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与沈阳师范大学和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发现并研究了白垩纪奔跑速度最快的兽脚类恐龙行迹,发现这种恐龙的奔跑速度可达45km/h,这为深入了解中型兽脚类恐龙的奔跑能力提供了最新的实证。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上。
近期,该研究团队再次在《自然·免疫学》上发表论文,表明淋巴结可以为干细胞样 T 细胞(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的生存、增殖,以及产生能够对抗癌症或病毒的杀伤细胞,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在其他免疫器官(例如脾脏)中,这些细胞无法有效地发育或增殖。迁移性树突状细胞会从外围受感染的组织中带回抗原和共刺激信号,进入淋巴结中。只有在淋巴结里,干细胞样的CD8+ T细胞(TPEX)才能在受到ICB的刺激后增殖,并生成效应T细胞,这些细胞会进入全身循环或其他组织。这也意味着,治疗方案不应仅关注肿瘤本身,还应着眼于保护和增强淋巴结功能。通过靶向这些关键的免疫枢纽,将能帮助更多患者对治疗产生反应,提高现有免疫疗法的有效性。