提前吃点药预防一下。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预防”一旦搞起来,就不会只搞一次。因为决策者更倾向于快速反应,果断行动,而不是降一次、停一次地“挤牙膏”。

  这样的转变,也让华尔街的精英们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市场对美元的风险敞口是不是过于舒适了?

  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全球投资的真理似乎就只有一条,遇到问题,就投美国。

  美元、美债、美股共同构成了全球资本的压舱石,美国例外论成了一种投资范式,扎根在不少投资者心里。

  到了现在,美国资产祛魅的过程,正在上演。

  之前美国例外论最直观的体现,在于老美经济表现和货币政策相比于其他发达经济体来说,确实是一枝独秀。欧洲在债务泥潭挣扎,日本深陷通缩,只有老美用科技创新和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展现出了超凡的经济韧性,吸引全球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

  可现在,老美领跑,他国跟随的增长格局在慢慢修复,那些手握巨量资金、以数十年为投资周期的大钱,要重新在全球资本市场里再平衡了。

  我们的港股市场,或许会迎来国内盈利修复和海外流动性宽松的共振。

  回到市场。

  我知道周四的一记闷棍把不少同学打懵了,不知道是要坚持牛市,还是要获利走人。

  别担心,这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的感觉。

  A股现在正处于一个小级别的调整,虽然热点维持住了市场的活跃度,但还没有能力带动市场全面冲锋。

  当前市场的调整,无外乎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首先是性价比不足。

  经过前面的大幅上涨后,市场整体估值的吸引力确实有所下降。卖方给的不少指标,都显示性价比正在从高位回落下来,而且还没有调整到位。

  其次是市场热度下降。

  从盘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即便科技龙头依然保持强势,但很多后排的跟风的小票已经普遍调整。这样一来,市场里上涨公司的数量占比下降,热度受到不小影响。

  最后是新主线不明确。

  最近的行情中,科技方向时不时有题材发酵,但市场始终找不到一个能带领A股再继续上一个台阶的主心骨。资金只能在高位热点和地位板块之间做切换,市场短期也只能用结构性机会震荡市的眼光去看待。

  那么,我们现在的目标就很明确了,在震荡中等待新的催化,直到主线确认,市场再次走牛。

  也就是说,短期调整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看清中期的方向。

  历史上,任何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都需要强大且持续的推动。当今,本轮牛市最核心的两个核心逻辑,还没有真正发力。

  回顾之前的上涨,更多是由估值修复、风险偏好提升以及科技热度驱动起来的,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情况,其实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持续改善。

  只有当宏观经济企稳,需求端复苏,各行各业利润表全面开花时,牛市才会迎来最扎实的动力。这种由基本面驱动的上涨,才是牛市最吸引人的主升浪阶段。

  另外就是一直说的居民存款搬家,将资产从存款中迁徙至股票市场,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动作才刚刚开始。

  当我们看清经济基本面改善和资金增配都还在预热时,担心牛市提前熄火只是庸人自扰而已。

  如果看远景还不踏实,那就再来分析下当下。

  之前说过,A股的基本面和资金面都处于一个双底部区域。

  经历数个季度调整,企业盈利已经处于相对底部区域,市场预期也降至低位。从低基数角度出发,向上弹性远大于向下风险,未来只要有任何边界改善,都能带来超预期的盈利惊喜。

  在这种基本面环境下,资金自然避免了踩踏式流出的风险。短期即便没有太多热钱流入,市场资金面比较平淡,不代表催化剂出现的时候,不能触发资金快速入场。

  这样看来,市场向下的空间非常有限,后面的剧本只有两种可能,要么继续磨底,要么迎来改善。

  从交易的角度看,节前有波动不可避免,对指数的期待不应过高。

  当下我们要轻指数、重结构,把握住景气度比较高的科技成长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23 12:22 , Processed in 0.1875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